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臺記者做好新聞采訪工作,擺在第一位的就是把握好采訪中語言分寸。記者做新聞采訪工作,最重要的是保持與被采訪者的溝通交流,溝通是連接采訪者與被采訪者之間的橋梁,只有將橋梁架好,才能獲得高質(zhì)量的新聞資料。而溝通中的語言運用十分講究,采訪者應(yīng)該盡量避免使用專業(yè)性較強的新聞詞匯,以免受訪者難以聽懂,防止有效溝通。另外,采訪者也要盡量避免使用激烈的語言詞匯,以免受訪者在采訪交流中產(chǎn)生情緒問題,阻止采訪進行。新聞記者應(yīng)該盡量保證語言的通俗易懂,使用平易近人的語言與被訪者溝通交流,讓被訪者覺得自己不是再被采訪,而是與一個朋友在聊天,這樣,被訪者才能將自己的想法更詳細、更充分的告訴給采訪他的人。新聞記者在進行采訪時,應(yīng)該盡量做好一個好的聆聽者的角色,在采訪中少說,讓被訪者更多的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意見。做好一個合格的引導者的角色,提問的語句盡量短簡,避免長句,長篇大論,這樣不利于被訪者理解采訪者的問題。
電視臺新聞記者做好新聞采訪工作,也要在采訪中完善一些細節(jié)。采訪工作需要新聞記者在具有敏銳的觀察力、靈活的頭腦、能夠機智應(yīng)變一些采訪中遇到的一些事情。尊重采訪者是新聞記者必備的素質(zhì)之一,一般受訪者在面對記者的提問時都會有一種緊張的心理。如何將采訪過程中的細節(jié)處理妥帖,在采訪過程中慢慢化解被訪者的緊張心理至關(guān)重要。比如說拿話筒的姿勢、新聞記者的一些動作、肢體語言等等的運用,都會影響到受訪者的心情。要讓受訪者覺得自己是被尊重的,這樣,受訪者才能在交流中應(yīng)答自如,使采訪工作順利進行。采訪工作的進行,新聞記者需要具有敏銳的雙眼,關(guān)注采訪中的細節(jié),透過采訪中的現(xiàn)象,觀察到事情的本質(zhì),最大程度的獲取最真實的采訪資料。新聞記者在采訪中對細節(jié)的處理與完善,正是保障新聞工作真實性的有利保證。而這種注意細節(jié)工作的態(tài)度,使新聞采訪更加的生動,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觀眾。
電視臺新聞記者做好新聞采訪工作,需要有針對性的提問。對被訪者,新聞記者的問題一定要有一定的針對性,這樣才能獲取采訪者想要的資料。因為采訪者與被訪者之間語言方面的差別,如果采訪者的問題提出的不具有針對性,可能相對于被訪者來說就容易理解偏,從而回答的問題不是采訪者所需要的。新聞記者對被訪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還包括新聞記者要根據(jù)不同的事件提問不同的人群,因為每個人群對一件事情的反映不盡相同。對一些事實性較強的新聞事件,新聞記者想要獲得更加精確的信息,就應(yīng)該對參與該事件的人群進行提問,不能每個人都問,采訪者需要找一些有代表性的人提問。這樣,不僅能保證新聞資料的真實性,還能保證采訪的效率。新聞記者采訪被訪人群是不能提問一些空洞的問題,假大空的問題,如果受訪者找不到提問點,采訪者也沒有辦法去詳細的回答這類問題。必然會阻礙到受訪者的思路,讓受訪者無從回答。
采訪中營造良好的采訪氛圍對電視臺新聞記者做好采訪工作也至關(guān)重要。新聞記者在采訪中要盡量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采訪氛圍,這樣才能使受訪者身心放松,獲得更好的采訪效果。上面我們分析過,采訪的順利進行,主要是保持溝通的順利進行,而良好的氛圍環(huán)境,正有利于采訪溝通的順利進行。比如說盡量不要使攝影機正對著受訪者,盡量與受訪者進行眼神的交流溝通,讓受訪者覺得他的語言是被人聽到心里去的。不要給受訪者過多的壓力,讓他覺得這只是個談話,沒有其他的目的與企圖。采訪者要努力用自己生動的話語去帶動被訪者,使被訪者能夠更好的融入這個氛圍中來,這樣被訪者才能感到輕松,有利于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采訪中這些技巧是新聞記者必須要掌握的。只有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素養(yǎng),才能更好的做好新聞記者這個工作。新聞記者需要在采訪中不斷的積累自身的經(jīng)驗,豐富自身,多多站在被訪者的立場去考慮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好新聞工作。新聞采訪工作就是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如何打好交道,就需要新聞工作者自身的能力素質(zhì)做好保障。靈活多變的應(yīng)用新聞采訪技巧是新聞記者必備的本領(lǐng)。
參考文獻:
[1]黃義星.電視臺記者做好新聞采訪的專業(yè)技巧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5(24):147-147.
[2]何麗萍.電視臺記者做好新聞采訪的技巧探究[J].傳播力研究,2017(06).
[3]黃義星.電視臺記者做好新聞采訪的專業(yè)技巧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5(24):14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