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介紹了社會工作 “價值中立”原則的內涵,梳理了社會工作中有關價值中立各方的觀點理論。分析了價值中立在實踐中難以實現(xiàn)的原因:科學調查研究與社會實踐的區(qū)別;對社會工作者道德要求;社會工作者雙重角色的沖突;當事人自決權的實現(xiàn)水平;顯性價值觀與隱性價值觀。認為絕對的價值中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但其存在必然有其重要的意義,在于對個人局限性的警示。
【關鍵詞】 社會工作;價值觀;價值中立
在社會工作的過程中,社會工作者一直廣泛地接受價值中立的原則,那么究竟什么是價值中立,什么樣的價值應該中立?首先本文要對價值中立進行闡述。
一、什么是價值中立
1、價值觀分類
首先,要探討價值中立,我們就得對各種價值觀進行澄清。價值觀包括個人的價值觀、群體的價值觀、社會的價值觀、以及專業(yè)的價值觀。
個人的價值觀是指個人對某種事物或現(xiàn)象所持有的觀點,社會工作者與當事人對某一具體的事物或現(xiàn)象他們所持的觀點可能不一樣,所以個人的價值觀念不盡相同。
群體的價值觀是指一個單位人,他從屬于一個或更多的群體,這些群體它們所具有的一套價值體系,所以它要求社會工作者在分析個人的價值體系的時候,要澄清他所識別出的那些參照群體的價值體系。
社會價值觀則是指一個社會普遍接受和奉行的價值理念,如平等、自由、民主等等。
而專業(yè)的價值觀,則是指某一特定的專業(yè)對它的專業(yè)人員或從業(yè)人員的價值要求,比如社會工作的專業(yè)價值觀是“增進人的福祉并幫助滿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尤其是關注弱勢人群、受壓迫的人和生活貧困的人的需要和充權”,社會工作專業(yè)的價值觀建立在服務、社會正義、個人的尊嚴和價值、人際關系的重要性、誠信和能力等社會工作核心的價值觀基礎上。
在上述對價值觀的澄清后,顯而易見價值中立不是要求所有的價值都中立,如果專業(yè)價值都中立了,不存在了,那何須還存在這門專業(yè)?所以價值中立是要求專業(yè)人員在診斷治療過程中不要涉及自己的個人價值觀。
2、價值中立
首先,價值中立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觀,奉行這種價值觀念的專業(yè)人員認為不要去做價值評判。其實價值無涉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觀念,另外,有的時候社會工作者認為自己沒有做價值評判,其實他只看到了價值無涉的表面現(xiàn)象,而忽略了它的潛功能,他的沉默或避而不談,實際對當事人的心理行為都產(chǎn)生了影響和改變。
第二,價值中立是一種專業(yè)措施。這種專業(yè)的技術、技巧是與社會工作者的家長制作風、授予當事人指令相對的。
二、有關社會工作中價值中立各方觀點
1、支持價值中立
支持價值中立者,他們有兩個立足點來支持自己的論點。
第一,價值多元化。在我們這個多元的社會中已經(jīng)不存在絕對的對與錯。對自己來說似乎是不對的事,對別人來說可能就是對的。所以價值觀這個概念它本身就已經(jīng)變得模糊了。
第二,自決權。伊曼紐爾·肯特主張,“個人的決定命運的權利是無條件的權利。”持這種觀點的學者和專業(yè)人員認為,個人有決定有關他們自己命運的事物的權利,社會工作者應該尊重他們的自決權,而不應該將自己的價值觀念強加給當事人。
有關當事人自決和指令式助人的爭論一直是學者和專業(yè)人員所關注的問題,社會工作者是應該尊重當事人的自決權,但是當事人的自決權不是毫無限制的,社會工作者還需要開率當事人的心智能力、行為能力、當事人的決定會有多大的風險或危險。此外,很多問題涉及高科技問題和專業(yè)知識,而專業(yè)人員掌握著優(yōu)越的知識和權利,在這種情形下,采用指令式的助人技術似乎更容易被人接受。
2、反對價值中立
持這類價值觀念的學者或專業(yè)人員認為:社會工作者的職責就是保護當事人的福祉。如果她們知道哪些選擇對當事人最為有益,并且當事人自己的選擇會對事情的結果產(chǎn)生怎樣毀滅性的影響時,他們不可以擱置自己的價值,否則社會工作者保護當事人的福祉的倫理責任和法律責任就大打折扣了。如埃利斯的合理情緒療法就是推崇這一觀點的流派,社會工作者的價值觀總是會對當事人的價值觀產(chǎn)生影響。
三、價值中立在實踐中難以實現(xiàn)的原因
1、科學調查研究與社會實踐的區(qū)別
我們在講價值中立的時候,主要是科學調查研究中一系列研究過程要盡量保持價值中立。而在社會實踐中,我們的目標是解決問題,實踐過程中很難保持價值中立,就算可以保持價值中立,但可能并不利于我們所要達到的目標。
2、對社會工作者道德要求
社會工作者的職責就是保護當事人的福祉。如果他們知道哪些選擇對當事人最為有益,并且知道當事人自己現(xiàn)有的價值、選擇對整個事情的發(fā)展會產(chǎn)生毀滅性的影響時,他們不可能還擱置自己的價值,置當事人或整個社會的福利而不顧,否則社會工作者的行為就可能是不負責任,甚至是不道德的。
3、社會工作者雙重角色的沖突
服務機構行政化,采用科層制管理方式。在服務機構中,大權掌握在監(jiān)督和機構的行政人員手中,所以他們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左右所雇用和督導的社會工作者。因此社會工作者實際扮演著雙重角色。他們既是雇員,得為機構的利益著想;也是社會工作者,得為當事人的福利著想。
4、當事人自決權的實現(xiàn)水平
有關當事人自決和指令式助人的爭論一直是學者和專業(yè)人員所關注的問題,社會工作者是應該尊重當事人的自決權,但是當事人的自決權不是毫無限制的,社會工作者還需要納入考慮中的是當事人的心智能力、行為能力、當事人的決定會有多大的風險或危險。
5、顯性價值觀與隱性價值觀
顯性價值觀是指社會工作者在社會工作過程中自己以為自己所信奉的價值觀,相反,隱性價值觀就是指社會工作者沒能意識到的其行為給當事人傳遞的另外的價值觀。
社會工作者在處理當事人的行為時,擱置了自己的評判,比如面對當事人在陳述他的暴力行為并對此深感內疚時,對當事人的暴力行為不做評價,而只解決當事人的內疚感問題,他傳遞的信息就可能是對當事人的暴力行為表示認可。
隱含的價值觀信息往往比公開的價值觀信息更有威力。它們并不像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那個樣子,對當事人無價值影響,其實它對當事人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小結
社會工作不是自然科學,也不僅僅是理論研究,因此絕對的價值中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但其存在必然有其重要的意義,在于對個人局限性的警示。倘若價值介入失去了約束,必然導致可怕的后果。
【參考文獻】
[1][2][4] 拉爾夫·多戈夫等著,隋玉杰譯.社會工作倫理實務工作指南(第四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242.97.106.
[3] 黎小青.價值中立在社會工作實務中的運用[J].社會工作,2009(9)18.
[5] 楊竹.社會工作中的價值介入及其困境[J].北京大學學報,2002(S1)195.
【作者簡介】
金易緯(1992.1-)男,漢族,江蘇人,蘇州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