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鏡花緣》構建的理想社會

      2018-03-28 23:39:59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8年5期
      關鍵詞:李汝珍鏡花緣才女

      高 莉

      (貴州民族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古代文人多在遠游中追尋理想社會與心靈歸宿,如孔子渴求建立大同社會,莊子向往逍遙自在的社會,李白神往彼岸神仙的社會,杜甫追求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社會,歐陽修希冀與民同樂的社會,陶淵明尋找與世無爭的社會。李汝珍也同這些文人一樣,渴望在《鏡花緣》的遠游中追尋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我國文學自《詩經(jīng)》開始就有“抒情”和“言志”的情感需要。此后,從孔子的“興觀群怨”、司馬遷的“發(fā)憤著書,”到韓愈的“不平則鳴”、柳宗元的“文以載道”、白居易的“為時而著”,作家的創(chuàng)作無不彌漫著對情和志的追求。中國古代小說家也往往將小說作為“表我心聲”的媒介,打出抒情言志的旗幟,寄托人生情懷。正如李汝珍在《鏡花緣》第四十八回中所寫:“哀群芳之不傳,因筆志之”[1]。筆者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具體分析李汝珍在《鏡花緣》中的理想和寄托。

      一、人物在夢境空間指引下開啟尋夢之旅

      借助夢境這個神秘的空間寫情,是中國古典小說普遍運用的敘事模式。在特殊的社會背景下,作者的真實情感不能直接表達出來,只好以夢境的形式傳達出來。夢境越奇幻,越能表達作者的情感,正所謂“因情成夢”。如《紫釵記》中霍小玉因掛念丈夫之情而成夢,《西廂記》中崔鶯鶯因愛慕之情而成夢,《南柯記》中淳于夢因抱負無法實現(xiàn)之情而成夢,《牡丹亭》中杜麗娘因懷春之情而成夢,《邯鄲記》中盧生為貪圖人生享樂之情而成夢?!剁R花緣》也采取了“因情成夢”的夢境空間敘事模式,其中共有兩處關于夢境的敘述,并且都是在第七回中出現(xiàn)。

      第一處夢境是唐小山出生之前,神托言給唐敖的妻子林氏,讓她做夢登上彩色山崖,醒來就生下女兒,取名小山。這場夢境充滿了象征意味。從文中語句可知,書中的“峭壁”就是蓬萊山,而“五彩”意味著五彩繽紛的百花,“小山”之名表明她是蓬萊山的百花仙子。這個夢初次提到作者理想中的才女——百花仙子,從而推動情節(jié)向前發(fā)展。

      另外一處夢境發(fā)生在唐敖官場失意之后。唐敖年輕的時候就熱愛功名,雖然年復一年地參加科舉考試,卻遲遲不得志。最后好不容易中了探花,卻又被人揭發(fā)曾與逆反者有聯(lián)系,于是被朝廷罷為秀才。經(jīng)歷此番打擊之后,唐敖意志消沉,想尋找一個世外桃源暢游。他受到神的青睞,偶然進入一個古廟“夢神觀”,并在神座旁席地而坐。唐敖在迷迷糊糊的時候見到一位老人,在與他交談中流露出消極避世、求仙訪道的意向,但苦于沒有高人指點。老人指示他到海外尋找飄零外洋的十二名花,使她們返回故鄉(xiāng);如果“再能堅持做善事,進入小蓬萊,自然就可以修煉成仙”[1]。

      唐敖在這個夢境的指引下去海外尋百花,一步步靠近理想世界。他對理想的參與除了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進行外,還在神秘的夢境中延伸。在現(xiàn)實與夢境的雙重拉力下,形成真實與虛幻的交匯。在夢境這個虛幻的空間,情感得以釋放。唐敖雖然在靈魂深處存在做官和隱世的巨大矛盾,但是他仍然迷戀于自己的“情”,執(zhí)著于尋找到一個理想的國家。于是他“因情成夢”,借助夢境追尋自己心中的理想社會。

      二、人物在虛擬空間中游歷海外諸國

      李汝珍在唐敖游歷海外諸國的過程中,構造了一個虛擬的時間空間和地理空間,由此展現(xiàn)了作者心中理想國度的樣子。在文學的三大體式中,“敘事文著重于傳達時間流中的人生體驗……。它以‘傳’事為主要方式,讓讀者知道某一時間如何在時間流中流過,從而展現(xiàn)它的開始、結束、轉(zhuǎn)折”[2]。

      時間詞語記錄著唐敖游歷的過程。他先是度過“小陽春當令”“新春”“新正”“三月三”,到達君子國時正是“青藤薜荔”的春夏之際;走到黑齒國“才交初夏”;到了壽麻疆界“業(yè)已交秋”;在智佳國看燈猜謎那天正是“中秋佳節(jié)”;此后是“殘冬”。在描述中,文中多用“走了幾日”“過了幾時”等時間過渡詞。至此,唐敖在幻境中的遠游走了九個月,行走軌跡遍布30多個國家。

      與時間幻化相照應的是地理空間的虛誕和怪異。唐敖游歷的各國光怪陸離、荒誕異常。例如,君子國的國君能做到潔身自好、平易近人,國民講究好讓不爭,即使鬧市也呈現(xiàn)出你謙我讓的場景;這個國度沒有欺騙和詭詐,言談舉止全是恭敬有禮,人人都善良仁義;軒轅國在“禮維義范”的引導之下,國君“為人圣德”,國民“舉止面貌,亦甚秀雅”,是個“禮樂之邦”;大人國的國民比別處的人略高,腳下踩著云保護雙腳。人們沒有尊卑高低之別,只有品性好壞之分。每個人都爭著做善事,民風非常淳樸;黑齒國的國民不可貌相,才學滿腹。君子國、軒轅國、大人國、黑齒國透射著李汝珍的社會理想,包括理想的國君形象、官宦形象、國民形象。同時,他用夸張戲謔的手法刻畫了多個具有諷刺意味的國家與之形成對比,以勸諫世人。例如,女兒國的國君荒淫無道、蛇蝎心腸、毫無仁慈;兩面國的國民有正反兩個面目,對待不同身份的人用不同的面目;翼民國的國民很虛偽,喜歡聽別人奉承諂媚;結胸國的國民因好吃懶做,飲食不能消化,胸前高突出一塊;靖人國的國民臉皮厚,人情淡薄,常說反話,非常狡猾;毛民國的國民因生前特別吝嗇,死后長了一身毛;伯慮國的國民杞人憂天,害怕一睡不醒,所以終年不睡;無腸國的國民視錢如命,為富不仁,讓仆婢吃糞便;小人國的國民陰險詭詐;淑士國的國民賣弄學問,假斯文;白民國的國民金玉其外;厭火國的國民像強盜一樣強行勒索。李汝珍詳細描寫了他們的外貌特征,敘事手法多樣。試看《鏡花緣》中的有關描寫:第十四回說兩面國的國民“頭戴浩然巾遮住腦后,只把正面露出來。露出來的正臉謙恭、和顏悅色。然而當把毛巾拿掉,里面卻藏著一張兇惡的嘴臉,青色的臉,齙牙,鼠眼鷹鼻,猶如鋼刀的舌頭忽隱忽現(xiàn)”[4]1。此類描寫其實是賦予外貌描寫另一重敘事語義,對他們進行藝術化諷刺。最后,唐敖為自己尋找到一個理想的桃花源——小蓬萊。他在這個精神家園里得道成仙,不再出游。小蓬萊仙境是李汝珍虛構的“烏托邦”,是同社會的真實空間保持顛倒關系的地方。它只是李汝珍對某種社會空間的想象,是社會的反面,不存在于真實空間之中。李汝珍以敘事為手段去探索美好的虛幻社會,這里有明君、賢臣,還有互敬互愛的百姓。君愛民,民擁君,君主能選賢任能,子民有大公之心,這是一個理想化的國度。

      大幅度的時間跳躍和空間轉(zhuǎn)換,將虛構與現(xiàn)實巧妙地勾連起來,敘述的故事因此充滿神秘感和荒誕感。而時間和空間的幻化,暗示著故事的開展本身就是虛妄荒誕的。李汝珍借時空錯亂的幻境之旅叩問社會道德,并且通過在這一虛構空間遇到的奇聞軼事表達自己向往理想社會的思想,從而達到對現(xiàn)實社會的否定。

      三、李汝珍在花園空間中塑造理想社會中的女性形象

      李汝珍反對“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傳統(tǒng)偏見,他在《鏡花緣》開篇就鮮明地指出:“今日靈秀,不獨鐘于男子”[1];在第四十八回更借“泣紅亭主人”表達“哀群芳之不傳,因筆志之”的愿望。他在作品中極力表現(xiàn)女子的聰明才智,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都寄托在小說中的女性形象之中。作者不但寫了女皇武則天、女丞相上官婉兒,而且寫了一百多名出眾的女子。通常來說,名字體現(xiàn)作家對人物形象的美好寄托。作者以花為百位才女取名,如紫薇花、芙蓉花、牡丹花、曼陀羅花、靈芝花、玫瑰花、丁香花、玉簪花、百合花、梔子花、長春花、丁香花、迎春花、薔薇花、藍菊花、佛桑花、木槿花、山丹花、夾竹桃花、剪春羅花、千日紅花、瑞香花、薔薇花、夜來香花等,圣潔又美麗。中國古代從屈原開始就有香草美人的自喻傳統(tǒng),而“花”更是對女性最美好的比喻??梢钥闯觯钊暾鋵ε缘某绨莸搅藰O致,他在美麗的花園空間中塑造理想社會中的女性形象。

      宏觀來看,《鏡花緣》的結構為多級空間結構,如同一個套盒,把故事背景、故事緣由、人物活動空間層層相套,從外到內(nèi)逐層凝聚收縮,表達出作者“顯揚女子,頌其才能”的創(chuàng)作目的。套盒的最外層是唐中宗時期武則天稱帝擅政的故事背景。李汝珍大膽創(chuàng)造出一個平定叛亂、自強不息、治國成功、關懷婦女、尊重女權的女皇形象。天星心月狐因犯錯被貶往下界投胎,托生為武則天。武則天一反人世間男尊女卑的正統(tǒng)思想,意氣風發(fā)、躊躇滿志地登上皇帝寶座。作品以贊美的筆調(diào)寫武則天的恩澤遍及宇內(nèi)廣大婦女,極力稱贊武則天愛才重賢、尊重女權、頒發(fā)女科恩詔、開創(chuàng)女科考試等作為。書中極少涉及政治事件和統(tǒng)治階層,作家僅截取文化和社會的一隅,建構了一個相對單純、清新的虛幻生存空間。套盒的第二層為百花仙子因賭約下凡經(jīng)歷磨難的故事緣由。小說開始描寫了一個熱鬧無比的神仙世界——蟠桃園。百花仙子和眾仙在三月初三到蟠桃園參加王母圣誕,嫦娥想要獻媚討好王母娘娘,要求百花仙子命令百花違背時節(jié)開放,百花仙子一口拒絕。百花仙子和嫦娥結下矛盾,牽引出她們因賭約下凡經(jīng)受磨難的故事。套盒的第三層為唐小山海外尋父聚齊百花才女的故事。這段故事的人物活動空間不再像唐敖海外遠游時那樣經(jīng)常發(fā)生轉(zhuǎn)移變化,而是固定在京城卞府之中。李汝珍借用我國水墨畫寫意風格,將偌大的京城濃縮到寥寥幾座建筑空間里,通過簡約凝練的筆墨表達其“顯揚女子,頌其才能”的主觀愿望。“紅文館”“凝翠館”“百藥圃”“晚芳園”等都是花園的代名詞。紅文館是才女們居住的地方;凝翠館是才女們宴飲和說學論藝的地方;百藥圃是才女們嬉戲游樂的地方;“晚芳園”是才女們顯示各種才華的地方?;▓@里只有眾才女的嬉戲聲和談學論藝聲,它們是才女們活動和交往的主要場所,也是才女們專屬的空間?!罢務撚续櫲?,往來無白丁”,建筑空間執(zhí)行著嚴格的屏障作用,將才女和白丁阻隔在城墻之外。這些花園中的女性從小都要讀書,“人們不以貧富論英雄,認為只有才學高者才高貴,不讀書的人很低賤”[1],她們多是內(nèi)美與外表的結合。

      清夷荻散人在小說《玉嬌梨》中說:“有才無色,算不得佳人;有色無才,算不得佳人”[3]。傳統(tǒng)觀點認為女子才色俱全才是佳人,而李汝珍更看重女子的才華和學問,并把它作為度量女子是不是佳人的一把尺子。《鏡花緣》中的女子“品貌秀麗,非常聰慧”,“嬌同艷雪,慧比靈珠”,“蛾眉杏目,十分清秀”,“比花穩(wěn)重,比月聰明”,“天資明敏,性格爽快”,“慧凝鏡月,光耀琪花”,“品美似仙,思穎如神慧”,“暖玉含春,靜香依影”,“龍眉鳳目,舉止不凡”,“伶牙利齒,能言善辯”[1]。她們文才橫溢、武藝精通,渴望憑借自己的膽識智慧、才能技藝能經(jīng)國濟事、建立功業(yè)。例如陰若花回國執(zhí)政,燕紫瓊等眾位才女血戰(zhàn)沙場,其出色表現(xiàn)真是比男子更勝一籌。

      在花園空間中塑造理想社會中的女性形象,這是李汝珍審美情結的反映。花園寄托了作者對女性追求自由、平等,渴望實現(xiàn)展示政治才華,與男子平分天下理想的肯定和贊揚。作者正是想建造這樣一個男女平等的理想社會。

      四、結語

      李汝珍一生沒有參加科舉考試,而是將全部精力和才華用到文學創(chuàng)作上,只是為了在小說中寄托他的理想。在小說的前半部中,李汝珍虛構出30多個奇邦異國。作者寫唐敖游歷海外,不斷尋找適合他們生存的空間,實則是表達自己對現(xiàn)實空間的不滿。在小說的后半部,作者更大膽地塑造了一百多個才女形象。李汝珍希翼的理想社會便從30多個奇形怪異的海外空間和一百多個女性形象里被凸顯出來。他渴望構建的理想社會是:第一,人人向善的至善社會。像大人國一樣,人們心地善良,沒有貪念、惡念。第二,淡泊名利的清凈社會。如君子國一樣,國民淡泊名利,不爭不搶,反而謙讓。第三,人人遵守禮義的和諧社會。像軒轅國一樣,國君禮賢下士,與民同樂。第四,女子揚眉吐氣的平等社會。如女兒國一樣,女子可以彰顯才華,與男子平分秋色。第五,鏡花水月的神仙世界。如主人公唐敖和唐小山最終遠離塵世和喧鬧,進入的撲朔迷離的神仙世界。這些都是李汝珍面對漸趨衰落腐朽、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的社會所構筑的理想國度,是對他所生活的丑惡社會的有力針砭和諷刺。

      [參考文獻]

      [1]李汝珍.鏡花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浦安迪.中國敘事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6-7.

      [3]夷荻散人.玉嬌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52.

      猜你喜歡
      李汝珍鏡花緣才女
      鏡花緣(視頻)
      《鏡花緣》,果真一番鏡花水月?
      金橋(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8
      我們班的“四大才女”
      小讀者(2021年2期)2021-03-29 05:03:10
      《林徽因傳:一代才女的心路歷程》:且以優(yōu)雅過一生
      學生天地(2020年9期)2020-08-25 09:13:44
      鏡花緣(13)
      鏡花緣(2)
      鏡花緣(1)
      鏡花緣(8)
      我們班的才女
      小主人報(2016年4期)2016-02-28 20:49:05
      鏡花緣
      容城县| 虎林市| 龙井市| 普格县| 竹山县| 台北县| 田林县| 三穗县| 东乡族自治县| 弥勒县| 尼玛县| 横山县| 遂宁市| 津市市| 弋阳县| 麻城市| 贵港市| 嘉义市| 宝丰县| 林西县| 新疆| 东莞市| 花莲市| 黑水县| 溆浦县| 陆川县| 洞头县| 高邮市| 长泰县| 陈巴尔虎旗| 新宾| 镇远县| 交城县| 威海市| 咸宁市| 永德县| 台湾省| 易门县| 肇庆市| 宜兰市| 自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