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公路管理局 山東 濰坊 261108)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發(fā)展,以瀝青混凝土為路面材料的黑色瀝青路面得到廣泛應用,這使得對于瀝青路面的養(yǎng)護技術系統(tǒng)總結和新工藝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發(fā)展要求,同時也是交通管理部門所關注的重點。隨著對其重視程度的不斷加強,關于瀝青路面的養(yǎng)護技術和工藝,機械化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為瀝青路面的路況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交通量持續(xù)增大,瀝青路面的受損嚴重,擁抱、網裂、車轍、坑槽等道路病害有提前的趨勢。鑒于此,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yǎng)護技術,有助于延緩瀝青路面病害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后期養(yǎng)護費用,提高瀝青路面的使用壽命。
瀝青路面建成以后,因交通承載的反復作用,瀝青路面在設計使用壽命期內,會逐漸走向各種形式的破壞。在道路結構強度足夠、僅表面功能衰減的情況下,為恢復路面表面的服務功能而采取的養(yǎng)護措施成為預防性養(yǎng)護技術。瀝青路面破壞的因素、程度以及修復的過程復雜多樣。但對于目前半剛性基層加黑色瀝青路面的標準設計狀況下,大部分破壞都是由于瀝青面層的微病害導致瀝青路面滲水,進一步導致的水損壞。對于瀝青路面的養(yǎng)護尤其是先期介入的預防性養(yǎng)護技術,有利于充分提高公路運輸的經濟效益,提高使用效率,防止破碎性破壞、基層破壞,具有重要意義。對于瀝青路面的養(yǎng)護必須及時有效。發(fā)現問題必須及時解決問題,一旦在實際的調查中發(fā)現瀝青路面的不同程度的損壞,必須及時制定相關實施措施,采用必要的預防性養(yǎng)護技術,及時有效的解決相關問題,保證路段的正常使用,防止出現更大程度上的損壞,將經濟損失降低到最低。
(一)瀝青路面常規(guī)設計及彈性層狀體系假設。瀝青路面的主要材料是瀝青混凝土面層配合以半剛性下承層為主要結構設計。瀝青面層為柔性路面。瀝青混凝土材料的優(yōu)點是具有良好的低溫狀況下抗裂性、干縮抗裂性、良好的據柔性路面設計理論,這種復合路面結構形式為彈性層狀體系。彈性層狀體系的一個重要假設是:各層是連續(xù)的、完全彈性的。因此,瀝青路面配合半剛性基層的路面設計與施工,要求瀝青面層必須與半剛性階層有良好的黏合,以保證路面各層的連續(xù)性。
(二)瀝青混凝土即半剛性水穩(wěn)基層材料的物理特性。瀝青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水穩(wěn)定性、安全的抗滑性、持久的耐磨性,缺點是高溫穩(wěn)定性、持久抗老化性、承載能力(剛性)不足。半剛性下承層主要是各種水穩(wěn)材料,主要有二灰碎石、水泥穩(wěn)定碎石等等。這些路用材料優(yōu)點是具有較強的承載能力、自然條件下的耐久性、高溫穩(wěn)定性、較強的承載能力,缺點是低溫狀況下抗裂性、干縮抗裂性、水穩(wěn)定性、抗滑性、持久的耐磨性欠缺。
(三)材料搭配設計優(yōu)點和缺陷。經過瀝青面層和半剛性下承層的設計搭配,因為瀝青混凝土面層,這種路面復合結構因此具有良好的水穩(wěn)定性、安全的抗滑性、耐磨性等特點;因為半剛性水穩(wěn)材料,路面結構層具有較強的承載能力、自然條件下的耐久性、高溫穩(wěn)定性。但是,因為瀝青面層與半剛性基層的物理特性迥異不同,注定一個應變不同。
(四)一般病害種類。路面面層與基層的這種應變不同,使路面在后期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現結構性裂縫、必將帶來這個矛盾的最終結果就是,瀝青路面的結構性裂縫、輕微松散、老化、泛油和擁包、車轍等病害不可避免。
1.一般處理工藝分類及特點
裂縫是路面水損壞的重要因素。一般預防性處理技術有:灌縫,封縫、霧封層、微表處等。
灌縫與封縫主要是一種使用密封材料充填或封閉裂縫防水的方法。
霧封層是采用乳化瀝青或瀝青再生劑涂刷、噴灑的封層工藝,主要作用也是封閉裂縫。
微表處是具有一定配比的稀漿混合料,攤鋪路面上的薄層。實際上一種相對經濟便捷的罩面工藝,但材料與普通罩面用的瀝青混凝土有很大區(qū)別。經濟便捷,但構造深度不及。不宜用于重交通路面。
薄層罩面是密級配、開級配或間斷級配的廠拌瀝青混合料直接攤鋪在路面上,厚度一般為20mm~40mm的薄層結構。該工藝費用較高,一般用于道路中修工程。
2.養(yǎng)護工藝選擇條件
路面局部的結構性裂縫可采用灌縫或封縫工藝處理。
灌縫需要專用機械開槽,清理、干燥后選擇伸縮性良好的灌縫料進行灌縫。裂縫寬度大于3mm時宜采用灌縫方式。
封縫無需開槽,可將裂縫清理、干燥后,用密封材料封閉裂縫。裂縫寬度小于3mm時宜采用封縫方式。封縫材料常有:壓縫帶、抗裂貼、封縫膠等。
大面積的實施養(yǎng)護,養(yǎng)護工藝的選擇要求科學決策,應充分采集數據并計算技術狀況指標后決定養(yǎng)護措施,以目測經驗為輔助。目前,一般采用路面狀況指數PCI、行駛質量指數RQI值域,來確定采用預防性養(yǎng)護措施。
一般PCI值≥85,RQI值3.2~5之間,屬輕病害,可采用霧封層、封層等輕處置措施。
一般PCI值≥80~85之間,RQI值3.0~3.2之間,屬于中度病害,可采用微表處等,工藝處置。
一般PCI值70~80之間,RQI值<3.0,屬于重病害,需采取薄層瀝青罩面處理。
在道路長期使用過程中,由于本身材料的原因,和外在環(huán)境與施工中對于相關問題處理不當,經常會發(fā)生擁包和車轍現象。車轍現象與路面瀝青含量、瀝青混凝土配合比有關,與高溫天氣和重載交通的反復作用也有重要關聯。但目前來看,干線公路擁包和車轍不可避免。在交通信號燈路口,擁包與車轍更是明顯,這說明路口剎車對路面的剪應力造成的推移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擁包和車轍的處理方法常規(guī)是機械銑刨。如果車轍較深,機械銑刨之后造成瀝青面層過薄,有可能造成銑刨處瀝青路面滲水系數不足。這種情況可在銑刨處采用局部霧封層處理。霧封層材料流動性比較大,可滲入到骨料縫中去,可恢復路表瀝青粘附力,填補微小裂縫和空隙,防止路表水下滲,可將路面性能維持2~3年時間,效果良好。
隨著我國瀝青路面的廣泛應用,物流貿易貨物量不斷增加,交通重載車輛的日益增多,對瀝青路面的養(yǎng)護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不斷提高公路運輸瀝青路面的養(yǎng)護技術,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積極采用預防性養(yǎng)護技術,對提高公路全周期使用壽命,提高公路建設綜合經濟效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孝紅.瀝青路面預防性養(yǎng)護技術在國省道上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6(08)
[2]宋金華.路基路面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