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簡介】張中行,著名學者、哲學家、散文家。主要從事語文、古典文學及思想史的研究。他是20世紀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與季羨林、金克木、鄧廣銘合稱“未名四老”。
課堂作文自有它的可取之處,我們不只是要利用它,還應該好好地利用它。這樣看,理由是也有一些的。
第一,它是個很好的練功場所。命題千變?nèi)f化,個人意趣也千變?nèi)f化,在一兩千字的狹小范圍之內(nèi),文筆卻可以受到各式各樣的訓練。這種擴大練習領域的好處,主要來自他人命題(假定命題是妥善的),如果不用命題作文的方式,憑個人觀感寫,題材范圍就會小得多。
第二,這個練功場所,從外表看性質單調(diào),都是照題發(fā)揮,首尾成篇;范圍大小有定,每篇一兩千字,好像相當死板。但是,只要能夠練而見功,它就可以擴而充之,靠基本功應付各種情況。譬如說,運用到實際,可以放大,寫大部頭著作;可以縮小,寫備忘錄、便條等。
第三,課堂作文的效果好壞,由許多條件來決定。就我個人而言,小學、中學階段,兩周一次,坐冷板凳,面對黑板上的文題凝思,然后起草,抄清,交卷,當時確實也感到有所負擔,可是后來想想,它多少總能使我領悟到一點什么。
課堂作文有待于改進總是事實。怎么改進呢?課堂作文求改進,就是要化“拘”為“放”。所謂放,我的想法是這樣。
第一,要時時記住,課堂作文是寫作練功的場所,是“備用”,不是“應用”。
1.擴大練習領域。既要練習寫給朋友的信,又要練習寫宣言和社論,練習的花樣多,筆下的技能就會越來越熟練。
2.可以放膽寫,不怕錯。理由用不著多說,因為不是應用,家丑不至外傳,提起筆就不必畏首畏尾。這有如學習書法,初學,可以淋漓奔放,及至有了基本功,求嚴整精煉就比較容易。
這個階段似乎有些亂,不過有個要求,即內(nèi)容層次要清楚,言之成理,表達方面沒有詞匯、語法等錯誤。
第二,通順之后,還要怎樣練功呢?我的想法是,可以試試向高難處發(fā)展,可用的辦法相當多,這里只談兩個方面。
1.可以在寫法的變化中鍛煉巧思。這方面的辦法是數(shù)不盡的,同一個題目,可以練習用不同的寫法寫,如記事的文章,可以一篇按時間順序寫,另一篇不按時間順序寫;說理的文章,一篇用贊同的態(tài)度寫,另一篇用反對的態(tài)度寫;等等。日久天長,我們就會領悟到“文無定法而筆下卻可以有妙法”的道理。
2.還可以在寫法的限制中鍛煉巧思。我們?nèi)绻軌虿毁M力地應付高難度寫作,那么對于沒有限制的日常應用寫作,自然就輕而易舉了。課堂作文中該怎么訓練呢?方式也多種多樣。比如某一題目,偏偏不許按照常規(guī)寫(如題目是“我的老師”,限定不寫人);一篇議論文,要求開頭就提出結論;有些常用的詞語、句式,限定不許用;等等。自然,這類近于文字游戲的練習,要注意不可多用,尤其不可早用,至于處理實務的應用寫作,還須鄭重其事,用最適當?shù)姆绞綄懙摹?/p>
最后提一下,課堂作文是難得的練功場所,練功是為了應用,而應用則不限定在功成之后,也不應等到功成之后。最好是一邊練,一邊用,課堂與外界相結合,那就可以事半而功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