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蓉
摘要:數學作為義務教育的重要基礎課程,對于教學水平的提升及教育體系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課堂面臨的挑戰(zhàn)更加嚴峻。新課改中曾明確指出,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必須要注重對學生的有效引導,這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及數學綜合素養(yǎng)的必然途徑,也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必然手段。因此,本文筆者探討了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引導;課堂教學
現(xiàn)代的小學生不同于以往的小學生,他們的思維更加的活躍,性格更加的活潑,如果再采取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只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現(xiàn)代化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老師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這樣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還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這對于教與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都是十分有益的。鑒于此,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引導”的研究十分必要及重要。
一、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其實就是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所以老師需要堅持“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這一教學原則。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對于知識的探究興趣普遍較強,但由于學生自身年齡及思維能力等的局限,探究興趣往往停留在“三分鐘熱度”的狀態(tài)中。因此數學老師在進行有效引導的過程中,需要先明確學生學習的知識目標、情感目標、技能目標及發(fā)展目標,然后再采取故事導入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教學場景,這樣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會被充分的調動起來,自然學習思維會更快速的進入到教學內容中。這樣當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時,進行引導就會變得非常容易。
二、加強對思路的有效引導,及時概括總結
素質教育要求教學中要善于給學生營造輕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要鼓勵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思維發(fā)散能力較強,想象力也較為豐富,但思維卻處于零散的狀態(tài),不具有構建完整體系的能力。因此,實際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抓住重點,在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與思維之時,加強對學生學習思路的引導,進行提綱挈領,對重難點進行合理提示,使學生逐漸掌握概括總結知識的方式。此外面對全班學生多樣的思維,需要對整體思維進行及時點撥,通過簡潔的語言,引導學生分析與把握知識脈絡,將獨立的知識點,通過概括與總結,形成完整的“鏈條”。當然這里所說的對學生學習思路的引導,絕不是局限于將重難點直接告訴學生,而是通過對問題探究的不斷深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通過學生的討論、分析、比較、拓展等步驟,透徹的掌握新知識及其應用。
比如在學習《長方形的面積的計算》相關內容時,老師可以提問,小長方形的面積應該如何去計算呢?通過學生的討論與分析之后,紛紛采取用邊長1cm的小正方形來測量與計算,得出正確的面積。當計算完此面積之后,較多學生開始疑惑,那么計算像體育場那么大的長方形面積時,又該如何去計算呢?通過學生的不斷比較過程發(fā)現(xiàn),上述方式已不再適用,開始拓展性的去探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從而在合作學習及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了新知及實際的運用。
三、加強對學生錯誤處的有效引導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由于學生年齡及學習能力等因素的局限,對于老師講解的知識點通常很難理解,所以犯錯的幾率也隨之增高。針對此種情況,老師要善于進行適當與耐心的引導,切不可出現(xiàn)一味指責的情況,不能僅將學生的犯錯看作是不利處,而是要將犯錯看成是一種潛在的財富,只要引導的足夠合理,不僅能及時幫助學生糾錯,更好的掌握知識,還能使學生獲得更久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反之,如果學生犯錯之后老師總是進行嚴厲的批評或者直接忽視,不僅難以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還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造成負面影響,會打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長期以往還可能會出現(xiàn)思想上的變化,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強烈的恐懼感。鑒于此,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錯誤處的引導,使學生自覺意識到并重視自己所犯的錯誤,樂于主動去分析犯錯的原因,找出避免犯錯的最佳方式,不斷提升自身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對數學課堂活躍度的有效引導
數學這門思維性較強的課程,切不可陷入沉悶無趣的教學怪圈中,否則將會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造成極大影響。所以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對課堂參與度和活躍度的有效引導。尤其是有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往往不愿意在課堂中回答問題,更不愿意參與到小組討論中,課堂活動中更是表現(xiàn)出消極及恐懼的心理。這時就需要老師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各種性格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比如: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幾何圖形辨別能力,使學生掌握有效的規(guī)律,老師可以巧用制作卡片的方式,給予學生接觸教具、找到幾何圖形規(guī)律的機會。首先,老師課前準備好圖片,展示過后需提問:通過此組圖形的展示,能發(fā)現(xiàn)哪些規(guī)律呢?誰能來展示下此種規(guī)律呢?這樣的提問過后,學生會自主進行討論,明確圖形的重復規(guī)律。然后,鼓勵學生上臺來展示。最后,老師可以請幾位學生上臺,表演長方形的學生拍手,表演三角形的學生彎腰,逐漸將全班學生帶入到活躍的學習氛圍中,不知不覺參與到學習中,更好的掌握知識。
五、總結
毋庸置疑,小學數學作為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有效引導是必不可少的。老師需要積極研究有效引導的具體方向及策略,將有效引導貫穿于教學的始終,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清泉.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3.02
[2]張智麗.“有效引導”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湘潮(下半月),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