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花
(蘇州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 215123;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平潮中學 226361)
筆者去年了解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實驗后,開始將“化學反思日記”應用于化學教學中.何為“化學反思日記”?學生將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感受記錄于日記本,形成學生的反思日記;教師批閱學生日記,及時溝通與交流,并將每一次日記批閱情況、自身感受、教學策略的變化等記錄下來,同時將教學過程中的的亮點、不足、出現(xiàn)的突發(fā)問題以及處理方式記錄并反省,形成教師的反思日記.學生的反思日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教師反思日記的書寫.
學生的化學反思日記并非隨意書寫,要有一定的主題,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提高學習效果,使反思日記發(fā)揮真正的功效.筆者先后在高三、高一兩個年級進行過化學反思日記輔助教學的實踐,總結來說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設計日記主題的.
當上完一堂課,可以讓學生小結本堂課學到的知識、方法、有何疑問、有何收獲;學習完一個單元,可以嘗試將該單元的所有主要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畫出思維導圖或概念圖,并將核心內容與已學類似內容進行對比,將自己的理解記錄下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結構、深度等清晰了解后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它.
如學完物質的量的有關概念后,可以布置如下主題的化學日記:“你是如何理解物質的量的概念的、將n、M、NA、Vm、c等有關物理量的關系進行小結、在有關物質的量的學習過程中你有何疑問”等等.
一般的化學作業(yè)在批閱時,教師只能看到學生呈現(xiàn)的結果,并不知道他的思考過程,不清楚他出錯的原因.所以為了暴露學生在解題思維方面的漏洞,可以讓他們把思考的過程、對題意的理解寫下來,這樣便于教師發(fā)現(xiàn)“病癥”從而“對癥下藥”.在這樣的解題反思過程中,不但老師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學生自己有時也能通過書寫發(fā)現(xiàn)自身的問題,往往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更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
如用元素守恒、得失電子守恒進行相關計算時,學生感到十分頭痛,此時可以用具體的習題為例,讓學生寫出該題自己的思路:“題中的已知條件是怎樣利用的,第一步怎么做的,為什么從此處入手,那樣做為什么不行”等等.
每一次考試的試卷在認真訂正、小組交流、教師點評之后,學生自己還要從頭至尾認真細致的反思.分析自己在哪些題型、哪些知識點上失分?失分的原因是什么?屬于自己的能力范圍卻因計算失誤、看錯題意等粗心失去的基礎分有哪些?在自己做對的題目中有沒有超過自己的水平純屬運氣好蒙對的?自己的成績在班級、在年級的情況怎樣?等級目標有沒有達成?評卷完畢后有無不理解之處?
學生對自己現(xiàn)有知識能力水平的認識,可以促進下一階段的學習.越是綜合性的考試,越值得認真分析,要讓一份考卷發(fā)揮出超過考點之外的功效.
教師進行課堂演示實驗或者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后,對于觀察到的現(xiàn)象、涉及到的原理,以及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意料之外的問題,可以結合相關知識進行反思、探究、討論.這種由自己從化學實驗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引發(fā)的思考,是最能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而經過這樣的反思得到的結論和知識,也是最能讓學生記住并理解的.同時,學生在實驗中出現(xiàn)的異常現(xiàn)象,或許能引起教師的警覺,給教師帶來實驗改進或創(chuàng)新的靈感.
如學生觀察SO2氣體分別通入品紅試液、KMnO4溶液、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均出現(xiàn)褪色的現(xiàn)象,可引導學生反思“為什么褪色,都是因為漂白嗎,還可能是什么原理,如何用實驗驗證你的猜想”等等.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這里的“磨刀”說的是一種工具一種方法,在學習上可以更廣義些,除了方法,還可以包含精神狀態(tài)、樹立目標和制定計劃.如果精神萎靡不振、學習沒有確定的目標、沒有合適的方法,學習效果肯定不佳.當然學習目標不能大到不可攀登,也不能小到過于輕而易舉.正如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學生現(xiàn)有的水平和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每個人的現(xiàn)有水平不一樣,最近發(fā)展區(qū)也不是同樣的水平,要引導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這個目標可以是具體的成績目標,可以是知識技能掌握程度的目標,可以是與班上相似水平學生的競爭目標.
如設計“反思近期你的學習狀態(tài)、是否讓自己感到滿意、你觀察到的競爭伙伴的學習狀態(tài)如何”“本次考試是否達到自己的目標、下一階段有怎樣的學習計劃”“你是如何理解和記憶鈉鋁鐵及其化合物的相關化學方程式的”等主題.
化學科學的發(fā)展歷史以及化學家的故事可以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求知欲,也能活躍和調節(jié)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了解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并體驗到科學發(fā)展的曲折和漫長以及化學家的精神風貌.而通過對環(huán)保書籍的閱讀,可以明白化學在生產生活中的必不可少,同時明確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因此可以從圖書館借來幾十本與化學史、化學家有關的書籍、環(huán)境保護的書籍,分發(fā)給學生,給他們一周左右的時間閱讀完,寫下三五百字的讀后感,然后在班上開一個閱讀交流會.
當然,一次化學日記的主題不一定只有一個,可以設置2~3個.結合實踐對象的基本情況,在一定階段可以對某一類主題有所側重.比如高一新生可以將知識小結作為固定主題,而解題反思、考后反思、實驗反思、狀態(tài)反思、化學史讀后感等作為搭配的機動主題.高三學生可以將各類解題反思作為固定主題,知識總結、模擬試卷分析、復習狀態(tài)等作為機動主題.筆者期盼更多的同行能將化學反思日記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設計恰當?shù)闹黝},為學生反思能力的提高、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劉善軍.化學日記是化學教學的催化劑[J].讀與寫,2014(7):18-19.
[3]周國華.“化學日記”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內江科技,2008(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