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成 莫少卿 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新聞的生產和創(chuàng)作方式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數據可視化逐漸進入到新聞生產中來,不僅更新了新聞的呈現形式,還更好的滿足了受眾的需求。數據可視化技術如同一場新的“工業(yè)革命”,改變了新聞創(chuàng)作中傳統(tǒng)的敘事模式,讓新聞成為可以生產的產品。數據新聞在大數據與新聞的結合下,愈發(fā)凸顯其魅力和活力,被越來越多的新聞從業(yè)者和受眾接受和認可。
數據新聞主要是指新聞工作者通過對眾多數據的挖掘和價值分析,進行篩選、重組和整合,最終得出一些客觀結論,利用可視化的形式來呈現整個新聞故事。數據新聞開創(chuàng)了一種全新、生動、立體的報道方式,其內涵就是基于數據的抓取、挖掘、統(tǒng)計、分析和可視化呈現的新型新聞報道方式。
“國際數據新聞”圓桌會議曾對數據新聞曾下過這樣的定義:數據新聞不同于傳統(tǒng)的新聞,它更多的需要新聞工作者通過對眾多數據的挖掘和價值分析,并進行篩選、重組和整合,最終得出一些客觀結論,利用可視化的形式來呈現整個新聞故事,使受眾擁有更加舒適、便捷的閱讀體驗。[1]
與傳統(tǒng)新聞不同的是,數據新聞更多的借助數據、表格、視頻以及音頻等為素材,通過對此類素材的整合與梳理,形成擁有圖、表、音、像等的新聞。因此數據新聞更為生動形象,一改傳統(tǒng)新聞中文字大量堆砌的現象,更有助于受眾的接受和理解。此外,數據新聞對于數據的采集是以互聯(lián)網以及移動終端中的海量信息為依據,數據來源的豐富性遠超傳統(tǒng)新聞。同時新聞編輯利用圖形、圖像處理技術以及基于新媒體、云計算的數據分析和視覺處理技術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加工整理,使其以可視的圖形、圖形等形式呈現出來。大數據時代下的數據新聞還可以通過先機科學技術的應用使受眾參與到新聞制作中來,讓受眾親身感受新聞的動態(tài)發(fā)展,更人性化,也能帶給讀者更好的閱讀體驗。
數據新聞可視化以及新聞可視化都是數據新聞的一種呈現形式,它們都是以可視的形式將新聞傳達給受眾,使受眾親身感受、體驗新聞。數據新聞可視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受眾對于新聞的認知度和參與度。[2]
目前實現新聞可視化主要是通過可視化圖表的呈現、Flash動畫的呈現以及視頻新聞的呈現等幾種形式??梢暬瘓D表作為靜態(tài)的表現形式,使用的時間更長、范圍更廣,主要集中于報刊等平面媒體;Flash動畫以及視頻新聞作為動態(tài)的呈現形式,靈活生動,更易于受眾的接受,主要應用于電視、電腦、移動客戶終端等。
借助科學計算可視化、數據可視化和信息可視化以及知識可視化四個層面的內容,實現圖形學理論和圖像圖形技術的有效結合,讓大量數學數據和統(tǒng)計數據以圖形和圖像的形式展現出來,讓新聞一目了然。
數據新聞跟隨近些年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不斷變的成熟,可視化方式也由最初的數據表格、信息圖表發(fā)展到運用計算機編程語言制成的交互式圖表??梢暬问降母倪M大大提升了受眾的閱讀興趣,數據新聞的閱讀量也大幅上升。但是隨著數據新聞可視化帶來的“熱流量”,媒體越來越注重可視化所呈現的數據效果,而逐漸忽略了新聞中事實、敘事、內容等核心內涵。復雜的視覺設計在豐富數據新聞的表現形式之外,也掩蓋了部分數據內容,導致很多受眾只看到動態(tài)的、可視化的數據,卻忽略了數據背后所蘊含的內容。除此之外,部分媒體過分追求數據新聞的可視化,在一條新聞中過度添加可視化元素,導致受眾無法正常閱讀新聞的內容。
數據新聞以依靠大數據為信息來源、以可視化為呈現形式的顯著特點區(qū)別于一般新聞信息,但是其優(yōu)勢也恰恰成為限制數據新聞全面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數據新聞因有大數據的加持,可以很清晰的向受眾說明問題“是什么”,但是由于呈現形式以及技術原因很難向受眾解釋清楚問題“為什么”,[3]簡單來說,數據新聞可以很簡單的向受眾呈現出問題,但是要想向受眾還原問題的本質則有些困難。這也就將數據新聞局限在低水平的新聞報道中,無法進行深度解讀。同時,數據新聞為了追求受眾粘性,會更多的追求酷炫的可視化呈現形式,這樣以來生產成本就會相應增加,而新聞報道的價值卻沒有相應提升。數據新聞雖然形式新穎,但是其報道范圍卻十分狹窄,報道價值也不是很高。
數據新聞產生的是對龐大的數據庫進行分析、整合,而數據新聞不管以圖表、flash還是視頻等何種可視化形式呈現必然是攜帶大量的信息,但是其所攜帶的信息是需要受眾集中精力觀看或者閱讀的,同時還需要受眾對一系列數據進行思考、解讀并理解背后所涵蓋的深層信息。但是在社交媒體日益泛濫的今天,人們的時間被大量的碎片化,眾多受眾已經在社交媒體的熏陶下養(yǎng)成了碎片化閱讀的習慣,受眾已經很少愿意花時間對數據以及數據背后蘊含的信息進行思考。對數據新聞的生產者和傳播者而言,他們更愿意將諸多信息附加于一條信息至上,使其報道顯得更“專業(yè)”,但是對受眾而言,恰恰相反,龐雜的信息并不利于他們的接受和消化,傳播效果也會大打折扣。[4]
發(fā)展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自媒體的崛起,大量用戶生產的內容在互聯(lián)網上出現,用戶制作就是指用戶不僅是信息的消費者,同時還是信息的生產者。在數據新聞可視化的實踐中,新聞生產者乃至整個新聞行業(yè)都可以將數據公開給用戶,用戶可以通過某一特定渠道下載行業(yè)所提供的原始數據,并對其進行加工、整合,形成豐富多樣的數據新聞。而新聞公司或者新聞傳播者可以利用其中優(yōu)質的用戶生產內容,經過二次加工后向用戶傳播,這樣可以做到與用戶集體協(xié)作生產新聞產品,參與用戶制作,增強用戶的參與度。
數據新聞可視化設計產品更加豐富,傳播效果也更佳。谷歌還在網上開設數據新聞可視化教程,免費教網民學習數據可視化設計。這就使得生產方式由封閉獨占向開放共享進行轉變。目前國內互聯(lián)網行業(yè)缺乏數據公開共享的意識,可視化操作缺乏新聞開放以及“新聞眾包”的思維。但是在政府大力提倡信息公開的背景下,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網民的參與意識的增強,以及互聯(lián)網的開放性和共享性,受眾從信息的消費者向信息的提供者轉變。
互聯(lián)網時代就是信息時代,信息之龐雜令人難以想象,但是真正能夠被用戶接受和認可的一定是能夠滿足用戶需求的。數據新聞可視化未來的發(fā)展應該讓更多的用戶有參與感,通過數據化的分析,每個用戶都可以在可視化的數據中找到與自己有關的信息,同時提升受眾對數據變遷背后對自身產生的影響。雖然不同受眾對于信息的需求不盡相同,但是在大數據時代卻可以通過對大數據進行細致詳盡的分析,以獲悉不同用戶的需求,并據此提供符合用戶的定制信息。此外還可以根據不同用戶的喜好,進行不同形式的視覺設計,使數據新聞以不同的可視化形式呈現,盡可能多的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雖說數據新聞的靈魂是數據,但是也應該同時注重數據新聞報道中的廣度和深度。數據新聞要盡可能從更多的角度獲取精準的新聞數據,同時也要滿足不同受眾群體對于新聞報道的需求。使數據及可視化成為新聞報道的“增色利器”,而不是過分追求數據新聞的可視化。數據新聞借助數據進行新聞報道可以豐富新聞報道的呈現形式,同時數據新聞借助交互敘事凸顯其對用的接近性與尊重性,不僅是為用戶提供一種與自身確有關聯(lián)的服務,還在于與用戶建立一種較為牢固的“強關系”,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增強用戶粘性。
[1]孟笛.開放理念下的新聞敘事革新——以《紐約時報》數據新聞為例[J].新聞界,2016,(2):65.
[2]邵鵬.媒介融合語境下的新聞生產[M].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3]文衛(wèi)華,李冰.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新聞報道——以英國《衛(wèi)報》為例[J].現代傳播,2013,(5):139-142.
[4]陳虹,秦靜.數據新聞的歷史、現狀與發(fā)展趨勢[J].編輯之友,2016,(1):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