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仕力
摘要:閱讀學習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初中生學習的難點與重點,學生能通過大量的閱讀來積累豐富的詞匯、增強預感,提高文本鑒賞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呈現(xiàn)僵化的狀態(tài),背離了教育教學改革的形式,導致閱讀學習質(zhì)量不佳,這就需要教師積極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來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質(zhì)量。本文就對初中語文提升學生閱讀學習質(zhì)量的方法進行分析與探究。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閱讀學習;質(zhì)量;提升方法
閱讀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也是人們溝通情感、交流信息、感知世界的重要手段。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閱讀是以教材為媒介的師生之間情感對話的過程,學生學習教材內(nèi)容的過程是學生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所以教師需要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的興趣,注重學生閱讀中的個性感受,從閱讀中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zhì)、接受人文素養(yǎng)的熏陶。當前如何提高初中生的閱讀學習質(zhì)量,已經(jīng)成為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一種實效性強且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但有些學生在學習中忽視課前預習流程,究其原因就是在課前預習時缺乏具體的內(nèi)容和目標,難以準確找到預習要點。如果在學習新課之前未開展高效適時的預習,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往往會缺乏學習方向感,降低學習效果,所以引導學生形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至關(guān)重要[1]。以《濟南的冬天》為例,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問題: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請指出濟南的冬天有哪些特點?對比分析濟南的冬天與本地的冬天之間的差異性?通過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能讓學生得出不同的答案,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拓展發(fā)散性思維,并使學生從中了解到課前預期的重要意義,通過有效預期來學習課文知識。
二、強化閱讀意識
閱讀強調(diào)循序漸進、熟讀精思,所以需要在平時教學中注重學生閱讀意識的培養(yǎng),將閱讀融入到生活實際中,使學生形成閱讀的良好習慣,以此提高學生閱讀學習質(zhì)量。同時教師要從學生的個性差異、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為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閱讀方案,采用多種方式予以實現(xiàn),如評選讀書之星、開展讀書交流會、做好讀后筆記、積累好句好詞等,并對學生閱讀方案的落實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存儲量和閱讀浪。當然教師也可在綜合評比和語文能力評價中納入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表現(xiàn),通過激勵機制的實施來保障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及數(shù)量[2]。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記憶習慣,記憶好的詩詞和文章段落,幫助學生感悟和理解,提高學生的語感、記憶能力、文學素養(yǎng);或者是為學生提供便利條件,鼓勵學生去讀優(yōu)秀的文章,使學生的閱讀意識得以強化,爭取讓閱讀真正走進學生生活。
三、恰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質(zhì)量,教師在教學情境中開展活動,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到閱讀活動中,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如針對教材中難以理解的內(nèi)容,教師可實施情境教學,引導學生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重點學習這些段落,并鼓勵學生及時表達自己的困惑,與教師共同商討并加以解決。以《十三歲的機遇》為例,教師應要求學生通過細讀文章對作者當時的心境加以體會,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設學校開學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并利用多媒體展示大學生活的相關(guān)視頻或圖片,使學生感受到大學自由的氛圍,進一步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四、注重小組合作競爭
小組合作學習屬于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教師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應該準確把握學生的特點,恰當實施小組合作競爭學習,為學生打造融洽的學習氛圍。在小組合作競爭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閱讀閱讀能力、性格特征、興趣愛好來科學劃分小組成員,確保學習的流暢性;同時通過合理布置閱讀任務,讓各個小組在任務驅(qū)動下進行探究討論、各抒己見,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探究、獨立思考能力,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由于各小組之間存在競爭關(guān)系,加上初中生的好勝心較強,為獲得小組榮譽往往會積極加入到小組合作探討中[3]。如學習《濟南的冬天》時,教師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前可提出如下問題:文章中為什么說濟南是一個“寶地”?文中用醒、睡、曬等擬人手法,表現(xiàn)出濟南的冬天有何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章,實施小組合作探究,能充分表達自己對文章的見解,并根據(jù)其他成員的補充來深入理解文章,如濟南的冬天具有安詳、舒適、溫暖的特點,掌握文章所用的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進一步提高團隊合作能力與探究學習能力。
五、組織閱讀實踐活動
學生閱讀學習質(zhì)量提升的重要路徑之一就是閱讀時間活動的開展,教師在實踐中應指導學生認真記下活動中感人的情節(jié)、突發(fā)事件或精彩部分等,鼓勵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如在閱讀教學活動中開展編寫微信小文段、古詩詞背誦比賽、語文知識搶答、成語接龍等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各種閱讀課程資源,有效銜接課內(nèi)外的閱讀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自主學習能力。如鼓勵學生利用圖書館、書店等資料,使其擁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暢游在圖書的海洋中,汲取圖書的文化精髓。當然教師在活動中要經(jīng)常進行檢查與督促,如通過班委抽查或小組互查、學生自查的方式,增強學生自制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提高閱讀學習質(zhì)量。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學生閱讀學習質(zhì)量的提升屬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所以初中教師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必須要根據(jù)學生的閱讀需求和教學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強化閱讀意識,恰當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注重小組合作競爭,科學組織閱讀實踐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和語文素養(yǎng),提高閱讀學習質(zhì)量,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李玉萍.初中語文閱讀自主學習的策略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8):102
[2]黃國鑫.新課改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探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5):110-111
[3]王士民.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高新區(qū),2018(0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