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醫(yī)學機能學實驗課程中的綜合性大實驗近似于一個小臨床,學生們通過對各種動物模型模擬真實的病人情況進行相應的救治,因此成功的實驗課程往往能極大地提升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文章針對醫(yī)學機能學實驗教學改革中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醫(yī)學機能學 實驗教學改革 問題 對策
一、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虛擬實驗室的早期訓練職能
由于機能學實驗課是三門基本實驗課的整合,在課時安排上,它無法是三門課時的總和,這就造成課時過緊的局面。如何在有限的課時中,最大化地獲得訓練,這是機能學實驗課擺在眼前的首要問題。隨著計算機、多媒體以及網(wǎng)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虛擬仿真實驗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輔助手段迅速崛起。虛擬實驗室具有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內容豐富直觀、信息量大等優(yōu)點,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虛擬實驗室的運用,使得以往一些必需卻又過于簡單的認知過程可以在課外完成,解決了課時緊張的矛盾。在實驗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前公布實驗項目,學生可以依照自身學習情況自行安排時間,并登錄機能虛擬實驗系統(tǒng)進行實驗課程的預習。通過對實驗原理、實驗內容和實驗步驟的學習和觀摩,使學生對整個實驗的脈絡具有清晰的認知,能從整體角度較好地把控隨后的現(xiàn)場實驗實踐活動。[1]
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打下扎實的基本功
機能學實驗課程除了是對理論知識的加深認識和緊密結合的課程,它還是一門手術技藝訓練的課程。由于是三門實驗課的整合,實踐課時大大縮減,學生動手鍛煉的機會也顯著減少。因此,學生明顯存在動手能力差,基本操作不規(guī)范等問題。這就要求合理的安排課程設置,不能一味求大求高,基本功的訓練仍要加強。因此,改變以往通過主題實驗進行手術訓練的常規(guī)方法(既研究心血管系統(tǒng)時才學習動靜脈插管、血壓描記等相關手術技能及相關儀器使用),而是首先在課外利用網(wǎng)絡虛擬實驗室進行初步模擬培訓后,安排三次高強度、高密集的手術技能訓練,將家兔的包括耳緣靜脈給藥、動靜脈插管術、氣管插管術、輸尿管插管術等基本手術以及所有儀器的使用及數(shù)據(jù)分析在第一次課程時即進行全盤傳授,并在第一次授課后要求同組成員及時總結實驗過程中的得與失以及今后的應對方案。這種授課方式雖然使學生在當時感覺緊張、慌亂、壓力巨大,但是在其后的兩次強化訓練中,同學們普遍感覺有過第一次的整體認識,以及小組成員間的相互配合,當進行到第三次強化訓練時已能做到有條有理、從容應對了。同時,緊湊安排后兩次技術強化課程,在完成手術步驟,進行數(shù)據(jù)采集過程中,還穿插加入包括小鼠捉拿、灌胃、腹腔注射、尾靜脈注射等常規(guī)科研動物的基本操作,并結合藥理學中譬如半數(shù)致死、不同給藥途徑的影響作用,病理生理學中急性高鉀血癥、急性肺水腫等小型基礎經(jīng)典實驗,充分利用有限的動物及課堂實踐時間,高效集約的利用包括人員、動物、時間在內的一切資源。[2]
三、改革實驗教學內容
1.開展基本手術操作訓練
基本手術操作是機能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學生的基本手術操作技能是保證實驗順利進行的根本。我們將分散在各個不同實驗的手術操作按動物的分類整合在一起,集中講解各種手術器械的使用和基本手術操作。通過集中學習可以使學生扎實掌握實驗基本技能,為以后的實驗操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開展綜合性實驗
將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的實驗課中,實驗方法相似、內容相互重復的實驗進行整理,形成綜合性實驗。比如將生理學的“心血管活動的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病理生理學的“家兔失血性休克”與藥理學的“傳出神經(jīng)系統(tǒng)藥物對動物血壓的影響”三個實驗的內容通過整合,形成綜合性實驗??朔嗽瓉砣齻€獨立實驗造成的時間,資源和經(jīng)費的浪費,同時又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綜合思維能力及全局觀念,使相關知識整體化、系統(tǒng)化。
3.增加設計性實驗
在學生掌握一定知識和實驗技能后,為進一步提高學生查閱文獻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實驗項目中增加設計性實驗項目。學生自主選擇實驗項目,通過查閱文獻自行設計試驗方案,由教師對實驗方案進行講解點評后,學生對試驗方案進行修改,獨立完成實驗項目、結果處理和分析,撰寫實驗報告。實踐證明,設計性實驗極大提高了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
4.改革機能學實驗考核模式
機能學實驗改革前的實驗課考核主要是以實驗報告為主的測評方法,考核方式較為單一、片面,不能準確衡量學生對實驗的掌握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結合實際情況我們把實驗內容、操作技能和對實驗結果的分析等多種內容,融于筆試、提問以及實驗操作三種考試形式,較為全面、準確地考察學生對實驗掌握水平。通過考核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綜合能力。[3]
結語
總之,教育是一個長期并不斷提升的過程,及時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得失成敗,才能真正有助于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課程的高效優(yōu)質完成,不是單一的學生的事,更多的是任教老師的使命感。合理的設計課題,引領同學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發(fā)掘更多的寶藏,是每個教師的職責和義務,也是教師們可以引以為傲的資本。[4]
參考文獻
[1]楊路,曹弟勇.機能學實驗模塊在醫(yī)學生能力培養(yǎng)中的作用[J].臨床合理用藥,2013,6(1):177.
[2]陳健,張幸.機能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12,34(2):20-91.
[3]羅紅梅.基礎醫(yī)學《機能學》實驗帶教體會[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11,29(2):354-356.
[4]馬麗,姚彤煒,應曉英,等.培養(yǎng)學生科研能力的綜合藥學實驗[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3,27(9):23-24.
作者簡介
王琳(1983.05—),女,漢族,籍貫:黑龍江大慶,文化程度:碩士研究生,現(xiàn)有職稱:講師,大慶醫(yī)學高等??茖W校,研究方向:生理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