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兵
【摘要】 目的 分析利培酮與阿立哌唑對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17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85例。對照組采用利培酮治療, 觀察組采用阿立哌唑治療, 治療10周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對照組顯效37例, 好轉32例, 無效16例, 總有效率為81.18%(69/85);觀察組顯效45例, 好轉31例, 無效9例, 總有效率為89.41%(76/85)。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相當, 均能夠明顯改善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癥狀, 且不良反應較少, 對精神分裂癥治療效果較理想,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癥;利培酮;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9.091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研究常見病, 臨床表現(xiàn)為思維、情緒混亂, 行為活動與精神狀態(tài)不協(xié)調等, 也有一些患者出現(xiàn)認知功能發(fā)生障礙現(xiàn)象[1]。本病具有起病較緩慢、發(fā)病誘因不明顯、病程長、易反復等特點, 若不及時進行治療會導致病情加重, 出現(xiàn)精神殘疾。由于對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時程較長, 長期使用某些不良反應較嚴重的藥物易引起機體其他組織的損害, 在關注臨床癥狀改善的同時, 減少患者不良反應也應引起重視。近年來, 臨床上出現(xiàn)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應用較多、療效較好, 常用藥物有利培酮、阿立哌唑、齊拉西酮等[2]。本文選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于本院治療的17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 分析利培酮與阿立哌唑對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治療效果, 現(xiàn)將研究結果匯總, 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7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及診斷標準第3版(CCMD-3)中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的住院或門診患者;②患者無過敏性疾病、無藥物濫用史, 且在入院前3個月均未使用利培酮或阿立哌唑進行治療;③患者自愿參與, 并與其法定監(jiān)護人共同簽署書面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妊娠或計劃妊娠及哺乳期間的女性患者;②存在內(nèi)分泌、高血壓、血液疾病等較為嚴重的軀體疾病患者;③對利培酮或阿立哌唑過敏的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85例。對照組女43例, 男42例, 年齡19~49歲, 平均年齡(35.00±4.67)歲, 平均病程(3.00±2.67)年;觀察組女42例, 男43例, 年齡18~51歲, 平均年齡(34.00±5.67)歲, 平均病程(3.20±2.51)年,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口服利培酮片(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0160, 規(guī)格:1 mg×40 s)治療, 起始劑量1 mg/次, 2次/d;3 d后逐漸加大劑量至3 mg/次, 2次/d;此后可維持此劑量不變, 或根據(jù)患者自身情況進一步調整(可參考最佳劑量為2~4 mg/次, 2次/d);如需增加鎮(zhèn)靜作用時可選擇苯二氮類藥物。觀察組口服阿立哌唑片(浙江大冢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1304, 規(guī)格:5 mg×10 s)治療, 初始劑量為10~15 mg/d, 1次/d, 原則上2周內(nèi)不增加劑量;2周后根據(jù)患者自身情況進一步調整(參考有效劑量為10~30 mg/d), 注意加藥速度不易過快。治療期間不存在以上兩種藥物與其他種類抗精神病藥物的合用;患者嚴格按照醫(yī)囑服藥, 醫(yī)護人員密切觀察并記錄患者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 兩組均治療10周。在完成治療后對比兩種藥物的臨床療效。
1. 3 療效判定標準[3] 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好轉、無效。顯效:陽性、陰性癥狀均得到顯著改善, 患者精神狀態(tài)良好, 語言交流、社會認知能力良好;好轉:陽性、陰性癥狀有所改善, 精神狀態(tài)較好, 語言交流、社會認知能力有所恢復;無效:患者臨床各癥狀未改善、甚至出現(xiàn)病情惡化, 精神狀態(tài)低迷。總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顯效37例, 好轉32例, 無效16例, 總有效率為81.18%(69/85);觀察組顯效45例, 好轉31例, 無效9例, 總有效率為89.41%(76/85)。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研究常見病, 表現(xiàn)為思維、情緒混亂, 行為活動與精神狀態(tài)不協(xié)調等, 也有一些患者出現(xiàn)認知功能發(fā)生障礙現(xiàn)象。本病具有起病較緩慢、發(fā)病誘因不明確、病程長、易反復等特點, 如果不及時進行治療會導致病情加重, 出現(xiàn)精神殘疾[4]。由于對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時程較長, 長期使用某些不良反應較嚴重的藥物易引起機體其他組織的損害, 如血脂紊亂、遲發(fā)性運動障礙、糖尿病、泌乳素水平增高、體重增加等, 在關注臨床癥狀改變的同時, 減少患者不良反應也是醫(yī)護人員應該注意[5]。近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 在生活節(jié)奏加快、工作壓力加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 精神疾病的發(fā)生率越來越高, 患者受到精神和身體上的折磨, 痛苦不堪, 大多數(shù)患者無法正常生活, 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6]。目前, 臨床上出現(xiàn)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應用較多、療效較好, 常用藥物為利培酮、阿立哌唑、齊拉西酮等[7, 8]。阿立哌唑結構上屬于苯丁哌唑嗪類化合物, 活性代謝產(chǎn)物為去氫阿立哌唑, 能夠雙向調節(jié)多巴胺能神經(jīng)系統(tǒng), 具有多巴胺遞質穩(wěn)定作用。已知作用機制是部分激動D2和5-羥色胺(5-HT)1A受體、拮抗5-HT2A受體, 對D3也有較高的親和力, 阿立哌唑能夠顯著改善患者陰性癥狀與陽性癥狀, 不良反應較少, 長期應用具有降低精神分裂癥復發(fā)的作用[3]。利培酮為一種苯丙異噁唑衍生物, 對5-HT2、D2受體表現(xiàn)出高親和力, 長期應用可能會引起錐體外系反應[9, 10]。本文為對比分析利培酮與阿立哌唑對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治療效果, 選取2016年9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共170例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85例。對照組采用利培酮治療, 觀察組采用阿立哌唑進行治療, 治療總時長為10周, 10周后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顯示, 對照組顯效37例, 好轉32例, 無效16例, 總有效率為81.18%(69/85);觀察組顯效45例, 好轉31例, 無效9例, 總有效率為89.41%(76/85)。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相當, 均能夠明顯改善精神分裂癥臨床癥狀, 且不良反應較少, 對機體其他組織造成較小損害, 對精神分裂癥治療效果較理想, 是精神分裂癥長期用藥的較好選擇,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 廖恒, 余姝, 黃智, 等.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對比.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6, 16(12):2333- 2335.
[2] 譚樨.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認知功能的影響.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5(17):2603-2604.
[3] 馮婉霞, 陳婉珉, 莫翠英, 等. 帕利哌酮、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5, 32(4):623-625.
[4] 凌仲民.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15(3):35-37.
[5] 楊文秀, 陳靜.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及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5(21):3209-3211.
[6] 商月驕.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以及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5(36): 64.
[7] 占健, 劉磊峰, 鄧小鵬, 等.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比較. 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 2014(4):267-269.
[8] 劉旭, 程哲, 楊芳, 等.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療效及認知功能的影響. 職業(yè)與健康, 2013, 29(3):294- 297.
[9] 程偉. 阿立哌唑聯(lián)合利培酮治療難治性精神分裂癥臨床對照研究. 中國藥業(yè), 2017, 26(7):59-61.
[10] 謝育南, 鄺云航, 劉獻標, 等. 利培酮與阿立哌唑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影響的對照分析. 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0, 23(5):377-378.
[收稿日期: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