騫雨佳
摘 要: A.S.拜厄特是英國當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至今已發(fā)表《天使與昆蟲》、《傳記作家的故事》 、《孩子們的書》等多部長篇小說及《蜜糖》、《馬蒂斯故事》等多部短篇小說集。她的創(chuàng)作豐富而卓越,其中,1990年出版的《占有》[1]是她的代表作,并于同年為她贏得了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榮譽——布克獎?!墩加小芬粫鴥群H豐,本文以拜厄特在此書中體現出的婚姻愛情觀為題,通過分析書中描寫的幾對夫妻和情侶以及富含隱喻的童話故事和傳說,將她在作品中隱含的婚姻愛情觀揭示出來。此外,結合拜厄特自身經歷,找尋她的婚姻愛情觀形成的緣由,同時挖掘其背后關乎時代、關乎女性的更廣泛而深刻的意義。
關鍵詞: A.S.拜厄特 《占有》 婚姻愛情觀
一、引言
A.S.拜厄特是英國當代著名小說家、詩人、文學批評家。她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天使與昆蟲》、《傳記作家的故事》、《孩子們的書》等,以及《蜜糖》、《馬蒂斯故事》等多部短篇小說集。拜厄特在她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獲獎無數,其中最著名的當數《占有》,獲得了1990年的布克獎,為拜厄特贏得了巨大的聲譽,標志著拜厄特創(chuàng)作的高峰。
《占有》初一面世,就在英語文學界及評論界引起了巨大反響,它以極其豐富的內涵和形式給她的長期讀者和評論者帶來了一個驚喜?!墩加小芳仁且粋€關于當代學術界的喜劇,又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同時還是一部偵探小說。故事的主線是當代學者羅蘭和莫德通過種種線索揭露了維多利亞時代大詩人艾什的一段不為人知的愛戀。而小說中貫穿時空的幾對夫妻和情侶之間的故事也是一大亮點:維多利亞時代的艾什與蘭蒙特小姐,艾什與愛倫,蘭蒙特小姐與布蘭奇小姐;當代的羅蘭與莫德,羅蘭與瓦爾,莫德與沃爾夫。作者通過書寫這幾個故事,暗含了她對于婚姻和愛情的理解,她也把這些觀點隱喻在文中出現的童話寓言及神話傳說中。同時拜厄特通過自己對婚姻愛情的書寫,也更加深刻地思考著歷史與現實,思考著女性在兩性關系中追求獨立的進程。
二、三重時空對照下的愛情
讀者很容易就會注意到《占有》在現代和維多利亞時代兩個時空為我們書寫了一對夫妻和五對情侶的故事。另外,作者所重述的眾多神話傳說和童話故事也是一個時空,訴說著遠古時代的愛情,這三個時空的愛情各自演繹又互相穿插、對照,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愛情景觀。通過分析這三個時空中的愛情,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拜厄特想要為我們展現的愛情。筆者把這些愛情分為肉體之愛、同性之愛、精神之愛。
1.肉體之愛
羅蘭與瓦爾是書中出現的第一對情侶,他們在大學相識,開始了一段校園戀情。他們一起學習、一起參加社團活動、一起享受男女之歡,認識的第二年就搬進一間公寓同居。他們生活在一起很大程度上出于生活和肉體的滿足。平時兩個人不會有很多心靈的溝通,每次吵架也都是依靠性愛解決問題,兩人分手以后也沒有太多悲傷,很快走入下一段戀情。
而維多利亞時代的艾什夫婦,和羅蘭瓦爾之間形成了古今對照,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只是停留在肉體層次上的愛。愛倫是維多利亞時代大詩人艾什的妻子,兩個人之間的關系從結婚以來一直很和諧,相敬如賓,但婚姻生活很平庸,這與羅蘭瓦爾的同居生活很像?,F代的弗格斯與莫德的一段戀情則完全是肉體之愛。弗格斯是莫德的同事,兩人曾經短暫交往過,這段戀愛完全出于情欲,兩個人的關系只是彼此滿足情欲的需要。這種完全出自肉欲的關系給莫德心理留下了很深的陰影,之后每次與沃爾夫見面,莫德都會想起他們曾經做愛的那張骯臟的、像蛋白一樣的床。
2.精神之愛
詩人艾什的一段秘密戀情是本書最吸引人的部分,他們的愛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蘭蒙特小姐是一位女詩人,她與艾什結識在一次朋友聚會中,第一次見面她的言談舉止就打動了艾什,不同于愛倫的平庸和保守,蘭蒙特才情兼麗、超凡脫俗。之后兩人通信往來,暢聊文學、宗教、人生,相談甚歡并漸漸對彼此生發(fā)出熱烈的愛慕。但不久他們?yōu)榱税驳募彝ズ吞m蒙特小姐的名節(jié),兩人決定不再聯絡,可是仍然抑制不住對彼此強烈的愛意,中間兩人經歷了痛苦的糾結,而后兩人在公園私會,關系更進一步,蘭蒙特還隨同艾什一起去南約克郡旅行,在這次旅行中,兩人宛若夫妻,度過了讓彼此都刻骨銘心的時光,旅行結束后兩人正式分手。后來在一次降靈大會上兩人相遇,從此以后再未見面?,F代學者羅蘭在調查艾什的過程中認識了莫德,兩人一同追隨著當年艾什自然史之旅的足跡,挖掘這一段秘密戀情。旅行途中,兩人討論文學和人生,感情逐漸升溫,曖昧達到頂點,但依然沒有確定關系。直到小說的最后,他們走到一起。
艾什與蘭蒙特是文學上的知音,是情感上的愛侶,這一段不期而遇的戀情使雙方煥發(fā)出生命的激情,達到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高峰。羅蘭和莫德也在這一段文學研究之旅中產生了心靈相通的默契,這兩對伴侶都完成了心靈的結合。
3.同性之愛
蘭蒙特小姐與布蘭奇小姐是書中的一對同性戀人,她們一起生活,一起討論文學,生活平靜快樂,直到艾什的出現打破了寧靜。他與蘭蒙特小姐的相愛給布蘭奇帶來了很大的傷害,當布蘭奇得知蘭蒙特與艾什的戀情,憤怒的她選擇了告訴艾什夫人愛倫,隨后她又為自己沖動的行為陷入懊悔,之后隨著生活日漸拮據、朋友不在身邊,她心情愈加壓抑,最后留下遺書投河自盡。布蘭奇對蘭蒙特的愛,是一種占有之愛。
拜厄特在書中多次運用神話隱喻出同性之愛與異性之愛的矛盾和糾纏。第四章開頭引用的蘭蒙特的詩作,取材于格林童話《萵苣姑娘》,這個故事象征著同性長者成為了阻隔年輕男女之間的高塔,而最后萵苣姑娘跳下高塔,也象征著兩性之愛沖破了這層阻隔。小說中,艾什也形容蘭蒙特是住在高塔上的女人,蘭蒙特曾經與布蘭奇同居,但隨后她愛上了艾什,得知消息的布蘭奇很憤怒,千方百計試圖破壞二人的愛情,最后以死相抗。蘭蒙特曾暗示她與布蘭奇的家不是友善相伴的巢穴,而像一座高塔,高塔周圍布滿荊棘,是囚徒的高塔。因此她與萵苣姑娘產生了共鳴,借她的故事自喻。
《玻璃棺材》的童話改寫則是從反面暗喻了蘭蒙特陷入女友和愛人的艱難抉擇的處境。童話里的公主曾經和哥哥約定一生不婚,終生陪伴哥哥。但故事最后,她既和小裁縫結婚了,也仍與其兄弟相依相伴,三個人和諧共處。蘭蒙特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布蘭奇面對她和艾什的戀情,采取了極端的方式。蘭蒙特借這個童話訴說了心中的糾結與苦悶,而蘭蒙特最后生離死別的悲劇也與童話里的大團圓結局形成了鮮明對比。
三、《占有》中的婚姻愛情觀
從這些愛情故事的解讀中,我們可以看出拜厄特的婚姻愛情觀和她對兩性關系的理解。
第一,拜厄特否定完全出于肉體情欲的愛情,強調愛情中兩個人的心靈相通。拜厄特曾說我們身處的時代,是一個對“性”過度著迷的時代,與維多利亞時代浪漫的甚至不關乎情欲的愛情不同,“他們出生在一個不信任愛情的時代與文化氛圍中,戀愛、浪漫愛情、完全浪漫,卻反過來產生了一套性愛語言、語言學情欲、分析、解剖、解構、暴露?!盵1]540她認為愛情不只是肉體上的滿足,因為欲望的另一頭就是邪惡。相反,愛情是精神的契合。在艾什與蘭蒙特小姐、羅蘭與莫德兩段愛情中,都出現了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艾什甚至把蘭蒙特小姐看成繆斯詩神。而瓦爾與愛倫都不能夠在才華上與伴侶匹配,無法實現心靈的結合。
此外,精神契合中,信仰的和諧也是拜厄特所看重的,正如《占有》中信奉科學主義的艾什,與信仰上帝的愛倫和蘭蒙特產生了不可逾越的鴻溝。他們彼此不能說服,這也是最后導致艾什和蘭蒙特愛情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拜厄特認為婚姻愛情中保持兩個人各自的獨立性也很重要,伴侶之間也應該給對方保留一些個人空間。羅蘭和瓦爾的同居生活開始甜蜜,之后逐漸厭煩,在瓦爾離家出走的時間里,羅蘭一直在夢想有一天能夠獨自行動。更重要的是,瓦爾和羅蘭在一起之后,逐漸失去了自己的主見,在羅蘭的面前,她的話越來越少,即使是與羅蘭爭論,說出的也都是羅蘭的看法。
愛倫自從和艾什結婚以后,也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幾乎成了艾什的附屬品。尤其在艾什出門旅行的那段時間里,失去了理想的愛倫只能靠“如果沒有自己,就沒有艾什豐沛的創(chuàng)作”的幻想來自我安慰。
第三,拜厄特認為婚姻中的神秘感也是必要的。在蘭蒙特的詩作《仙怪梅盧西娜》中,梅盧西娜被丈夫窺視后現出原形被迫離家別子的悲劇,體現了在兩性關系中如果彼此完全暴露無遺就會破裂。艾什在即將與蘭蒙特共度初夜前也曾想到巴爾扎克的話:“厭惡,是因為看的透徹,占有之后,男人的愛始見分曉?!盵1]372
拜厄特的一生共有兩次婚姻,她在1959年嫁給了她的第一任丈夫——伊恩·拜厄特,他是一個英國經濟學家,拜厄特與他孕育了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兒子在11歲的時候因車禍不幸去世,這帶給了拜厄特巨大的傷害以至于她曾一度放棄寫作。這段婚姻維持了十年,兩人于1969年和平分手。之后她嫁給了現任丈夫——彼得·達菲。達菲是一位投資分析員,他十分尊重拜厄特的獨立性,甚至每晚都自己做飯。
可以說,拜厄特追求的是勞倫斯“雙星平衡”式的兩性關系,即完美的兩性關系應具有肉體與精神的和諧統一、追求愛情的主動性和男女雙方的相對獨立性。
四、關于女性和歷史的思考
正如勞倫斯借兩性關系來表現現代工業(yè)文明與自然及人性的沖突,拜厄特書寫的婚姻愛情背后也包含著更深刻的內涵。
1.在婚姻愛情中暗含對女性的思考
拜厄特在《占有》中塑造了豐富的女性形象,她們在不同的男女關系中表現不同、結局不同,但都體現著拜厄特借婚姻愛情引發(fā)的關于女性的思考。“拜厄特正是這樣通過人物之間這種相似相異的鏡像關系反映出女性歷史的共通性、延續(xù)性以及差異性的?!盵2]
蘭蒙特是典型的獨立女性,她追求自我,不愿意被婚姻束縛,她認為一旦走入婚姻,她的個人獨立會受到嚴重的威脅。她始終在為自己的主權努力,但她對艾什的愛讓她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布蘭奇的自殺讓她深深意識到男女之愛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她的獨立空間和女性獨立的信仰,于是她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女兒和愛情,回到獨身的生活。她改寫的《仙怪梅盧西娜》中的梅盧西娜,也是這樣一個追求自由、獨立的女性,在這里她不再是一個可怖的妖怪,而是一個自立自強的女性,靠著自己的智慧建造城堡,使得家園繁盛。
而在蘭蒙特小姐與布蘭奇小姐的關系當中,布蘭奇也一直追求著無需男人的女人世界,她試圖與蘭蒙特小姐構建完美的生活,從她的遺書當中我們看到這一點:“我堅信,獨立自主的單身女性,度過完滿而有用的一生確有可能,女性可以互相依靠,無須求助于外界,無須求助于男人?!盵1]405
和維多利亞時代的蘭蒙特小姐一樣,莫德也是一位自尊自強的獨立女性,她才智超群,追求獨立人格和精神自由。莫德和前男友沃爾夫在一起的時候始終處于被壓抑的地位。最后在羅蘭的鼓勵下,莫德在海邊把自己為了沃爾夫而包裹起的長發(fā)散開,那一刻她“見到了大海在金色線紋中翻騰不止,起伏蕩漾,閉上雙眼,她看到了血紅的生命”。[1]362正如頭發(fā)從頭巾的束縛中散落下來,這次舉動也代表莫德真正從那一段壓抑的、病態(tài)的男女關系中解脫出來,重新獲得了自由。
拜厄特也借蘭蒙特之口探討了對于女性來說婚姻與創(chuàng)作的關系。蘭蒙特曾經的詩作被人肯定大有潛力,但同時也被指出一旦她面臨了更甜蜜、更重大的責任,這樣飽滿的創(chuàng)作熱情也就很難保持了。因此蘭蒙特始終覺得婚姻是她文學生命的終結,她把文字視為一切,拒絕婚姻生活。當她愛上艾什以后,她成為了艾什的繆斯詩神,但感覺自己的靈感減少了。拜厄特認為,“獨立和自主是女性繼續(xù)她們事業(yè)的基礎,而情欲和占有則是女性成功的障礙,女性必須保持獨立自主,不能讓自己的才華為婚姻所掩蓋。”[3]蘭蒙特始終擔心,即使是一點點的正常的幸福,也會破壞自己的創(chuàng)作,可她的巔峰之作《仙怪梅盧西娜》,卻恰恰是在與艾什戀愛期間。
聯系拜厄特的婚姻愛情觀,可以說,不同于傳統的女權主義者,拜厄特并不贊同女性完全不需要男性、不需要婚姻,她追求的是女性在婚姻愛情中既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又能夠實現和男性的精神契合?!霸凇墩加小愤@部作品中,拜厄特一方面表達了傳統的女性主義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新想法,她并沒有將女性和男性對立起來,而是鼓勵男女兩性之間精神的融合。男女的精神契合對女性有很大的積極作用,對于激發(fā)女性的潛能也發(fā)揮重要作用?!盵4]
2.在婚姻愛情中暗含對時代的思考
拜厄特在三個時空里為我們塑造了不同的愛情,他們彼此對照,形成了歷史和現實的對話。而通過古今愛情的對比,拜厄特闡發(fā)了她對于時代的思考?!霸谔剿魉枷敕矫娴牟町悤r,拜厄特花了大量的篇幅重點探討19世紀和本世紀知識階層的人在愛情觀和兩性關系方面的差別?!盵5]
羅蘭與莫德、艾什與蘭蒙特都是心靈相通的伴侶,但卻顯示出完全不同的愛情模式。艾什與蘭蒙特在通信中迸發(fā)出愛情的火花,隨后兩人都大膽地在書信、詩歌中表達了這種愛的激情和熱烈,毫無矯揉造作的姿態(tài)。艾什在信中大膽地說,若是與蘭蒙特分開那就是在違抗自然的天性,兩個人的旅行如同伊甸園一般。艾什與蘭蒙特一同在大自然中獲得了嶄新的生命體驗,并獲得了全身心投入的愛情。
而現代的羅蘭與莫德,雖在調查過程中都對彼此產生好感,卻始終躲躲閃閃、躑躅不前,完全不像艾什與蘭蒙特那樣的率真勇敢。他們甚至覺得,某種程度上,這種不確立關系的接觸能夠帶給他們堂皇的平靜感,所以他們也從來不像彼此提及“愛”這個字眼。程倩在《拜厄特<占有>之歷史性的多維研究》中指出了拜厄特借古今對比要表達的思想:“20世紀末期那局促狹小的生存空間,冷淡隔膜的人際關系,陰暗猥瑣的人物心態(tài),真情匱乏的放浪情欲,無不反映出西方現代文明的衰竭和沒落。在維多利亞時代的秩序和理性的反襯之下,當代西方社會的無須和混亂展露無遺?!盵2]116
拜厄特為現代人缺乏浪漫的愛情感到悲哀,于是在《占有》中表達了對維多利亞時代愛情的贊美。在很多事情都被禁止的維多利亞時代,兩位詩人尚能夠勇敢地面對真愛,而自由開放的現代,人們卻失去了愛的勇氣。物化的西方社會窒息了人的自然性靈,人們愛的生命力日漸萎縮,與維多利亞時代熱烈直白的歷史畫面形成鮮明對比。
四、結語
拜厄特在《占有》中為我們呈現了不同歷史時期的婚姻愛情,有平庸乏味的肉體之愛,有刻骨銘心的精神之愛,也有矛盾糾纏的同性之愛。這其中包含了她對于兩性關系的理解。她認為,愛情不只是兩個人肉體的結合,更是精神的契合。在兩性關系中,男女雙方應保持各自的獨立性。此外,拜厄特通過描繪不同歷史時期女性面對婚姻愛情的不同態(tài)度,表達了她對女性在婚姻愛情中生存狀態(tài)的深切關懷。
參考文獻:
[1]A.S.拜厄特,于冬梅.占有[M].南海出版社,2012.
[2]程倩.歷史的敘述與敘述的歷史——拜厄特《占有》之歷史性的多維研究[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
[3]朱海燕.對拜厄特小說《占有》的女性主義解讀[D].山東師范大學,2007.
[4]劉鑫.男女兩性的精神契合——用伍爾夫的雌雄同體理論評安·蘇·拜厄特的《占有》[J].文教資料,2011(18):21-22.
[5]蔣顯文.評A.S.拜厄特的《占有》[J].外國文學,1998(5):8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