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勁松
【摘要】 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努力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計算教學模式,總結、整理、提煉教學實踐中積累的教學經(jīng)驗,制定相應的指導方案和操作的一些基本方法。通過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研究,探索教法與學法的最優(yōu)組合。使教法與學法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切實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育教學實效性。并形成一定的教學特色。為本校數(shù)學組研究的有關計算能力培養(yǎng)和計算準確率提高的課題做準備。
【關鍵詞】 準確率 震撼 激勵 受益良多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02-143-02
0
我們在申報廣東省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提高四年級學生計算準確率的教學研究》里描述自己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及結合實際,分析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時是這樣寫的:在計算教學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對計算題比較輕視。無論口算、估算、筆算、脫式計算,可以說學生都會做。但在每次的作業(yè)或是測試中或多或少都要在計算方面出現(xiàn)錯誤,學生不以為然,認為是一時的粗心,以后仔細就可以了;可是在以后的計算中,又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周而復始,嚴重影響數(shù)學的學習成績。
學生計算準確率的如何保證、如何提高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突出問題。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分為以下幾點:1.算法和算理不明,輕視口算和估算。2.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3.操作程序混亂。4.不良做題習慣,書寫潦草。5.抄錯、看錯數(shù)或符號;橫式寫對,豎式寫錯。6.缺乏檢查、驗算的習慣。7.若兩種知識比較相似,容易發(fā)生混淆而出現(xiàn)計算錯誤,即受相近知識的干擾而發(fā)生的錯誤。8.虛榮心作怪。找到問題后我們研究出一系列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按照“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guī)劃小課題立項申報評審表”里安排的研究步驟,實施方法并得到完美收獲。
一、前置性作業(yè)
講評計算知識的新課,如: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筆算除法、四則運算、小數(shù)的計算、簡便運算等等計算時,教師在前一天(或兩天)布置內(nèi)容,要求學生限時、獨立(組內(nèi))完成,并標出不會的題目或疑惑的問題。我們結合生本教學的模式,研究出適合我們四年級數(shù)學講評新課用的前置性作業(yè)的操作策略:
1.前置性作業(yè)設計前要掌握重難點和關鍵,每次的前置性作業(yè)要圍繞目標設計。
2.前置性作業(yè)形式:
①布置在書本:直接讓學生自學課本例題,用在書本上作批注,作記號,提問題的方式布置前置性作業(yè)在書本上完成。
②布置在預習本:要班級每個學生準備一本小研究本。
③ 準備前置性小知識小研究讓學生完成。設計的前置性小知識小研究表的方式、格式如下:
ⅹⅹⅹ知識小研究
前置性作業(yè)它是在傳統(tǒng)的預習的基礎上,拓展了內(nèi)容,更具有科學性和趣味性。學生通過先做后學,對新知識有了初步感受和淺層次理解,從而更有目的性地進行課堂的學習,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設計算本
我們學校上一年評為“全國優(yōu)秀家長學校實驗基地”。家校合一,相互督促孩子的養(yǎng)成教育,包括前置性作業(yè)、改錯本的檢查、試卷完成后的驗算等等好習慣養(yǎng)成。設家庭作業(yè),讓學生每天在計算本做10道計算題,家長批改或?qū)W生互改,這是家庭配合教育。家長每天注意督促孩子按時完成10道計算題,家長還要檢查簽名。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足平時多鼓勵孩子,多講道理。多關心孩子學習,多與孩子溝通,創(chuàng)設良好的家庭育人環(huán)境。在學校我們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計算本的完成,需要各位家長的理解、支持、積極配合,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的學習數(shù)學的情況,協(xié)調(diào)好孩子跟我們的關系。功夫不負有心人,效果明顯,我們四年級上學期期末檢測計算題的準確率最高,綜合成績最好。
三、設隨堂本
課前2分鐘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有機滲透計算訓練。根據(jù)教學實際,我們在課前用2分鐘時間讓學生做計算題,做幾題看情況而定,及時評講糾正。千萬不要小看這2分鐘,長期的練習結果是能讓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熟練,并且養(yǎng)成好習慣。日積月累,一個學期下來,隨堂本設了一個又一個,累計下來幾百道計算題展現(xiàn)在本子上,剛開始的改錯的機率較多,后來學生的準確率明顯提高,基本都能通過。
四、設一月一測計算小競賽
小競賽內(nèi)容按照本學期學習知識定。學生對計算題比較輕視。其實無論什么計算題學生都會做。我們每月有針對性的進行一次素養(yǎng)小競賽(重點是計算檢測),檢測的結果用數(shù)據(jù)公布,讓數(shù)據(jù)說明問題(實得幾分——不應該錯的扣掉幾分),數(shù)字最后顯示的是實得分數(shù)+不應該錯的扣分=?,這樣的數(shù)據(jù)讓學生領悟到“這世界沒有后悔藥吃”。在我們的課堂里,每一個月的小競賽活動激勵著學生去挑戰(zhàn)自己,挑戰(zhàn)新的目標,豐富多彩的小競賽活動,充實了枯燥的學習,每次的計算小競賽,平時大考獲獎的同學名字可能會換成不起眼的同學名字展示在展示臺上,不起眼的學生的那份震撼我們能感受到。在他們的心里知道“只要認真去做,我就不會落后,你行,我也行”。在這樣的小競賽中,誰的名字都有機會展示在獲獎名單上,每個同學都是好樣的。
五、設計算改錯本
無論是作業(yè)本、書本、每次的檢測,要求學生把做錯的計算題摘錄在自己的錯題本上,并寫出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和糾正的方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目的是及時針對學生作業(yè)中輸出的錯誤信息,集中分析糾正,使學生準確掌握新知識,并在改錯中化知識為能力。平時每次考試之后,我們要求學生用改錯本把錯題抄下來,認真地改正,總結錯誤的原因。學生知道,“錯誤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要認真的糾正錯誤,當然,更重要的是尋找錯因,及時進行總結,考場上就不會再犯類似錯誤。通過錯題能明確自己的弱點,從而有針對性的強化做題,達到了舉一反三的效果。評研課是學生自我調(diào)整和自我認識的途徑。
在評研時,大部分學生對試卷上的錯誤有極其強烈的自我認同感。而如果教師在評研課中只是簡單的宣布答案,或者粗線條的解釋,那學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再次碰到類似的問題仍會重蹈覆轍。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學生自己去找錯,讓他明白自己錯在哪里,為什么錯。學生在找到錯誤后,大多會通過各種方式尋求正確的答案,那么學生就會主動的調(diào)整自己的認識結構。只要把這種找錯的權力給學生,那目的就達到了。其實能夠會用改錯本的學生,應該受益良多,有學生說改錯本是他的秘密武器。
六、注重對比訓練
學生在計算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小問題,在這些小問題的出現(xiàn),粗心大意占的比例非常大且多。在數(shù)學計算中給自己留下遺憾及后悔,有的是終生難忘。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采取的強化對比訓練是其中的一個小策略。
1.我們在學習新知識還有練習鞏固時這點充分體現(xiàn)。我們在學生對比訓練過程中,對新知識和之前學過的知識做一個比較,在布置前置性作業(yè)時,針對新知識找以前學過的相似的知識作一個對比,找相同的和不同點?!芭e例、發(fā)現(xiàn)、提醒注意、自己的收獲、提出的挑戰(zhàn),我還想提出問題……”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學習樂在其中,非常有成就感。
2.對于容易混淆的計算問題,一般在復習課中,安排對比練習,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看題,仔細解題的良好習慣。在設計練習題時有意創(chuàng)設各類題型,讓學生感知、發(fā)現(xiàn)計算題的特點,例如:兩位數(shù)乘法的進位與不進位;小數(shù)的計算;大數(shù)的認識;脫式計算的計算順序……20×10+2、20+10×2、(20+10)×2、10+20×2這樣的算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注意力和觀察力,進一步明確加、減、乘、除之間的關系,使新舊知識互相溝通,形成完整知識體系,有利于學生良好運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yè),并做到先復習后練習,練習中刻苦鉆研,細心推敲,不輕易問別人或急于求證得數(shù)。還要養(yǎng)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而我們做老師的既要加強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的針對性訓練。只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進行總結和完善,認真挖掘計算題中的能力因素,學生計算準確率一定能得到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荊志強,著.《幸福地做老師》——我的生本教育實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