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可菜
每到開學季,除了 “新學期”“新入學” “新生報道” “大掃除”“開學考”等備受關(guān)注的關(guān)鍵詞之外,還有一個無論是哪個學校哪個學段哪個孩子都繞不開的存在——“家長”。他們或欣然或不安,其中,有不少是“不放心”的 “焦慮型”家長。
開學季,校園里廣場上停放了各式各樣的轎車,校園的小徑里多了肩背棉被手端臉盆的家長,校園宿舍里多了抹床板、掛床帳、拖地板、刷臉盆、擦桌子、拭椅凳的家長。
正是因為我們習慣于這些常見的各式場景,當我們看到溫州中學2018級新生報到日,新生宿舍前用易拉寶展架矗立 “謝絕家長入內(nèi)”的海報時,不由得因這一股 “清流”而精神一震。溫州中學的這一舉措引來媒體、教育者和眾多學生家長點贊。這塊海報是校方為了讓學生盡快建立起自理意識,盡早適應(yīng)住校生活,拒絕家長入宿舍的 “小妙招”。
用網(wǎng)絡(luò)新詞說,為了鍛煉孩子獨立,教育者也是 “操碎了心”。
鑒于往年開學日,總有不少家長滿頭大汗打掃寢室而學生垂手而立的情況,學校不斷探索讓學生更快地適應(yīng)寄宿生活的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自立能力。往年新生入校時,學校都通過口頭方式多次提醒家長不要幫學生打掃寢室,但效果不盡人意。
因而,學校今年明確樹立了“謝絕”家長進宿舍的教育理念,讓新生踐行 “從小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從小事做起”的修身自理課程。由理念到踐行,學校在具體操作上就細節(jié)方面做了諸多的功夫:新生報到的4天前,學校通過微信公眾號和 “釘釘”發(fā)送報到流程,溫馨提醒家長不要進入學生宿舍樓,并附言 “適當?shù)胤攀?,是為了更好地成長!”;改變報到流程,學校特意將往年安排在下午的始業(yè)教育提早到上午,將寢室打掃安排在下午;壓縮報到時間,新生報到時間為上午9時,始業(yè)教育為9時15分開始,報到僅有15分鐘,為的是減少家長在校逗留時間 (按照以往的經(jīng)驗,家長留下來時間一長,就會幫學生打掃宿舍)。
另一方面,學校給學生 “自己動手”創(chuàng)造了充分條件,給每個寢室分發(fā)了拖把、掃帚、畚箕、垃圾簍等清潔工具,讓學校物業(yè)提前粗略地清理學生宿舍以降低學生的打掃難度,還安排了高二的寢室長到新生寢室指導等。
學校在教育管理具體操作中正面引導,推進得當、有序,而通過“釘釘”發(fā)送溫馨提醒的教育引導有溫和力也有觸動力。
新生宿舍樓前,這塊小小的“海報”里,是滿滿的教育智慧。
正所謂 “教育無小事,小事皆教育”。貌似不起眼的小事里的教育,恰恰體現(xiàn)了對學生成長、成材負責的初心。
不由得想起今年4月份引起媒體熱議的教育事件——河北省滄州市某中學為了糾正學生們不惜受涼也要追逐時尚的 “露腳踝”做法,每天檢查學生是否露腳踝。這種禁止露腳踝的校規(guī)看似奇葩、微不足道,卻體現(xiàn)了學校的良苦用心,為的是守護學生的終生健康,它凸顯的是飽含關(guān)愛、為著 “全人”的教育。
我們時常指責不愿自理的 “中國式巨嬰”、光鮮易腐的 “草莓式新生代”、經(jīng)不起風雨的 “溫室里的玫瑰”,卻鮮有這樣用心的、著眼于細節(jié)的教育努力。 “破易而立難”,立起的海報雖小,其教育用意可謂深遠。
也許有人認為 “打掃寢室”“整理床鋪”由家長代勞也未為不可,卷褲腿露腳踝是學生的個人自由,甚至認為學校不該橫加干涉,教育不在這些細枝末節(jié)、瑣碎之事上。殊不知,著眼于大教育,踐行在小細節(jié),這與青少年人格養(yǎng)成、身心健康不無關(guān)系,這種教育關(guān)注的行為充滿愛的情感和生命的溫度。真正的教育,恰是體現(xiàn)在每一個細節(jié)上。
胡適先生早年就提出改造社會的主張要 “得寸進寸,得尺進尺”,根植于零碎的改造,進得一寸是一寸,進得一尺是一尺。教育更是如此, “百年樹人”,教育改革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唯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地教育,一步一個腳印地改革,從容而積極,溫和而執(zhí)著,才是教育應(yīng)有的姿態(tài)。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一句話道出教育的純美境界:“不是鐵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粗糙的石塊變成了美麗的鵝卵石?!比绱猴L化雨,促其成人。
遺憾的是,即便如此,仍有家長留在宿舍為代孩子代勞打掃。從這個角度來說,要 “斷奶”的是家長。無怪乎有人說,瘋狂的 “巨嬰式”的父母,才是毀掉我們下一代的原因所在。
可見,要構(gòu)建起一個多元化、開放式的育人機制,不只需要學校的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