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汐
(蘇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江蘇蘇州 215131)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并對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做出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提出了新時代黨建的總要求[1]。同時,“發(fā)展、人才、創(chuàng)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高頻詞,工科院校研究生作為技術創(chuàng)新和國家發(fā)展的人才儲備和后備力量,為促進其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充分發(fā)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扎實開展黨建工作尤為重要,具有時代意義。
高校是立德樹人、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干、放飛夢想的地方。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就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這是中國特色高校的自信所在。
我們面臨的新時代,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關鍵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必須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首先,工科院校研究生在校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其次,工科院校研究生畢業(yè)后大多從事于科學生產的第一線,將成為科技創(chuàng)新和技術突破的執(zhí)行者和引導者[2-3]。因此,工科院校研究生的黨建工作不僅關乎科學知識與優(yōu)秀人才的培養(yǎng),也關乎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生產自主的重要使命。
我們要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工科院校研究生黨員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引者。這是工科院校研究生黨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和力量源泉。
自2000年高校擴招以來,高校大學生規(guī)模迅速增長,其中研究生數量增長更為迅猛[4],研究生黨員比例相對本科生也高很多。以蘇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為例,研究生黨員在研究生總數中占比34.52%,而本科生黨員在本科生總數中僅占3.34%。工科研究生黨員數量急劇增長對黨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問題。
一是黨員模范作用難以體現。雖然工科研究生黨員人數多比例高,但有著獨特的群體特征,大多以實驗室或課題組為群體,相互間接觸不多[5],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學生群體中難以體現。接觸不多的弊端也體現在優(yōu)秀黨員評選、民主評議、批評與自我批評等活動中,由于黨員間相互不認識或不熟悉,部分黨員無法做出準確的客觀評價,影響評價結果。
二是黨建思想認識存在偏差。首先,經歷了本科階段的鍛煉,研究生的政治覺悟和理論知識水平相對較高,但由于工科研究生有著更為繁重的科研壓力,部分黨員黨性意識淡化,降低了對自身的要求,放松了對黨的基礎知識的學習,相關基礎理論知識貧乏。另外,工科院校黨支部書記一般由輔導員或任課教師兼任,部分支部書記未能很好地協(xié)調本職工作與黨建工作的關系,院校也缺乏對黨建工作的考評制度,致使支部書記將黨建工作置于次要位置,形成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局面。最后,“師者,人之模范也”,學校里學生以教師為模范,為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學生的成長。研究生分散在各個不同的課題組,師從于不同的導師,導師對其承擔培養(yǎng)任務,不僅在科研學術上影響著學生,更在思想價值觀方面感染著學生。工科院校中很多研究生導師是非共產黨員身份,對黨的理論、黨的歷史、黨的現狀等知識模糊,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經驗和正確認識,認為研究生培養(yǎng)僅在于科研能力的提升[6]。
一是黨員發(fā)展缺乏規(guī)范性。研究生在校僅2~3年,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對研究生了解、培養(yǎng)、考察,確保流程的完整性,又要兼顧高標準,把好質量關,致使黨員發(fā)展工作相對遲緩。發(fā)展黨員靠的是教育引導,但工科院校對二年級以上研究生不再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非黨員研究生缺乏有效途徑學習理論知識、了解時事政治,甚至對黨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舉措的理解存在偏差。
二是組織生活缺乏創(chuàng)新性。工科研究生的教育模式決定了他們是邏輯思維而非發(fā)散性思維,因此黨支部的組織生活往往是將研究生黨員們聚到一起,讀讀文件、念念報紙、看看視頻,機械地完成規(guī)定動作,未能從“物理聚合”轉變?yōu)椤盎瘜W融合”。有些黨支部依賴黨委開展活動,獨立開展的活動內容枯燥且缺乏創(chuàng)新性,沒有將支部活動與所學專業(yè)緊密融合,更沒有樹立黨建品牌的意識,無法充分調動黨員的積極性。
三是支部建設缺乏科學性。部分工科院校僅僅以年級為單位劃分黨支部,有些課題組參與科研或實驗項目,要求研究生長期在外地實習,使得課題組內的研究生黨員需要兩地奔波參與組織生活,耗時耗力,或者直接不參加組織生活,影響了支部整體活動的開展。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執(zhí)政的組織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鑒于目前工科院校研究生黨建工作的現狀及新時代黨建工作的新要求,加強和改進工科院校研究生黨建工作,筑牢基層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我們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3.1.1 壓實主體責任,突出黨的領導
工科院校提倡的是產學研相結合,不可避免地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承接項目、申報基金及成果運用上,忽視了黨建工作,部分黨組織甚至混淆黨政聯(lián)席會議和黨組織會議。黨委要牢牢抓住主體責任這個 “牛鼻子”,充分認識“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钡纳羁虄群瑢Ⅻh建擺在重要位置,規(guī)范會議制度,定期研究黨建工作,實現黨建工作和業(yè)務工作的有機融合,真正做到“黨是領導一切的”。
3.1.2 注重意識形態(tài),強化思想建設
工科院校黨組織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教育根本推進黨建工作,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認真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及時研判和掌握研究生黨員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關注點,將維護好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安全穩(wěn)定貫穿于工科研究生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的全過程,通過定期開展研討會、懇談會等多方位了解師生需求及現有資源。相對本科生,工科研究生學術面較廣,參加國際交流、國際會議較頻繁,對于出國的學生需要及時了解思想動態(tài),把握意識形態(tài)。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有效融入、精準切入、善于發(fā)聲、及時發(fā)聲,牢牢把握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
3.1.3 豐富文化載體,加強宣傳力度
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已取代傳統(tǒng)宣傳手段成為校園文化的主陣地,因此網絡意識形態(tài)工作要求既能宣傳正能量,扼殺錯誤思想在萌芽中,又能開辟新渠道,拓展主流意識形態(tài),團結黨外人士。為將網絡平臺的政治教育及宣傳能真正傳播并落到實處,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網絡答題及知識競賽,并將結果與研究生獎助學金掛鉤,使工科研究生隊伍真正掌握黨的理論、方針、政策,了解時事政治,關注國內外新聞。
3.2.1 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打造特色品牌
工科院校要牢固樹立品牌意識,要充分認識到品牌對于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創(chuàng)造出深受工科研究生黨員喜愛的黨建品牌,工科院校黨組織可與地方政府、社區(qū)、企業(yè)黨組織建立黨建聯(lián)盟,做到資源共享,發(fā)揮優(yōu)勢,協(xié)同發(fā)展。進一步解放思想,以黨建品牌為引領,著眼于解決問題,堅持“黨員群眾需要什么、就創(chuàng)建什么。學生普遍關注什么,就打造什么”的原則,黨建和工科研究生的需求結合得更加緊密,使黨對高校黨建工作的部署要求更加具體化,提升品牌價值和品牌效應。
3.2.2 嚴肅組織生活,凝聚青春力量
2018年是全國教育系統(tǒng)“黨建質量年”,工科院校要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定期開展民主生活和組織生活,結合校慶日、國慶節(jié)、建黨節(jié)等特殊節(jié)日,舉辦符合工科院校特色的黨日活動,提升黨日活動吸引力,吸引年輕人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如2016年5月,復旦大學信息學院研究生支部舉辦了以 “暢想未來—從研究生黨員走向職場社會”為主體的專題組織生活會;2017年12月,哈工大土木工程學院某研究生支部開展了主題為 “結合黨的十九大和土木行業(yè)開展黨員講壇系列活動”的組織生活會,分別結合黨的十九大與土木行業(yè)的目前發(fā)展,從富強中國到美麗中國;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質造;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這三個方面展開了講解與討論。
3.2.3 健全組織架構,提升堡壘作用
實行黨員分類教育精細化管理,針對工科研究生師從不同導師、分散在不同課題組或實驗室的特性,在以年級為單位劃分黨支部的基礎上,可進一步以導師、課題組或實驗室為單位劃分黨小組,保證黨小組內成員接觸頻繁,充分了解彼此。加強研究生黨支部間的交流,如結成幫扶對子,“老支書帶新支書”,“老委員帶新委員”,引導黨員相互交流學習,提升各項素質。強化黨建工作保障,重視黨務干部隊伍梯隊建設,選優(yōu)配強專職組織員和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
3.3.1 加強培訓教育,夯實基礎
健全黨務工作者常態(tài)化培訓機制,將黨的十九大精神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列為高校黨務工作者各級各類培訓的重點內容,抓好任職培訓、業(yè)務培訓和專題培訓,做到真學、真懂、真會。
3.3.2 強化考核機制,提升質效
建立健全干部考核激勵機制,進一步調動黨務工作者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落實黨務干部職務職級 “雙線”晉升等有關要求,使他們干事有動力、待遇有保障、發(fā)展有空間。注重研究生導師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利用假期舉辦研究生導師文化涵養(yǎng)、人格魅力、教育技巧等人文知識培訓,并加強導師之間互相切磋和交流,共同提高理論素養(yǎng)及業(yè)務能力。完善導師資格的考核、評價和晉升制度,將導師的人文修養(yǎng)、敬業(yè)精神和職業(yè)習慣等師德師風納入考核及評聘標準,進一步建立健全教師思想行為的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將研究生導師的育人作用與研究生黨員的黨性錘煉同頻共振、擦出“火花”。
3.3.3 激勵爭先創(chuàng)優(yōu),示范引領
創(chuàng)新加強研究生黨員考評機制,建立健全研究生黨員考評載體,從而激發(fā)研究生黨員永葆先進性的動力。通過搭建平臺、組織活動、爭強創(chuàng)優(yōu)等形式先鍛煉和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研究生黨員,提升優(yōu)秀研究生黨員的比例,使他們在普通黨員及群眾間樹立優(yōu)秀典型。最后,通過黨員示范崗、掛牌亮身份、互幫互扶結對等活動努力形成黨員學生在學生群體中敢于叫響 “向我看齊”的良好局面,進一步促使研究生群體的思想道德水準與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同發(fā)展共進步的良性循環(huán)。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秉h的建設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黨建工作能夠給新時代的發(fā)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工科院校黨建工作必須順應新的歷史潮流,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與時俱進,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拓寬黨建工作思路,將國家、社會、高校資源有機結合。根據工科院校研究生培養(yǎng)過程的特殊性及重要性,持續(xù)完善黨的組織制度,優(yōu)化黨的隊伍建設,創(chuàng)新黨的組織生活,確保新時代工科院校研究生黨建工作不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