馬明明
摘要:音樂活動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音樂可以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對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就如何將音樂教育融入到我們幼兒教育的各個領域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音樂教育; 教育方法; 作用
對于音樂,我們每個人對她都不陌生,對她的作用,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音樂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著名作曲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币魳穪碓从谏?,同時又是人類生活的反映。人們用音樂抒發(fā)情感,用音樂愉悅生活,音樂能帶給人們美感,使人們獲得高尚的情感。音樂有利于智力的發(fā)展,有集中注意、激活思維、發(fā)展語言、豐富想象的作用;音樂可以調節(jié)情緒,其情感性特征能給幼兒增添興奮情緒的積極動力;音樂能給予幼兒美的享受,美的音樂能夠使幼兒情緒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
對于音樂的教學,我們常常會誤以為只有音樂功底較好的老師才可以給孩子上一堂好的音樂課,其實不然。任何一位老師,只要用心,都可以成為一名出色的音樂導師。通過多種方式讓孩子對音樂有所悟、有所愛,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fā):
一、將音樂和一日生活有機結合
人們常說,音樂來源于生活,比如插秧、擺渡、蓋房子等等。因此,我們可以在一些活動時也加入自創(chuàng)的號子或兒歌,讓孩子們在愉悅中完成一些動作或任務。如小朋友在洗手時,他們會念兒歌:“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嘿嘿嘿!”他們一邊洗手,一邊有節(jié)奏的念兒歌,當念到“嘿嘿嘿”時,手在水池里甩三下,再去擦毛巾,后面的小朋友馬上跟上繼續(xù)洗手念兒歌。
蒙臺梭利認為“音樂教育的成功與否,主要視我們讓孩子聽了多少音樂而定,我們應該給幼兒一個能夠引發(fā)其音樂感受力和理解力的環(huán)境?!蓖瑫r,我們也知道音樂可以調動人的情緒,在緊張時,聽一首輕松、安靜的曲子,可以放松心情;在情緒低落時,聽愉快的音樂,可以使人忘掉不快。因此,我們將音樂融入到一日生活中的很多環(huán)節(jié)中,不僅使活動達到較好的效果,還可以調節(jié)幼兒情緒,培養(yǎng)幼兒欣賞音樂的能力。如孩子們吃飯時,放一些輕松安靜的音樂,可以使孩子們安靜愉悅地用餐;睡覺時,放一些輕音樂,有助于幼兒入睡;幼兒游戲時,放一些歡快的音樂,可以使大家快樂地參與活動等等。
在這些音樂的使用過程中,我們不僅讓音樂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讓孩子們受到了教育,陶冶了情操,為激發(fā)幼兒對音樂的熱愛奠定了基礎。
二、用音樂來進行主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在主題活動中,我們常常要布置主題環(huán)境,借此,我們可以用音樂一起來創(chuàng)設我們的環(huán)境。例如在平時我們會學到一些與主題相關的歌曲,這些歌曲可以在幼兒自由活動時播放,這不僅增加了主題活動的氛圍;還在潛移默化中幫孩子們復習了歌曲。如我們在進行主題活動“美麗的春天”時,可以在幼兒晨間來園時播放《春天在哪里》《柳樹姑娘》等歌曲,不僅應了主題的景,還讓孩子們更好地熟悉歌曲。一次我們散步時,看到了柳樹,大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柳樹姑娘》,那時每個孩子的臉上都蕩漾著笑容,為自己的深情表達而高興。
由于這些主題歌曲常常播放,孩子們很快就熟悉了。在熟悉了歌曲的曲調和歌詞后,漸漸地他們將生活中的經驗帶進了音樂。如《春天在哪里》里的歌詞,孩子們就將自己生活中觀察到的各種花或樹帶進歌里,替換掉了原來的歌詞。在這個用音樂創(chuàng)設的主題環(huán)境中,不僅讓孩子們大大提高了音樂的感受力、表現(xiàn)力,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編能力,而且還使整個主題活動的氛圍更加活躍。
三、將音樂和角色游戲結合起來
在角色游戲區(qū),我們設置了舞臺表演區(qū),在該區(qū)角,我們擺放了一些樂器可以供孩子們自由取用。孩子們可以自由組建樂隊或小劇團,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取樂器進行表演。另外,我們準備了各種道具:如絲巾、裙子、手絹花、扇子等。
同時,我們也提供了一些可以挑選的歌曲或樂曲:有的節(jié)奏比較明快,有的旋律優(yōu)美。有時他們會挑選一首節(jié)奏感較強的,像真正樂手那樣激情似火的敲擊、拍打樂器;有時會變成歌舞組合,唱著熟悉的歌,用身體動作和道具表現(xiàn)著歌曲內容。在自由的氛圍中,孩子們大膽的表達著對音樂的感受,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音樂表現(xiàn)力。
四、給幼兒創(chuàng)造音樂探索機會
我們很多家長都為孩子選擇了一種樂器進行學習,希望通過學習,能愛上音樂,甚至在音樂上有出色的成就。但實際生活中有些孩子因為無趣的壓制性的學習,使他們不愿意甚至有些討厭樂器,也許長大后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再愿意去觸碰,我想這是很多家長都不希望看到的。
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我們應更注重孩子們對音樂的愛好,同時遵循孩子是通過感覺器官來認知事物的特點。在欣賞的同時,也讓孩子們通過直接動手來發(fā)現(xiàn)聲音的產生,并通過使用不同材料制造不同聲音。在活動室可以設置感官區(qū),制作了一些聽覺瓶,供孩子們探索。在探索中,孩子們可以感受聲音的粗細、大小、強弱的特點。通過音感鐘來感受音的高低。這些操作性強的教具,可以幫助訓練孩子們的聽覺感受能力。
在手工活動中可以設計自制“樂器”的內容,比如用空盒子和粗細不等的橡皮筋做吉他,用硬紙筒和布做“鼓”。用空玻璃瓶裝水做成可敲擊的樂器等等。對孩子來說,這都是非常有趣的嘗試,有時,他們也會從家中發(fā)現(xiàn)一些物品帶來幼兒園,來嘗試制作樂器。
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孩子們對聲音越來越敏感,對樂器也越來越感興趣,效果非常好。
音樂教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說過:“移風易俗,莫過于樂?!蔽覀冇變簣@的音樂教育任重而道遠,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將音樂教育融會貫通在我們教育活動的各個領域中,要學的、要做的都很多。不斷的嘗試和探索,會使我們的音樂教育之路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