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國峰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
在當今的新媒體時代,每天都有海量信息通過不同的傳播方式,呈現給大眾。而新聞工作人員需要從大量的信息資源中,準確篩選出那些新聞價值高的新聞事件,在對其進行科學編排后,才能發(fā)布報道。所以新聞工作人員必須具備高超的新聞采訪技巧,同時積極創(chuàng)新新聞采訪方式,才能成功完成新聞采訪這項復雜繁瑣的工作。
就新聞采訪活動而言,新聞采訪人員只有獲知有價值的新聞線索,才有可能展開后期的一系列相關工作。在新媒體背景下,一方面新聞采訪人員要改變過去單純依靠新聞熱線電話提供新聞線索的被動采訪方式,積極主動的科學收集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進而采編成相關的新聞事件。另一方面新聞采訪人員應該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新聞敏感性,時刻保持高度的政治覺悟與強大的社會責任感,并以此為引導,精心過濾與綜合整編那些有價值的新聞信息[1]。
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采訪人員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善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細枝末節(jié),并能通過這些細微事件,挖掘出有價值的新聞大事件。但是這種敏銳的觀察能力很少是與生俱來,需要新聞采訪人員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中通過多角度思索與細致觀察,逐步培養(yǎng)提升。
在新媒體背景下,許多新聞事件發(fā)生后,會通過新媒體平臺迅速廣泛傳播,這樣無形中就影響了新聞事件的真實性。這就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在采訪開始前,做好充分的采訪準備工作。一方面采訪者深入了解本次采訪對象的具體情況與主要的采訪目的,這樣才會有效的和被采訪者進行良好溝通交流;另一方面采訪人員要端正自己的采訪態(tài)度,在采訪過程中,盡可能的摒棄個人的情感色彩,以獲得較為客觀與真實的新聞信息。
新聞采訪中,新聞采訪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傾聽能力,能夠認真耐心傾聽采訪對象講述采訪事件。同時善于運用一些手勢、表情等非語言符合來拉近與采訪對象的心理距離,進而探索到采訪對象的內心真實心理。
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傳播渠道不斷拓寬,同時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使得社會大眾可以在眾多互聯網平臺與新聞客戶端及時快速地獲知相關的新聞信息。這就要求新聞采訪人員在采訪實踐中勇于運用各類新媒體技術,提高采訪質量。比如采訪過程中,采訪人員可以通過移動手機隨時拍攝影圖片和進行錄像,采記結束后,將這些圖像上傳到微博、微信等各類新媒體平臺發(fā)布。同時還可通過無線網進行采訪直播等等[2]。
新聞報道自身的內容質量決定了新聞報道的傳播質量。所以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采訪人員要積極創(chuàng)新聞新報道內容,通過自己的主觀創(chuàng)新能力,積極報道有價值的新聞事件。并盡量選擇那些貼近人民實際生活的新聞事件,以吸引更多的普通大眾,參與到新聞事件的傳播與互動中,有效擴大新聞事件的輿論影響力與傳播范圍。以會議報道為例,它作為我國新聞采訪的重要工作之一,如果采訪人員在會議報道中,能夠注重精心采集相關的會議的核心精神,努力收集會議中的民生內容,則會使會議報道更貼近普通人民大眾,從而最終提高會議報道質量,擴大新聞信息的受眾范圍。
在新聞采訪實踐中,新聞采訪人員自身的工作方式直接影響著新聞采訪的效果。因為新聞采訪工作中的采訪對象較為廣泛,經常涉及到許多社會行業(yè)。如果新聞采訪人員經常采用程式化的固定采訪方式采訪不同的新聞對象,那么其新聞采訪質量必然不高。所以新聞采訪人員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自己的主觀思維,依據采訪事件、采訪對象的不同,選取不同的采訪方法,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做好相關的新聞采訪工作[3]。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背景下,由于信息內容的豐富化與信息傳播的多渠道化,新聞采訪工作的難度有所增加。這就要求相關的新聞采訪人員熟練掌握與正確運用新聞采訪技巧,同時積極創(chuàng)新新聞采訪途徑,才能創(chuàng)作出更優(yōu)質的新聞報道。
[1]王琨,韓菊艷.基于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采訪的技巧與創(chuàng)新[J].新聞研究導刊,2017,8(19):222.
[2]劉潔舲.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采訪的技巧與創(chuàng)新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17,8(5):224.
[3]邢璐.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采訪的技巧與創(chuàng)新[J].魅力中國,2018,(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