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明
[摘 要] 碼頭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引申為圍繞某種特權和利益,熱衷拉幫結派形成具有人身依附性和政治投機性的幫派圈子文化。碼頭文化所形成的“政治碼頭”本質是“利益”碼頭、“腐敗”碼頭,背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原則,對黨和人民的危害不容小覷,必須堅決鏟除。
[關鍵詞] 碼頭文化;政治碼頭;利益堡壘;反腐倡廉;黨內政治文化;黨的建設
[中圖分類號] D26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18)03-0036-03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防止在黨內形成利益集團。碼頭文化本義是指社會中下層圍繞河岸貨運為生的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引申為圍繞某種特權和利益,熱衷拉幫結派,“拉圈子”“認門子”“拜碼頭”,形成具有人身依附性和政治投機性的幫派圈子文化。從歷史和現(xiàn)實的政治觀照中看,碼頭文化所形成的“政治碼頭”本質是“利益”碼頭、“腐敗”碼頭,對黨和人民的危害不容小覷。
“政治碼頭”是結黨營私的“利益堡壘”“群臣朋黨,則宜有內亂”。歷史一再印證的是,結黨必定弄權,弄權必定營私。所謂“碼頭文化”推崇的是扭曲的江湖義氣、酒肉交情,往往是通過拉拉扯扯、意氣用事、兩肋插刀等手段,致使交情變味,搞利益交換,形成歪風邪氣。“碼頭文化”表面重情重義,實則為己圖私;看似心齊團結,實則利益抱團;儼然循規(guī)蹈矩,實則自搞一套。受利益驅使的“政治碼頭”,形成的是以權力為紐帶的利益集團,帶有濃重的商品交換色彩,常見暗通款曲、互攀交情,心思精力聚焦到自身利益獲取和利益輸送上。在觥籌交錯間官商勾結,在權錢交易中賣官鬻爵等非組織活動,其弊害顯而易見。古訓早已警示搞“政治碼頭”的結局:“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王通:《中說·禮樂篇》)
“政治碼頭”是立場狹隘的“自囚之井”?!罢未a頭”坐落在少數(shù)人、小團體、小圈子的立場上,與我黨的黨章和宗旨相對立,定位的是狹隘小我、實惠私利的低級追求,局限于一己一地、一時一事的當下利益,難具寬闊的格局、高遠的眼光。無人民之立場、政治之高度、事業(yè)之大局,只會導致政治立場偏移、價值追求錯位;背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原則,難免墮于私欲膨脹、敗于初心漸變,自絕于黨和人民?!罢未a頭”也無異于坐井觀天、自囚禁錮的政治陷阱?!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陳澹然:《寤言二·遷都建藩議》)。共產(chǎn)黨員一旦屈膝跪拜“政治碼頭”,就會迷失于境界庸俗的“小圈子”,困陷于眼界低洼的“小水井”,難以擔當新時代改革攻堅、復興追夢的偉業(yè)重任。
“政治碼頭”是諂媚特權的“腐化圈子”?!罢未a頭”之所以能形成、坐大,根源在于權力異化,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部門化、個人化、團伙化。將分管領域當成私人領地,將上下級關系看成人身依附關系,將國家資源當成自己的私產(chǎn),將下級干部職工當成“家臣”,在選人用人上奉行“一言堂”。奉行“井水不犯河水”的潛規(guī)則,排斥組織監(jiān)管、群眾監(jiān)督,甚至腐化墮落、為所欲為。同時,一些黨員干部無視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整天琢磨領導和領導路線,以老鄉(xiāng)、戰(zhàn)友、同學、同事等紐帶為依托拉關系、找門路、抱大腿,或搭天線、求官托、尋靠山,熱衷“選邊站隊”“入圈進局”,迷信“朝中有人好做官”,從而“認權不認黨”“拜碼頭掛空組織”。這實質是向權力獻媚,必然滋生貪污腐敗,黨性和人格蕩然無存。
黨的十九大黨章明確規(guī)定,“堅決反對一切派別組織和小集團活動”。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反對碼頭文化和“政治碼頭”,積極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的價值觀。
1.摒棄圖私謀利的碼頭心態(tài)?!罢未a頭”的本質說到底是黨性弱化的立場問題。要堅守黨性原則,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祛除把職權地位視為“個人說了算、他人不能管”的碼頭心理,打消削尖腦袋百般鉆營夢想成為掌權者嫡系心腹的碼頭心機,從靈魂深處祛除碼頭文化滋生的土壤。要堅持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切實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始終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干事創(chuàng)業(yè),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讓人民群眾有飽滿實在的獲得感。
2.破除利益固化的碼頭藩籬?!罢未a頭”的形成往往是政治結盟和權力壟斷的結果,以致于“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都難”,必須“要以更大的勇氣和決心,沖破既得利益的藩籬”。勇于發(fā)起自我革命,在利益和誘惑面前自我凈化靈魂、自我完善人格、自我革新觀念、自我提高修養(yǎng),把特權思想和特權現(xiàn)象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要勇于承受改革之痛,自覺服從大局,擯棄個人主義、本位主義的私念,下決心舍棄借助公權力和政策資源獲取的既得利益;要勇于凈圈斷網(wǎng)拆鏈,凈化交往圈、阻斷關系網(wǎng)、拆除利益鏈,遠離功利、勢利、唯利之交。
3.打破特權驅動的碼頭規(guī)矩。正確認識權力的政治屬性,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明確權力邊界,防范權力濫用,將權力牢牢關在制度的籠子里,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jiān)督,加強對“一把手”的監(jiān)督,驅散“一言堂”的歪風。要純潔黨內上下關系、人際關系、工作氛圍,拒絕消費特權的團伙幫派,不搞利益輸送的“政治碼頭”。要謹記權力來自人民,不是某個人的恩賜,也不是一己的私權特權,心懷敬畏,嚴以用權,將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和職責轉化成情為民所系的黨性磁場,利為民所謀的服務本領,權為民所用的公仆情懷。
[責任編輯:鄒立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