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前 李賀琳
摘 要:為了解決海勃灣水利樞紐土石壩樁號壩1+388~壩1+604段壩基土層的震動液化問題,地基液化層厚度小于6m采用強夯處理,強夯地基處理施工利用50t履帶式吊車等設備,現(xiàn)場通過不同單擊夯擊能、夯點間距的生產(chǎn)性試驗確定施工參數(shù)后進行規(guī)模施工,經(jīng)質(zhì)量檢測,該施工方法成功解決問題,不僅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推動了施工進度。
關鍵詞:土石壩 強夯 地基處理
中圖分類號:TV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1(b)-0067-02
1 工程概況
海勃灣水利樞紐土石壩壩址位于黃河左岸的烏蘭布和沙漠,全長6371.2m。依據(jù)地形地質(zhì)條件將土石壩分為兩段,其中壩0+493.0m~4+043.3m段采用“粘土心墻土石壩+混凝土防滲墻”型式,即采用粘土心墻砂礫石壩,粘土心墻下接20~40m深的混凝土防滲墻防滲,最大壩高16.2m;壩4+043.3m~6+864.2m段僅采用混凝土防滲墻防滲措施。
土石壩壩基處理措施:地基液化層厚度如小于6m則采用強夯處理(樁號范圍:壩1+388.0~壩1+929.0),液化層厚度如大于6m則采用直徑0.8m振沖碎石樁處理,同時結合棄渣處理采取設置壓重平臺的措施來提高壩基土的密實度。
2 強夯施工方法
2.1 施工參數(shù)
2.1.1 設計控制參數(shù)
(1)夯實深度6~7m。
(2)地基土夯實后相對密度不小于0.8。
2.1.2 單擊夯擊能
經(jīng)生產(chǎn)性試驗確定的強夯單擊夯擊能參數(shù)如表1所示。
2.1.3 夯擊遍數(shù)
根據(jù)地基土的性質(zhì)確定,考慮到本施工區(qū)域地層為砂性土地層,加固深度較大,夯擊遍數(shù)采用二遍,再以低能量1000kN·m,每點2擊滿夯一遍,滿夯夯印搭接不少于夯錘直徑的1/4。
2.1.4 夯擊次數(shù)
根據(jù)本工程區(qū)域地層及處理深度情況,第一遍夯擊次數(shù)為6擊,第二遍為4擊,滿夯次數(shù)為2擊,滿夯后對場地進行平整,強夯處理后地基進行密實度檢測。
2.1.5 間歇時間
根據(jù)以往類似工程地層施工經(jīng)驗,本次施工間隔時間擬定為7天。
2.1.6 夯點布置
夯點位置采用正方形插檔法布置,夯點間距3.0m,分為Ⅰ序和Ⅱ序夯點,具體布置如圖1所示。
2.2 施工工序
(1)施工設備組裝、第一次場地平整。將施工用50t履
帶式起重機、18.6t夯錘維護保養(yǎng),并按照施工方案組裝在一起。將強夯地基處理施工場地平整密實。
(2)測量放樣放夯點。根據(jù)設計施工圖紙,由測量人員進行第一遍夯點放樣,標出第一遍夯點位置并做出標記。
(3)設備就位。50t履帶式吊車、夯錘就位,起吊夯錘并對準夯點位置。
(4)測量并記錄夯擊前夯錘頂部高程。
(5)將夯錘起吊至預先設定高度,首先操作脫鉤裝置,使夯錘自由下落;然后放下吊鉤,再次測量夯錘頂部高程。起吊夯錘,并進行如下檢查:① 檢查夯錘夯擊點中心位移偏差是否滿足規(guī)范小于150mm要求?② 檢查夯坑底部傾斜是否大于30°。
經(jīng)檢查若未發(fā)現(xiàn)上述問題,則繼續(xù)進行該夯點夯擊施工。反之,則應將該夯點夯坑填平后重新進行夯擊;對每一個待夯點連續(xù)夯擊,夯前及每夯一次后用水準儀測量夯錘頂標高,記錄各夯擊次數(shù)下夯沉量及總夯沉量。
(6)按規(guī)定的夯擊次數(shù)及控制標準,完成一個夯點的夯擊,夯擊施工現(xiàn)場照片施工如圖2所示。
每一個夯點按照上述步驟(3)~(6)施工,完成第一遍全部夯點的夯擊。
(7)第二次場地平整。用推土機將第一遍夯點的夯坑推平,并測量二次平整后的施工場地高程。
(8)按照確定的7天時間間隔后,每一個夯點按照上述步驟(2)~(6)施工,逐一完成第二遍全部夯點的夯擊。
(9)第三次場地平整。用推土機將第二遍夯點的夯坑推平,并再次測量平整后的施工場地高程。
(10)滿夯。以低能量1000kN·m,每點2擊滿夯一遍,滿夯夯印搭接不少于夯錘直徑的1/4,將場地表層松土夯實,并測量夯后場地高程。
(11)整理施工工程資歷,并進行單元驗收、評定。
2.3 質(zhì)量檢測
采用現(xiàn)場“灌砂法”取樣+室內(nèi)試驗的方法對強夯后地基進行質(zhì)量檢測,地基土夯實后相對密度不小于0.8,則滿足強夯地基處理設計要求,否則將采取補夯的方式對地基進行加固處理。
最終經(jīng)試驗檢測:壩基地基土夯實后相對密度均大于0.8,達到了設計要求,有效解決了該段壩基地基土層的震動液化問題。
3 實施效果論述
強夯在土石壩樁號壩1+388~壩1+604段壩基地基液化層處理的成功實施,證明了強夯方案對地基液化層厚度小于6m的地基加固處理的可行性,對原初設的振沖碎石樁地基處理方案進行了優(yōu)化,施工效率顯著提高,減少振沖碎石樁約2.6萬m,節(jié)約投資約72萬元,提前為土石壩壩體填筑施工提供了作業(yè)面,實現(xiàn)了加快施工進度與節(jié)約施工投資的雙贏。
4 結語
(1)本工程對于地基液化層厚度小于6m的,采用強夯處理后,地基土夯實后相對密度顯著提高,施工方法簡單、施工工期相對較短,對工程進度加快有推動作用,產(chǎn)生了顯著經(jīng)濟效益。
(2)土石壩樁號壩1+388~壩1+604段壩基經(jīng)強夯處理后,經(jīng)試驗檢測,壩基地基土夯實后相對密度均大于0.8,達到了設計要求,有效地解決了該段壩基地基土層的震動液化問題。
(3)本次強夯地基處理所采用的施工工序即設備組裝、夯點放樣、夯擊、測量每擊夯沉量、場地平整、質(zhì)量檢測驗收等,便于類似工程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閆續(xù)屛.李鋒瑞淺談強夯法處理地基[J].山西建筑,2008(6):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