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順
【摘要】 學生必須具備的語文素養(yǎng)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和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tài)度,思想觀念等內容。學生要想獲得這些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不能光靠教師的“教”和考試的“逼”,也不能僅憑學生自覺地擁有。而應該憑借學生與老師、課本、同學、自我、生活等的多元對話來實現(xiàn)。
【關鍵詞】 學生 語文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02-004-01
0
一、尊重學生,與老師平等對話
當前的師生關系,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授者、道理的說教者,而應該站在師者的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指導和幫助,既要盡可能多地尊重學生,又要盡可能多地要求學生。要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勇于發(fā)表見解,樂于合作交流并展示成果。教師要給予學生“說出來”的權力,讓學生用自己的觀點去理解。此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做好引導和指導,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轉變和改進教學方式,蹲下身來與學生平等交流,幫助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二、深入思考,與課本自主對話
課本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載體,教師應該成為學生與課本之間進行對話的橋梁,課本也應該成為學生與語文、生活之間進行對話的橋梁。如學生在學習生字的同時,了解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和表意功能,獲得學習漢字的方法、能力、習慣和興趣,為終生學習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又如學習一篇課文,在讀懂、理解語段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心理及作品的思想,得到審美的情感體驗。教師不是在教課本,而應是在用課本教,要引導學生用課本來自主學習語文,通過與課本的自主對話,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和語文素養(yǎng)。
三、合作探究,與同學互動對話
合作探究是實現(xiàn)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老師要引導學生在自學、自悟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強調通過同學之間的對話,互相啟發(fā)、共同探究,在對話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收獲,在對話中培養(yǎng)合作精神、合作能力,提高學習效率。首先,引導學生與同學對話,鼓勵學生在課內外學習中,站在主人公的位置,和同學一起合作、一起學習,將自己的觀點和認識與同學交流分享,大膽地、實事求是地評價、分析自己和同學的見解與成果,從而實現(xiàn)語文綜合能力和語文基本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其次,鼓勵學生說出與眾不同、標新立異、富有個性化的觀點,在與同學的對話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獨到見解和探究成果,從而提高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之間的積極對話,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使自己個性化的語文素養(yǎng)得以提升。
四、不斷反思,與自己交流對話
自我對話是完全開放的,是在與文本、與他人對話的基礎上的自我反思性理解。為了讓自我對話得以外顯,我讓學生進行大量的練筆活動,如結合課文閱讀進行小練筆、每周兩記、單元作文等,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不斷與自己對話。結合自我對話提高溝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促進知識的同化和遷移;拓寬他們的視野,完善思維的過程。自我對話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積極的探索活動和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新精神,它具有挑戰(zhàn)性,是一種自我超越、自我完善,提高問題意識,優(yōu)化思維品質。自我對話最大的優(yōu)點不是和別人說,而是與自己講,避免了因與別人交流而造成的心理壓力,便于學生打開思維。學生在與自我對話的過程中也提高了反思能力,思維能力,從而不斷完善自我,推動了多種能力的綜合提升。
五、借助活動,與生活直接對話
語文即生活,語文學習就是學生與生活的對話,學生是在各種活動中學習語文,培養(yǎng)對語文的興趣,獲得語文學習的成功體驗,提高了語文基本素養(yǎng)。老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檢驗語文、學習語文,“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的問題”,從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與生活對話,使語文學習的功能最終體現(xiàn)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語文學習要“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活動中、在生活實踐中逐漸提高語文學習的質量和語文運用的能力,并且在學習和運用中體驗和感悟,真正落實提升自身語文素養(yǎng)。
通過多元對話,盡可能地利用課本資源、學習伙伴、現(xiàn)實生活等多方面因素,讓學生有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更自由的學習氛圍,從而能更有效的學習,更多維的思考,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