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花都區(qū)獅嶺鎮(zhèn)前進小學 鐘新群
良好的傾聽習慣是學生積極學習狀態(tài)的表現。那么,我們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讓學生正確表現,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呢?
小學生年齡較小,因此特別好動,表現欲較強。大部分學生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沒有耐性去聽別人說,甚至還會認為別人說的都不行,只有自己說的才對才行。別人在說時,他不關注別人說什么,怎么說,只是關注老師會不會請我,自己有沒有機會發(fā)言。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生活實際或名人故事來引導,讓他們明確傾聽的意義,認識傾聽在學習、生活和交往中的重要性,提高傾聽的自覺性。要告訴學生傾聽能博采眾長,彌補自身不足,還能養(yǎng)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同時傾聽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只有學會傾聽,才能更快地進步。因為無論實踐知識還是理論知識,最便捷的途徑就是聽人講解而獲得的。特別是在我們上課時間里,要是能全神貫注,不急不躁,耐心地聽虛心地聽,相信你一定能從同學的發(fā)言,老師的講解中獲得新知識。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經驗的教師總會抓住機會鄭重其事地強調:“聽與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己,讓別人明白,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說要大膽,聽要專心,老師欣賞積極發(fā)言的同學,同樣也喜歡專心傾聽的同學,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再踴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那才是最好的學生。”還經常會說: “請其他同學在聽的時候,想一想他說得怎么樣?”、“還有誰要補充嗎?”、“誰還有更好的意見?”等。學生只有認真傾聽別人的答題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與別人雷同。對一年級的學生我們可以提兩個要求:一是要求學生聽同學回答時,不一定要贊同,但起碼要做到理解,弄清同學為什么有這樣的想法。二是不隨便給予否定,即使持有異議也要等到同學說完后才舉手如 “我認為……” “我想補充說……”等方式來補充,來參與交流,這樣訓練久了,學生既能學會傾聽,又保持了理解的心態(tài)。
良好的課堂習慣是一切學習的開始。由于一年級學生剛入學,還不知道怎么去聽,這就需要教師在養(yǎng)成課堂常規(guī)的同時,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光靠說教,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難以落到實處,有效的指導還應貫穿課堂教學始終。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加以指導:
要注意傾聽的姿勢的指導。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呢?學生對此認識比較模糊。老師應該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課堂上學生的表情、手勢或身體動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學生是否在傾聽的表現。因此在語文課上,我們可以對學生的傾聽姿勢做這樣的指導,如:我們在教學中要明確提出 “學會傾聽要五心”,即傾聽時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fā)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fā)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三要細心,當別人的發(fā)言有錯時,要求學生學會評價同學的發(fā)言,做到不重復他人的意見,自己的意見要建立在他人發(fā)言的基礎上或者提出新穎的想法。四要虛心,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邊聽邊修正自己的觀點;五要用心,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能盲從,要有選擇地接受, 做到 “說”、“聽”、“思” 并重,相互促進。并利用一段學生喜歡的兒歌,把聽的方法總結下來,幫助他們的記憶強化: “鈴聲響,進課堂。小小腳,并并攏。小小手,自然放。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認真聽。勤動腦,多提問。我們學習多快樂!”
在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學生能掌握一定的傾聽方法,并在每節(jié)課的教學中具體要求如下:聽課時身坐正,手放桌面,眼睛看黑板;讀書時身坐正,雙手拿書立在桌面上,眼睛看書;舉手時身坐正,舉右手,眼睛看老師;回答問題時聲音洪亮,立正站好,雙手拿好書,眼睛看書。在養(yǎng)成課堂常規(guī)的同時,教會學生如何去聽。
葉圣陶先生說: “果真要養(yǎng)成他們良好的習慣,最重要的是順應他們的心情?!毙W生具有好奇的天性,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課堂枯燥乏味,學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那么傾聽也就無從談起了,因此教師要順應兒童的心理,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兒童的這分天性,要想方設法從這種無趣中尋找和創(chuàng)造樂趣,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以激發(fā)學生傾聽的欲望。蘇霍姆林斯基說: “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奔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不斷地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chuàng)設課堂活動,如把圖畫、課件、游戲等引入課堂,低年級的教材中,引入了許多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結合課題引入一定的故事。借助文章題材,或以故事導入新課,或讓學生看圖講故事,再根據故事情節(jié)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故事貫穿教學始終,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死板,活躍而不紊亂,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整個教學中。如在教學 《盤古開天地》一文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出示幾個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孫悟空、哪吒、豬八戒。學生看了之后興奮不已,然后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認識一位神話故事中的人物,他的本領可是比孫悟空還大呢?聽了老師的話,學生都對盤古這個人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都想知道他都有什么本領,因此,課堂聽講明顯認真了。其次,在課堂上還可以置換角色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授 《聽聽,秋的聲音》這一自讀課文時,這樣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我們來換一換,你們當老師,我當學生,你們來給老師講這篇課文好嗎?給老師當老師,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不斷地把讀書感受與老師進行交流,而聽的同學就更認真了,因為他還想著把自己獨特的感受告訴老師,還要解答老師的疑問呢。此外,還可以通過游戲、比賽等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傾聽思考時的注意力。
人都喜歡被人肯定,被人關注,小孩子更是如此。在 “聽”的培養(yǎng)中,教師千萬不要吝嗇贊揚,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因此正確適當地激勵評價學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語文教學中聽的訓練更多,教師更要用好激勵評價的作用,讓學生的身心在愉悅狀態(tài)下投入傾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表揚激趣。在教學時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應及時恰當的進行評價。例如: “你看這位同學的眼睛一直看著老師,他聽講得多認真啊?!薄斑@位同學能認真聽別人發(fā)言,并能指出不足,我們應向他學習!”如在個別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適時對其他學生進行言語激勵: “你聽得很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呀!”或在聽后讓其他學生對該生的朗讀進行評價,在評價時,教師及時肯定: “你聽得真仔細,這個小毛病你也聽出來了。” “這么一點小小的區(qū)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可真了不起!” “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大家看,這位同學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fā)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 “不錯,你能聽出他讀得好的地方?!薄斎唬畹脑捳Z不能千篇一律,不然學生聽多了,就收不到預期的效果。當然激勵評價者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這些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使課堂呈現出活潑、熱烈的氣氛,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一個眼神、一句贊揚、一個微笑,不花時間,不費力氣,卻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
活動激趣。我們可以經常組織開展一些傾聽競賽活動、如故事會、表演會、“傳話筒”活動、“請你猜猜我是誰”等游戲,給學生提供參與、感知、表現的機會,引導學生認真傾聽,能有效提高學生傾聽的持久性和興趣。
獎勵激趣。獎勵激趣的方式很多,可以是物質獎勵,也可以是精神獎勵,還可以是活動獎勵。最常用的可以是記點數 (蓋章或發(fā)卡)而給獎,獎品可以是一塊糖、一顆星、一個本子、一次學生喜歡的活動等。如我在班內開展的 “爭星”評比。只要學生課堂上能認真聽講,教師就要給其鼓勵,學生聽講的習慣也就慢慢培養(yǎng)起來了。每隔一段時間,還可以是活動獎勵。最常用的可以是記點數 (蓋章或發(fā)卡)而給獎,獎品可以是一塊糖、一顆星、一個本子、一次學生喜歡的活動等。雖然在成人看來這物質微不足道,但學生對于老師獎勵的東西都是非常珍惜的,當然也可在一段時間后進行爭星評比,發(fā)點小獎品,更能激勵學生對傾聽的關注,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傾聽中去。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在班內開展“耳聰星”或 “聽講小明星”評選活動,來激勵孩子們更加認真的傾聽,學生聽講的習慣也就慢慢培養(yǎng)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