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婉
摘? ? 要: 《睡虎地秦墓竹簡》的出土向世人展現(xiàn)了秦朝秘書官吏選拔的諸多方面。竹簡中不僅反映了秦朝秘書官吏選拔的標準,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品德要求;二是知識要求;三是能力要求,更是體現(xiàn)了秦朝在秘書官吏選拔上的特點,也因為其秘書官吏選拔方式完備詳盡,才使得秦朝“以吏為師”的政策得以順利的進行,并且為鞏固秦王朝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 睡虎地秦墓竹簡? ? 秘書官吏? ? 選拔標準
1975年,湖北云夢睡虎地出土了一批竹簡,稱為《睡虎地秦墓竹簡》。竹簡中保存有《秦律十八種》《效律》《為吏之道》等11種,其內容相當?shù)膹V泛,如其中不乏對官吏選拔、任用、考核的具體要求。通過《睡虎地秦墓竹簡》,我們可以對秦朝的秘書官吏選拔的標準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秘書官吏選拔的標準
(一)品德要求
在《睡虎地秦墓竹簡》中雖未直接的說明對于秘書官吏有嚴格的“道德品質”的要求,但是通過仔細的研讀原文,我們可以將其中的主要的品德要求歸于“忠”和“正”。
“忠”一方面是忠于上級、忠于君主,“天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決定了能夠被重用的秘書人員必定被權力者器重?!爸倚啪瓷稀痹凇稙槔糁馈分懈潜蛔鳛槠返乱笾械摹拔迳啤敝唬梢哉f這是秦朝秘書選拔中的價值判斷的主流,也是秘書官吏在工作中重要的價值觀。在千余字的竹簡中,有多處涉及到秘書官吏在工作中的“忠”,如在《為吏之道》提到:“茲(慈)下勿陵,敬上勿犯,聽間(諫)勿塞”,以此來說明不欺上瞞下是秘書官吏在工作中的必備的條件。“忠”從另一個方面體現(xiàn)在對于君主制定的法令的遵從,在《語書》中明確的提到:“今法律令已布,聞吏民犯法為閑私者不止,私好、鄉(xiāng)俗之心不變,自從令、丞以下智(知)而弗舉論,是即明避主之明法(也),而養(yǎng)匿邪避(僻)之民。如此,則為人臣亦不忠矣。”在法令已經(jīng)公布之后,如果秘書官吏中有違反法令、包庇犯人等行為的都是對君主的不忠。
“正”是對于秘書官吏“品德要求”另一個概括?!罢奔礊槿苏?、值得信賴,在《睡虎地秦墓竹簡》不止一處提到“正”對于秘書官吏的重要性。一部分是正面的直接了當?shù)囊?,如《為吏之道》中:“凡為吏之道,必精絜(潔)正直,慎謹堅固,審悉毋(無)私,微密韱(纖)察,安靜毋苛,審當賞罰”、“處如資(齋),言如盟,出則敬,毋施當,昭如有光施而喜之,敬而起之,惠以聚之,寬以治之,有嚴不治”、“寬俗(容)忠信,和平毋怨,悔過勿重”等等都正面反映出秘書官吏不管在為人、處世都要“正”。更有部分文章對于秘書官吏所需要規(guī)避的“不良品德”也表達的極其明顯,其中的“吏有五失”就是作為一道準則加以防范。在《行書》中:“隸臣妾老弱及不可誠仁者勿令。”短短一句,就直接表明了在秘書選拔過程中應該舍棄的人:在文件傳遞的過程中,不值得信賴的不應該送遞文書?!斗纱饐枴芬晃闹刑岬剑骸巴⑿惺吕魹樵{偽,貲盾以上,行其論,有(又)廢之。”官員中如果有弄虛作假的,將會撤職永不敘用。在《效》中更是多處對秘書官吏官吏物資財產(chǎn)所承擔的責任具體化、細節(jié)化。
“忠”和“正”的品德要求在竹簡中所表現(xiàn)的比比皆是,讓我們不僅僅對秦朝的秘書官吏的選拔有了更深的了解,也知曉了秦王朝在“以吏為師”的政策下,仍然很重視秘書官吏的品德。
(二)知識要求
《睡虎地秦墓竹簡》中對于秘書官吏選拔的知識要求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對于法律知識的熟悉和運用。在竹簡中整理了大量的法律條文如《秦律十八種》、《效律》、《法律答問》、《秦律雜抄》等,約占出土文書的一半,對于法律條文的通曉與運用即“重法”、“重用”是秦朝能夠得以“以法治國”、“以吏治秦”的基礎,這些法律條文的出現(xiàn)說明了在秦朝對于秘書官吏的文化知識水平的要求,以及當時秘書官吏的法律方面的修養(yǎng)。
“重法”即秦朝對于法律的重視,在秘書官吏的選拔上則體現(xiàn)在作為一則標準來考量秘書官吏對于法律知識的熟悉程度。在竹簡中提到:“凡良吏明法律令,事無不能(也)”,但凡是好的秘書官吏一定是通曉法律知識的,這一標準明確表達懂“法”者方能立足于秦朝的管理之中。在《封診式》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爰書”,《漢書·張湯傳》中曰:“爰,換也,以文書代替其口辭也”,“爰書”是戰(zhàn)國的秦國和秦漢時司法機關通行的一種文書形式。其內容是關于訴訟案件的訴辭、口供、證詞的記錄以及其他有關訴訟情況的報告。通過對爰書內容的展開和研讀,可以看出秦朝的秘書官吏對于司法程序中具體的細節(jié)的掌握,包括對于原告、被告中口供的真?zhèn)舞b定,司法程序中對于現(xiàn)場的檢驗和勘察等等映射出我國古代審案官員司法調查的整體的形態(tài)。在《封診式·出子》中爰書記載:“甲懷子六月矣,自晝與同里大女子丙斗”,后來被證人分開,然而“甲到室即病復(腹)痛,自宵子變出。”甲帶著小產(chǎn)的血塊去官府中狀告丙,其中的對于血塊是否就是甲小產(chǎn)嬰兒的鑒定看出秦朝司法鑒定中秘書官吏對于證據(jù)的重視。將血塊“即置盎水中榣(搖)之,咅(衃)血子(也)。其頭、身、臂、手指、股以下到足、足指類人,而不可智(知)目、耳、鼻、男女。出水中有(又)咅(衃)血狀?!辈⑶覚z查原告甲的陰部以此更加的確認“血塊”即“小產(chǎn)胎兒”。對于“證物”真實性的檢查、確認都是令史、隸臣進行的,同時要向審案的官吏進行匯報,這一切的流程表明“以吏為師”的秦朝自上而下官員對于法律知識的掌握和了解。
對于整個秦王朝的統(tǒng)治與管理而言,在《秦律十八種》中所體現(xiàn)的法律則更為的具體化,如有關于農田、水利、山林、飼養(yǎng)牲畜等方面都將之寫成法令,秘書官吏只有對這些細則化的法律通曉才能與秦朝整個管理相吻合。
“重用”即在掌握法律知識的基礎上應用法律。竹簡中所體現(xiàn)的不僅僅是在具體的事件中對于法律的應用,在法律條例中,也規(guī)定秘書官吏對案件的審理應當遵從法律,即“以律論之”。如《效》云:“效公器贏、不備,以赍律論及賞(償),毋赍者乃直(值)之”要求秘書官吏按照《赍律》來論處。在《行書》《內史雜》《屬邦》《效率》中也有文寫:“留者以律論處”、“受者以律續(xù)食衣之”、“苑嗇夫不存,縣為置守,如廄律”等等,這些法律條例都體現(xiàn)了要秘書官吏審理案件時應該“依法”而定,充分發(fā)揮法律所起到的作用。對于具體的案件中更是能表明秘書官吏的對于法律的運用。在《封診式·告臣》記載:爰書:某里士五(伍)甲縛詣男子丙,告曰:丙,甲臣,橋(驕)悍,不田作,不聽甲令。謁買(賣)公,斬以為城旦,受賈(價)錢。這是案件開始的原因,后經(jīng)過官吏的審訊丙,丙也供認“甲臣,誠悍,不聽甲”但是丙同時也說明:自己沒有病,也沒有其他的過犯,而且甲也沒有解除丙的奴隸身份。甲和丙的供詞中都充分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場,但是縣丞并沒有僅聽片面之詞,而是“命令史某檢查丙,沒有病”,同時也對被告人是否曾免除他人努力身份有出爾反爾的現(xiàn)象進行調查,并且“告某鄉(xiāng)負責人”希望丙的姓名、籍貫、身份、曾犯有何罪等到確認,再來加以判案。一系列的對于案件的審理,審案的官員對于被告人品格、案件發(fā)生的緣由等相關事項的重視,可以看出秦朝秘書官吏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法律知識水平都能很好的應用到具體的法律的案件中。
(三)能力要求
古代優(yōu)秀的秘書人員實乃能力出眾的有才之人,在為主官參佐郡務、管理下屬、上諫規(guī)諷時,常常需要綜合的運用各種能力,如:辦文能力、管理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筆者對體現(xiàn)的及其明顯“辦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能力進行簡略的論述。
“辦文能力”對于秦朝的秘書官吏則更多的體現(xiàn)在“文書檔案”方面。秦律《內雜史》云:“有事請也,必以書,毋口請,毋羈請”,“內史雜”是關于掌治京師內史職務的各種法律規(guī)定,內史以法律的形式進行規(guī)定,下級的秘書官吏在遇事請示,要以文書的形式上報,不得口頭請示,這條法律是秦朝對于秘書官吏在文書檔案管理制度上的最佳的表現(xiàn),也是秦朝對于秘書官吏的“辦文”的一項重要的選拔的標準。《效》云:“至計而上廥籍內史”就是說到了每年報賬目的時候,就應該將簿籍上報給內史進行文件的管理,如果秘書官吏因為沒有較好的文書的寫作與管理能力而耽誤進度,則會影響內史對于簿籍的管理。
“管理能力”在《睡虎地秦墓竹簡》中要求能夠很好的管理下級秘書官吏。具體體現(xiàn)在《置吏律》中“除吏、尉,已除之,乃令視事及遣之;所不當除而敢先見事,及相聽以遺之,以律論之。嗇夫之送見它官者,不得除其故官佐、吏以之新官。”“縣、都官、十二郡免除吏及佐、群官屬,以十二月朔日免除,盡三月而止之。其有死亡及故有夬(缺)者,為補之,毋須時。”等多處對于官吏的任職已有詳細的規(guī)定,同時也有自己的一套任用人員候補的制度。秦朝的秘書官吏的管理已經(jīng)成體系,如果有私自謀劃而派往就任的者,將依法論處,這表明對于秘書官吏管理能力的嚴格要求,已經(jīng)將之入法。在《均工》“隸臣有巧可以為工者,勿以為人仆、養(yǎng)”中對秘書官吏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夠充分的發(fā)揮下屬的能力,揚長避短,更好的對郡務進行管理。秦朝秘書官吏的選撥可謂是具體而微,在《語書》中更是將應該避免的“惡吏”的列舉出來:“惡吏不明法律令,不智(知)事,不廉絜(潔),毋(無)以佐上,緰(偷)隨(惰)疾事,易口舌,不羞辱,輕惡言而易病人,毋(無)公端之心,而有冒柢(抵)之治,是以善斥(訴)事,喜爭書。爭書,因恙(佯)瞋目扼(腕)以視(示)力,訏詢疾言以視(示)治,誈?丑言麃斫以視(示)險,坑閬強骯(伉)以視(示)強,而上猶智之(也)。故如此者不可不為罰。”并將這些作為考核標準,如果令、丞認為秘書官吏沒有做好,將會記錄在冊“令、丞以為不直,志千里使有籍書之”。
二、秦朝秘書官吏選拔的特點
(一)選拔宗旨具有指向性
從《睡虎地秦墓竹簡》中我們解讀出秦朝秘書官吏選撥的標準極其具有指向性,即:服務于秦朝“以吏為師”的政策。為了能夠更好的鞏固統(tǒng)一的秦王朝,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議:焚燒了民間的“《詩》、《書》、百家語”并且“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使得“天下之吏民,無不知法者”。《商君書·定分》中更是提到:“為法令,置官吏,樸足以知法令之謂者,以為天下正”,為“法令”于官吏才能使“天下正”,反映一個國家中秘書官吏的選取的標準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以吏為師”是我國封建統(tǒng)治者在實行統(tǒng)治上的一項重要的手段,封建國家法律、行政命令的貫徹都是通過秘書官吏實施的,一個國家的秘書官吏選撥的標準關乎著國家政權的鞏固。韓非提出了“明主治吏不治民”的策略在秦朝的一運用,使得秦朝非常重視官吏選拔過程中的“品德要求”、“知識要求”和“能力要求”。秦朝的秘書官吏選拔標準,一方面體現(xiàn)的是為封建王朝選拔人才,另一方面,從對于秘書官吏的法律知識的要求,更加明顯的指向是為秦朝的“以吏為師”的政治策略服務,從來達到鞏固封建政權。在千余字的竹簡中,有關于秦朝的法律占了其中的絕大多數(shù),如《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等,這遠不是秦朝的全部,但是仍然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條條有關于秘書官吏任免、軍爵賞賜、官吏職務等方面的法律。細則化的法律條文的實施更加說明了在秦朝秘書官吏選拔的標準中“法律”知識的重要性。這些要求在保證了秘書管理隊伍質量的同時,也為秦朝的“以吏為師、以法為教”的制度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二)選拔對象要求全面性
在秦文化的研究中,往往透露著秦朝大一統(tǒng)背后的道德倫理制度的不斷的改進與完善,林劍鳴先生在《從秦價值觀看秦文化的特點》一文中指出:“在秦人的價值觀中,沒有給道德倫理留下位置,而完全以世俗的功利為標準,內心修養(yǎng)或道德的自我反省,在這里是沒有必要的,需要的是自我以外實際世界的探求和自身物質需要的索取”,這種評價對于秦國的文化來說是恰如其分的,但是對于秦朝而言就發(fā)生了變化,至少在秘書官吏的選拔上,體現(xiàn)的不僅僅是對秘書官吏的單一方面的要求。秦朝的秘書官吏要求“才能”與“品德”的全面結合,“才能”要在“德”的基礎上才能得以運用,如果道德方面沒有得到認可,那么就不能成為秘書人員?!跋吕簟薄昂睿ê颍薄八究堋钡榷际乔爻锓傅拿Q,他們都是不能成為官吏的人,在《內史雜》中明確指出:“下吏能書者,毋敢從史之事”“候(侯)、司寇及群下吏毋敢為官府佐、史及禁苑憲盜”、“令赦史毋從事官府”“司寇勿以為仆、養(yǎng)、守官府及除有為也”。
三、總結
歸根到底,在《睡虎地秦墓竹簡》中秦朝秘書官吏的選拔標準所體現(xiàn)的是一個對于秘書官吏的品德、知識、能力等多方面的考量,其完備詳盡的選拔方式不僅僅選拔出人才,規(guī)范著現(xiàn)任職位上的秘書官吏的思想和行為,使得秦王朝“以吏為師”的政策得以順利的實行,以此來鞏固封建秦王朝的統(tǒng)治。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258.
[2][3][4][5][6][9][10][11][12][13][14][15][16][17]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為吏之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281,15,104,176,19,274,101,103,110,106,105,100,19,20.
[7]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0.
[8]劉海年,秦漢訴訟中的“爰書”[J].法學研究,1998(1).
[18]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255.
[19][20]石磊譯注.商君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9:10,204,201.
[21]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右下[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