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教學是一項技術與實踐相結合的模式,通過視頻影像、課件等教學輔助工具,讓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并且學生也不單單是聽、記,而是使其參與到教學中,增強了師生之間的課堂交流,打破單一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此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組織協(xié)調能力、互動交流能力。為以后的學習打下了夯實的基礎,有效的提高了課堂的教育質量。
翻轉課堂是在互聯(lián)網與移動互聯(lián)網興起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利用教學音頻,視頻影像等教學工具讓學生們自主的參與其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獨立去思考探究,通過讓學生和老師主導作用發(fā)生轉變的情況下,讓學生享有主動權,主動去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前課后任務,學生通過老師搭建的網絡平臺線上自主學習,獨立去思考或者與其他同學互相探討交流。根據(jù)老師上傳的影像信息自己進行獨立探究。然而這種形式不會占用教師課堂的教學時間,同學可以隨時利用課余時間去查找,瀏覽知識內容。這種翻轉的教學模式讓我們耳目一新,掀起了一股新興的教學浪潮[1]。
目前的公共關系教學還沿用著傳統(tǒng)的考核模式,“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根據(jù)學生的日常出勤率、月考、末考成績、平時作業(yè)完成情況以及平時的上課表現(xiàn)來考量。由于公共關系更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獨立自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然而這樣以出勤率高低、考試成績的分數(shù)好壞、日常作業(yè)完成情況判定學習效果過于片面,是不能全面看出學生的公共關系實踐能力。
現(xiàn)在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學生的課堂理論接受能力,對知識點的理解,課堂內容的掌握,課本知識的熟記,然而這樣的方式方法會讓學生陷進一個我懂了我明白了就好的一個誤區(qū),學生本身根本不了解理論背后的實踐意義,只是一個片面的被動接受知識,并沒有去主觀發(fā)掘,主動研究,獨立思考判斷,并沒有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目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還停留在教師課上教授知識,學生課后作業(yè)。盡管老師借助一些多媒體等教學工具,但是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教師,學生參與的很少,還是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這樣不能夠完全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對知識點的接納也單單會停留在表面的學習上,不能夠舉一反三。并且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對教師與學生會有一個學時、課時的要求。例如,一個學期分配的是32課時,那就需要老師做好提前的知識分配,課時分配,需要有效的在限制的時間將課本中的知識傳授出去,并且學生也需要良好的吸收,這不僅需要老師的一個宏觀調配能力,也需要學生要適應老師的節(jié)奏[2]。
為了更好的讓學生適應老師的教學節(jié)奏,老師一定要系統(tǒng)的有針對的做好課前準備,結合每個學生的特點,教學內容,有分類,有目標的制定課堂教學計劃。
首先要將課堂知識內容進行優(yōu)化分配,將每個知識點進行碎片化、精細化,為學生的課前學習提供依據(jù)。
其次老師要進行資源整合,借助互聯(lián)網的形式做一些音頻,視頻等電子影像作為微教學道具上傳到共享平臺,學生可隨時隨地隨身的去下載閱覽。對于知識難點、疑點有分類的劃分結構。
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以及進展進行跟進。要進行適當?shù)脑儐柵c回訪,增強師生之間感情以及交流。間接的對學生進行監(jiān)督,而這樣不會讓學生引起反感,反而覺得教師關注自己、重視自己,學習起來更有干勁。師生之間平等的進行交流,線上不懂得留言,線下不懂主動溝通,這樣可以快速便捷的將自己遇到的難點反饋給老師,及時認識自己的不足。
由于課前老師已經將知識點以及任務發(fā)到互聯(lián)網平臺上,那么課上老師就會針對疑點難點各個擊破。并且老師也能及時的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在學習能力上的不足以及弱點??梢葬槍π缘慕虒W,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老師由一個主動傳授者,變成了一個課上答疑者,角色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有效的鍛煉了學生在公共關系中的能力,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課上進行互助交流分享。這樣翻轉的教學模式對公共關系教學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公共關系的教學不能單單體現(xiàn)在學習內容上,還得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綜合去培養(yǎng)以及提高學生素質教育,要讓他們在課堂學習的內容在社會實踐中得到有效的延伸,這樣才能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讓學生不斷融合,不斷反思,不斷進步,為以后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3]。
面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如何將學校課堂這個學生大本營利用好,一起和學生守住這片陣地,需要老師、學校長期不懈的堅守。翻轉課堂這樣一種新興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是公共教育系統(tǒng)的一項有效舉措,增加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習興趣,減少了老師的教學壓力,顯著的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公共關系中的實踐性,這樣更有效的推進了教育的改革發(fā)展,寓教于樂,促使課堂的教育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金瑩,席志武,王衛(wèi)明等.國內外翻轉課堂研究的現(xiàn)狀與反思[J].重慶高教研究,2017,5(5):78-87.
[2]劉芳.翻轉課堂“翻而不轉”——基于傳播學的釋疑[J].江蘇高教,2017(5):47-51.
[3]莫永誼,常楓.基于SPOC教學模式的口語翻轉課堂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12):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