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在文
【摘要】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已成為大勢所趨。目前,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也得到了廣泛地應用,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歷史知識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加強師生課堂互動,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從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的優(yōu)點、問題及應用策略三個方面進行探究。
【關鍵詞】 多媒體 高中歷史 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02-198-01
0
多媒體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對文字、圖片、圖像、聲音等多種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的技術,多媒體教學就是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通過使用多媒體技術,同時結合傳統(tǒng)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活動。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高中歷史的教學,成為了越來越多教師的選擇,其在教學中具有傳統(tǒng)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優(yōu)勢。
一、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優(yōu)點
多媒體具有信息量大、直觀形象的特點,對于教師來說,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備課,豐富備課內(nèi)容,而不僅僅局限于教材和教輔資料。對于學生來說,也可以通過多媒體途徑獲取更多的歷史有效信息,增長了知識量。而且,在學習教材上的歷史知識時,利用多媒體還可以進行教材外的知識點延伸,拓寬學生們的歷史知識面。同時,直觀形象的文字、圖片、音像等多種媒體信息,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個聲情并茂、生動形象地課堂環(huán)境,將死板的歷史知識變得有活力,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并且,由于歷史是無法復制的,很多歷史事件和人物無法重現(xiàn),而多媒體通過圖片、影像等方式可以還原歷史,將已經(jīng)發(fā)生的歷史事件真實地再現(xiàn)給學生,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印象的同時,也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環(huán)境,產(chǎn)生情感共鳴。
二、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過分依賴多媒體
利用多媒體進行歷史教學固然已是一種潮流,但教師不能過分地依賴于多媒體。要知道,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不能用它代替整個教學過程。有的教師對多媒體的應用認識不清,在試過多媒體教學的效果之后,覺得不錯,就越來越依賴多媒體,甚至到了離開多媒體就不能講課的程度,這就是一種盲目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體現(xiàn)。
2. 浮于形式,華而不實
有的教師在應用多媒體教學時,過于追求形式,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制作各種華麗、美觀的多媒體課件,卻沒有結合教材,忽視了內(nèi)容的實用性。結果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還模模糊糊,不知道學到了什么。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不僅起不到促進學生學習的效果,反而還會讓學生更加提不起興趣,干擾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
3. 分寸把握不當
應用多媒體,的確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但有的教師在應用時不能很好地把握分寸,在教學內(nèi)容上產(chǎn)生了一定偏差,學生的興趣更多的放在了多媒體上,而不是歷史本身。例如在歷史課上,教師經(jīng)常給學生放一些歷史影片觀看,這確實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但如果放的次數(shù)多了或者放的影片跟教材內(nèi)容沒有很好地結合,那學生可能只是對影片感興趣,看完后回到教材知識時,又不感興趣了。
三、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制作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追求的應該是內(nèi)容的豐富性和實用性,豐富性要求不僅要有教材內(nèi)的歷史知識點,還要有教材外的知識拓展。比如說,在學習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八國聯(lián)軍攻入了紫禁城,到處燒殺搶掠,還火燒了圓明園,毀壞了無數(shù)珍貴歷史文物。這時,課件上除了結束這段歷史之外,還可以加入有關圓明園的介紹、現(xiàn)在仍然流落在外國的圓明園文物等相關知識拓展,讓學生了解更加深刻。實用性要求課件要與教學內(nèi)容很好地結合,不能華而不實。比如說,在學習漢代的歷史時,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漢代的生產(chǎn)技術、政治制度等,可以在課件中加入一些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圖片,以此讓學生直觀感受漢代的歷史。
2. 利用多媒體加強師生互動
課堂上,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時不時和學生進行互動,如果僅僅是教師一個人講課,課堂氣氛就會顯得很沉悶,學生學習體驗就會很差。而如果在課上能恰當?shù)貞枚嗝襟w技術進行師生互動,則會起到很好地教學效果。這些互動可以通過提問、討論等方式來進行,比如說,在學習內(nèi)閣制度時,我們可以在課件上將“明清內(nèi)閣制”和“英國內(nèi)閣制”兩種制度的組織機構用圖片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進行分辨,討論哪一個是“明清內(nèi)閣制”,哪一個又是“英國內(nèi)閣制”,兩者之間又有什么區(qū)別。討論完后教師再進行提問,這樣既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3. 利用多媒體培養(yǎng)學生道德修養(yǎng)
俗話說:先成人、后成才。高中歷史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培養(yǎng)懂歷史的人才,更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和人格素養(yǎng)的重擔。在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只能通過講述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來對學生進行道德素質教育,而通過口述的感情色彩并不是很強烈,對學生起到的作用可能不是那么理想。但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圖片、影像、聲音等直觀形象的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真實的歷史情境,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等的教育。比如說,在學習《甲午中日戰(zhàn)爭》這節(jié)課時,可以在課上給學生觀看《甲午風云》影片,讓學生親身感受鄧世昌帶領“致遠艦”撞向敵艦的壯烈以及他誓死衛(wèi)國的決心,學生在觀看時容易產(chǎn)生情感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就堅定了愛國主義思想。
四、結束語
總之,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技術,具有直觀形象、信息量大等特點,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起著調動學生積極性、拓展學生歷史知識面、加強師生互動以及培養(yǎng)學生道德修養(yǎng)等有利影響。當然,多媒體教學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們合理恰當?shù)貞枚嗝襟w技術進行高中歷史的教學,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實現(xiàn)自身教學目標和效果。
[ 參 考 文 獻 ]
[1]林玉春.淺談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新校園:理論版,2011(10):178-178.
[2]王新虎,藺秋紅.淺析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S1):20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