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大紅鷹學院,浙江 寧波 315000)
近幾年,大數(shù)據(jù)環(huán)境下我國新媒體行業(yè)迅速發(fā)展,新媒體迅速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僅帶動了對互聯(lián)網技術的革新,更是打開網絡話語權,讓越來越多的人扮演起意見領袖的角色。高校輿論工作形成了“輿論自由化、輿論多元化、輿論影響擴大化”三大特點,對師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此,高校必須形成正確的輿論陣地,構建高校新媒體的價值導向,以此推動高校輿論和諧健康發(fā)展,促進高校和諧穩(wěn)定。
互聯(lián)網裂變式的技術發(fā)展帶動了大批新媒體社交工具的壯大,微博、微信、抖音等公眾平臺極大地豐富了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傳播手段和傳播途徑,在這樣的新媒體背景下,高校輿論工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
新媒體的興起改變了社會傳播格局,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的壟斷局面,使得社會熱點在信息傳播上更加迅速且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在文化多元化的趨勢下,外來文化的各種思想觀念進入我國,從而產生了錯綜繁雜的大眾文化,其自身具有的獨特文化觀念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觀念。高校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高校學生有著強烈的主體意識,喜歡富有個性化的特征,更是在開放的各類新媒體社交工具上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參與意識,自由選擇網絡信息并暢通真實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情緒,充當“輿論領袖”的角色。因此,高校學生群體有著驚人的接收能力和傳播能力,這體現(xiàn)了高校輿論工作自由化的特點。
高校是社會先進思想和先進文化的傳播地和集散地,從主題來看,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的話題都可以成為高校學生的輿論熱點,在內容上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從途徑上來看,高校學生可以不受任何干擾地在網上發(fā)表言論,并可以不受限制地被任意評論和轉載,網絡言論的開放性、自由性、獨立性和匿名性使得他們具備了拋卻理性思考,隨意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的條件,這些現(xiàn)象使得高校輿論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態(tài)勢。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大批新媒體社交工具逐漸壯大,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的局限性,具有便捷、高效、操作成本低等特點。微信、微博、朋友圈、公眾號、論壇等交互性很強的新媒體社交工具逐漸發(fā)展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成為了我們日常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利用這些新媒體社交工具可以很快活躍校園輿論,引來大家的關注和討論,可以短時間、小成本和高效率地在微博、微信、貼吧、抖音上制造熱點,掀起輿論風潮。例如在朋友圈形成的幾何級裂變式轉發(fā)就可以引起輿論風暴,擴大了輿論影響,也擴大了其帶來的影響。
依托高校新媒體平臺的建設,高校師生在上面發(fā)表的一系列對輿論熱點或社會思潮帶傾向性且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言論被稱之為高校輿論。下面就新媒體背景下高校輿論工作涌現(xiàn)出的諸多新特點分析輿論工作開展的現(xiàn)狀。
新媒體行業(yè)快速發(fā)展逐漸成為輿論發(fā)展中的主導媒介,經常產生一些虛假新聞和不良信息傳播違背社會規(guī)范的現(xiàn)象,對于輿論的形成與發(fā)展有巨大的影響。在新媒體背景下媒體逐漸從專業(yè)機構向平民化轉變,呈現(xiàn)出了開放性、互動性、平等性的特點。新媒體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傳播者,眾多的群眾基礎使輿論的傳播速度遠遠超過傳統(tǒng)媒體。網絡作為校園輿論產生和傳播的重要陣地,給高校學生發(fā)表言論和傳遞信息提供了便利條件。因此,在新媒體背景下輿論一旦違背社會規(guī)范,其殺傷力超乎想象。
高校學生看待各種輿論熱點或社會思潮有著自己獨立的思考,擁有較敏銳的社會洞察力,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去分析,有著較高的思想素質。因此,高校輿論的理性成分較高。傳統(tǒng)媒體的信息發(fā)布者一般為一直堅持著客觀、真實、公平、全面等行為操守的新聞從業(yè)者,其報道的新聞需要經過反復的核實,但輿論的參與者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自由出入網絡并對其信息進行“轉發(fā)” “評論”,并且輿論的參與者隱匿性較強,更助長了自由發(fā)表言論不注重產生實際后果的風氣。網絡輿論特有的“兼容性”使其具有較強的自由化、多元化等特點,再加上高校學生處在思維活躍、情感充沛的年紀,對自己的規(guī)范意識不強,學校的管理監(jiān)督機制也不完善,因此高校輿論存在著非理性成分。
新媒體下的高校學生形成了較強烈的權利意識,更多有魄力、有思想、有擔當?shù)膶W生干部、學生黨員、優(yōu)秀學生在輿論中表達自己對輿論熱點的觀點,充當“輿論領袖”的角色。高校學生處于朝氣蓬勃、視野寬廣、開放自信的年紀,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同時,知識體系、價值觀等正處于形成期,對輿論進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高校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新媒體背景下網絡上充斥著泛濫又未經細致篩選的信息,營銷號為博取關注的胡亂造謠,夾雜個人主觀意愿的不理性報道都會給高校學生造成惡劣的影響。綜上所述,新媒體背景下的輿論對高校學生而言是一把雙刃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chuàng)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互聯(lián)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边@為新媒體背景下如何引導高校輿論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輿論工作必須緊跟時代方向,把握規(guī)律性、體現(xiàn)時代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不斷探尋高校輿論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徑。
高校要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加強學生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學習,真正提高師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讓學生在面對輿論時可以用科學的思想理論指導實踐,從根本上解決新媒體建設下輿論工作存在的問題。更要密切建立起與官方權威網絡平臺的聯(lián)系,豐富新媒體理論知識,增強自身作為“輿論領袖”的影響力。
一方面要完善新媒體管理機制,首先是在高校建立網絡培訓制度,提高學校新媒體運營者的素養(yǎng)和提升責任意識,充分發(fā)揮高校新媒體內容建設的正能量,從而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輿論安全責任制,將輿論監(jiān)督管理工作的責任落實到人。加強面對突發(fā)輿論事件時的應對能力。
新媒體的高速發(fā)展,管理者一方面需要加強陣地建設,更新觀念與青年同向同行。更要敢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新技術,除官方網站建設以外還要在時下熱潮軟件上關注青年動向,了解主流輿論潮流。另一方面,面對輿論熱點要敢于發(fā)聲,利用自身官方平臺的優(yōu)勢做理性的“輿論領袖”,掌握輿論的話語主導權。加強與學生的平臺互動,在面對輿論留言時要保持公平公正并用實際行動解決青年困惑,引導青年思想。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高校輿論工作暴露出諸多的不足之處,通過對高校輿論的特點現(xiàn)狀分析總結了基于新媒體背景下如何引導高校輿論工作的三點措施,旨在緊跟時代潮流正確引導青年的輿論方向,做好新媒體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