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作出頂層設計和重大部署,這一頂層設計旨在破解當前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為關鍵點和突破口,推動財政資金聚力增效,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zhí)行力。
《意見》提出力爭用3-5年時間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總目標。
全方位,就是把各級政府收支預算、所有單位和部門預算收支、政策和項目全部都涵蓋的預算績效管理格局。將各級政府收支預算全面納入績效管理,推動提高收入質量和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增強財政可持續(xù)性。將部門和單位預算收支全面納入績效管理,增強其預算統(tǒng)籌能力,推動提高部門和單位整體績效水平。將政策和項目預算全面納入績效管理,實行全周期跟蹤問效,建立動態(tài)評價調整機制,推動提高政策和項目實施效果。
全過程,就是把績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預算編制、執(zhí)行、監(jiān)督全過程,構建事前、事中、事后績效管理閉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建立績效評估機制、強化績效目標管理、做好績效運行監(jiān)控、開展績效評價和加強結果應用等內容。
全覆蓋,就是把各級政府的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四本預算全部納入績效管理,同時,積極開展涉及財政資金的政府投資基金、主權財富基金、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采購、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債務項目績效管理。
此外,《意見》為推進這項專業(yè)性、技術性強的改革順利開展,從完善預算績效管理流程和健全預算績效標準體系兩個方面,提出了加強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一是管理流程要涵蓋績效目標管理、績效運行監(jiān)控、績效評價管理、評價結果應用等各環(huán)節(jié);二是標準體系的建立要定量和定性相結合,分行業(yè)、分領域、分層次建立核心績效指標和標準體系。《意見》為有效發(fā)揮預算績效管理激勵約束作用,提出硬化預算績效管理約束的具體措施:一是按照約束有力原則,明確地方各級政府和各部門各單位是預算績效管理的責任主體,項目責任人對項目預算績效負責;二是按照權責對等原則,各級財政部門要建立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和政策調整掛鉤機制,對績效好原則上優(yōu)先保障,對績效一般的督促改進,對低效無效資金一律削減或取消。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性工程,最終要實現(xiàn)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不斷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變預算資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實施效果,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