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潔
邳州市宿羊山鎮(zhèn)中心小學 江蘇徐州 221300
民間故事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反映了他們對自由、幸福生活的憧憬與向往。它融內(nèi)容與形式于一爐,讀起來美不勝收,令人回味無窮。教師要切實運用好這一美的載體,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提升審美素養(yǎng)。
民間故事是中華文化之瑰寶,它來自于群眾集體口頭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而又充滿幻想,表達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望。我國民間故事資源豐富,其中最著名的是《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和《白蛇傳》。蘇教版小學語文第11冊教材選編了《牛郎織女》供學生閱讀學習,為學生揭開了民間故事閱讀的序幕。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天生喜愛故事,對故事情有獨鐘。小語教材中故事類課文對學生最有吸引力了,這是一個有助于促進學生走進文本,感知文本內(nèi)容的情感基礎。為此,教師應珍重民間故事這一寶貴資源,引導學生徜徉于美妙的神話世界,去發(fā)展閱讀能力和審美素養(yǎng)。民間故事有著豐富的想象成分,充滿著浪漫色彩。它的語言是生動、優(yōu)美的,情節(jié)是曲折離奇的,情感是豐富多彩的,構(gòu)思是別具匠心的。這些美的元素都可以用來陶冶學生心靈,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審美能力。比如,教學《牛郎織女》這個民間故事,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感知故事情節(jié),理清故事脈絡,在此基礎上精讀課文,走近故事中的“男一號”人物牛郎、“女一號”人物織女及其他角色,了解發(fā)生在他們之間的悲歡離合的故事,進而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善良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總之,教師要充分挖掘民間故事的思想教育價值,抓住文本并補充介紹相關(guān)的背景,幫助學生領悟民間故事的主旨,培養(yǎng)學生崇真、向善、求真、愛美的心理,提升學生審美素養(yǎng)。
民間故事不僅有著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還有著膾炙人口的語言。教學民間故事,老師要咬定文本語言,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欣賞、咀嚼、玩味,透過人物的話語、表情、動作及心理活動,去感知人物的性格特點,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
比如,教學《牛郎織女》第1、2兩個自然段,筆者抓住其中的“周到”和“親密”兩個詞語,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標畫出能夠反映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老牛跟牛郎很親密的句子;然后討論交流,感受牛郎和老牛的親密無間、相依為命及老牛的善解人意。在教學6、7兩個自然段時,筆者重點指導學生讀好老牛臨終前說的話,感受老牛對牛郎的戀戀不舍及悲傷難過的心情。在教學第8-10自然段時,則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王母娘娘動作及心理活動的關(guān)鍵詞語,如“暴跳如雷”、“發(fā)誓”、“狠狠一推”、“拽著”、“拔下”、“一劃”等,來感受王母娘娘這個反面人物的心狠手辣、不講骨肉親情的殘暴形象,進而認識到她作為封建惡勢力代表的丑陋嘴臉。
為了促進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感知與認識,教學過程中筆者還充分挖掘圖片資源,制作了精美的課件,供學生欣賞,以幫助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體驗閱讀的趣味與快樂。
閱讀教學中的“復述”,是指學生通過自己的言語創(chuàng)造性地講述先前學過的文本材料的語言實踐活動。借助復述這一手段,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吸收和積累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鍛煉記憶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發(fā)展邏輯思維,促進書面語言的內(nèi)化。鑒于復述的意義,小語閱讀教材中設置了好多復述訓練。比如,《牛郎織女》文后第1題便是“朗讀課文,復述課文”。教學此文,筆者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之后,著力組織學生進行復述訓練。引導學生復述課文要給學生提供一根“拐杖”,從而降低難度,增強學生復述的信心。教師可以從要復述的語段中選擇關(guān)鍵詞語呈現(xiàn)出來,給學生作提示;也可以理清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線索,讓學生根據(jù)這個線索進行復述。筆者教學《牛郎織女》第8-10自然段時,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理出了這樣一條線索:“得知下落,暴跳如雷→闖入家中,抓走織女→心急如焚,攜子追趕?!卑凑者@條線索學生練習復述,大大降低了難度。
現(xiàn)代作家、教育家葉圣陶在其著述《大力研究語文教學盡快改進語文教學》中告訴我們:“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贝苏摂鄰娬{(diào)教材并非唯一的學習資源,語文學習要借助這個例子引領學生走得更遠,看得更多。由此看來,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完《牛郎織女》,只是幫助他們打開了一扇瞭望民間故事的“窗口”,接下來教師還應該由“這一個”走向“更多個”,通過對更多個民間故事的閱讀,去開闊視野,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提升認識。
學完《牛郎織女》后,學生意猶未盡,故事中不同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學生心中,揮之不去,令人浮想聯(lián)翩。于是,筆者又趁熱打鐵,給學生印發(fā)了《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和《白蛇傳》三個民間故事。學生如獲至寶、愛不釋手,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他們沉浸在美妙的故事情節(jié)中,不同性格特點的人物向他們走來。在學生反復閱讀之后,筆者組織學生探究、交流“四大民間故事”的特點,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最終,學生歸納出了民間故事中每個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性格特點,并進行了一番比較,找出了共性,深刻理解了這些人物所代表的形象意義。通過這樣的拓展閱讀與分析歸納,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達成了語文課程人文性方面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