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的信息技術開始高速發(fā)展起來,同時也逐漸開始滲透到新聞媒體產業(yè)當中,尤其是在2010年之后,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發(fā)展,各種新媒體逐漸開始出現,并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成為最重要的一種媒體形式,在受眾中的滲透力也極為廣泛。根據最新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國手機用戶已經突破7.6億大關,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與自媒體的使用人數也已經突破了8.2億。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媒體成為新聞報道的重要傳播方式,也成為對人們影響最為強烈的新聞傳播方式。
由于新媒體依托于互聯網,而互聯網具有較為明顯地開放性,因此,不可避免在互聯網時代新聞報道也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尤其是自媒體的出現,使得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方式得到了徹底的改變。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當中,人們對于互聯網新聞的可靠性存在著一定的質疑,而監(jiān)管措施的缺乏也很容易導致輿論災難,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敏感話題的新聞,很容易在短時間內形成負面輿論。從總體上來說,現階段關于互聯網新聞輿論引導的研究與實踐還處于起步階段,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
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由于受到版面與時間的限制,新聞報道在廣度與深度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限制,例如,報紙中所報道的新聞內容往往不夠豐富,而電視新聞在篇幅方面也存在著較大的限制。但是互聯網新聞在豐富性方面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具有較為明顯的提升。首先,互聯網新聞是以網絡虛擬空間為載體,因此并不存在版面與時間的限制,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互聯網新聞在深度、廣度以及時間方面可以得到無限拓展,從而可以極大地提升新聞報道的豐富性。其次,信息技術的出現使得互聯網新聞可以同時采用文字、圖片以及視頻的方式進行傳播,從而進一步提升了其內容的豐富性。這就使得互聯網新聞在情感渲染方面可以具有較為明顯的優(yōu)勢,同時也可以迅速實現輿論塑造與輿論引導。
互聯網新聞輿論的快捷性是其重要特點之一?;ヂ摼W新聞基本能夠實現同步傳遞,網絡評論與上述模式保持等同,通過快速反應模式和先聲奪人模式立足于業(yè)內。另外,網絡輿論形成過程偏向快速化與便捷化,通過小范圍的互聯網新聞發(fā)表能夠擴大輿論范圍,全國和全世界跟帖數量和評論數量皆會顯著攀升,在一定期間內形成重大反響。
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的內容相對較為單一,但是大部分關注新聞報道的受眾都具有特定的目的,但是在互聯網時代,新聞報道的傳播具有多重途經,例如,可以通過互聯網網頁進行傳播,可以通過微信等移動社交媒體進行傳播,這就必然導致受眾范圍變得更加的廣泛,即使人們并不刻意去收看新聞報道,也很容易受到各種新聞報道的影響,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受眾的廣泛性。這就使得互聯網輿論引導所存在的難度大幅度增加,不同受眾在思想觀念等方面都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無法采用統(tǒng)一的引導方式實現輿論的有效引導。
在信息傳播渠道多元化、輿論形成快捷化的互聯網媒體環(huán)境下,如果不及時摒棄保守、回避、封堵的傳統(tǒng)新聞觀念,繼續(xù)對信息實行過度控制,很容易給網絡謠言的滋生和快速傳播提供機會,同時也會引起公眾對主流新聞媒體不信任,導致主流媒體失去輿論引導能力。比如,近年來從孫志剛案、黃靜案、寶馬車撞人案,到高官落馬的眾多案子,基本上都不是主流媒體首先披露。再比如,國內很多敏感事件發(fā)生時,很多人往往在看到國內媒體報道之前,早已從電子郵件或論壇上了解到了整個事件,而這個“事件”當然是西方媒體上呈現出來的“事件”。如果國內事件總是通過這種“出口轉內銷”方式呈現在公眾面前,主流媒體被逐步邊緣化?;诖朔N情況,當前階段政府部門必須要充分認識到主流新聞媒體建設的重要性,通過多種途經提升主流媒體的輿論影響力。首先,在各種突發(fā)新聞事件發(fā)生之后,主流新聞媒體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為社會公眾提供相關資訊,并對新聞事件進行客觀公正的報道,提升主流新聞媒體的社會公信力。其次,主流新聞媒體還需要加大對所播報的新聞事件的審核力度,提升新聞報道的質量,提升新聞內容對受眾的影響力。
在交互開放的網絡環(huán)境中,由于每個人的認識能力和處理信息能力不同,大眾媒體時代所遺留下的“權威性”仍將在網絡新聞媒介中習慣性地發(fā)揮作用。比如,當網絡上出現大量不同議論、爭辯激烈時,人們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聽取權威評論家的意見,希望“意見領袖”為自己答疑解惑。為此,應發(fā)揮好“意見領袖”的作用,加強對輿論的正面引導。應組建一支政治可靠、知識豐富,并熟悉網絡語言特點和規(guī)律的網上評論員隊伍,在網上就有爭議的問題發(fā)表評論,通過實事求是的材料和觀點,以有見地、有主張、視角獨特而富有個性的言論,吸引網民點擊和跟帖,發(fā)現敵對勢力的帖子也要及時揭穿,以此有效引導網上輿論。其次,還需要充分利用專家、學者等權威的力量,定期的邀請專家學者通過新聞媒體就社會公眾關注的問題進行探討,從而吸引受眾的關注,同時也可以將受眾的關注熱點引入到社會民生問題當中。
由于現階段的技術發(fā)展還無法有效實現對互聯網信息的全面監(jiān)控,因此,對于新聞信息的審核依然還需要利用人力方式解決,并且根據現階段的信息技術發(fā)展趨勢,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依然無法有效實現互聯網信息的全面監(jiān)控。因此,建立互聯網新聞監(jiān)督與管理制度就顯得尤為必要了。首先,政府部門需要制定與互聯網新聞傳播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利用法律手段引導互聯網新聞傳播的健康與穩(wěn)定發(fā)展。其次,還需要建立專業(yè)的互聯網新聞監(jiān)管隊伍,實現對互聯網新聞的全面監(jiān)管,尤其是需要加強對微博、微信等社會影響力較大的主流新聞媒體的監(jiān)管,并充分利用其社會影響力,實現對負面輿論的有效引導。
從本質上來說輿論引導的主要目的在于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塑造,同時社會主流價值觀對輿論引導也存在著一定的反作用,在利用社會輿論塑造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同時,也必須要充分利用社會主流價值觀實現輿論的有效引導,具體來說主要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1)在通過互聯網進行新聞報道宣傳時,需要注重價值觀的塑造,例如,在新聞報道的后面可以附加對新聞的評論,引導社會公眾正確認識新聞事件中所體現出的思想觀念;(2)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互聯網新聞報道中的受眾評論進行分析與研究,總結出社會公眾的基本心理特征,并針對評論引導社會公眾的價值觀念發(fā)展。
在互聯網時代新聞報道的輿論引導作用已經發(fā)生了較大的轉變,只有充分認識到互聯網新聞的輿論導向特征,才能建立對應的輿論引導機制?;诖朔N情況,在本文當中筆者對相關文獻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希望能對現階段的互聯網新聞輿論引導有所啟發(fā)。
[1]徐蓉.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 旗幟鮮明彰顯網絡主權——對互聯網管理新規(guī)的把握與理解[J].中國記者,2017,(06):17-19.
[2]范洪濤,丁寅,王建兵.堅持正確導向,增強傳統(tǒng)媒體的輿論自信——4篇報道解析武漢晚報的輿論導向實踐[J].新聞戰(zhàn)線,2014,(09):28-30.
[3]許蓬.電視媒體在微博時代的逆襲——央視新聞官方微博運營策略[J].青年記者,2013,(12):10-12.
[4]王光照,苗丹蕊.提升校園BBS在校內突發(fā)事件中輿論導向效用研究——以合肥某理工大學為例[J].前沿,2013,(06):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