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婷
摘要:中國四大名著之首——《紅樓夢》塑造了各種各樣的女性形象,很多成為文學經(jīng)典。但是從德、才、貌各個方面細細分析,就連曹公最喜歡的人物——林黛玉也有著“缺點”,唯獨薛寶琴是一位集天地之精華、萬物之靈氣,有著自己特殊魅力的女子。在《紅樓夢》的眾多女子中,薛寶琴憑借其與眾不同的特性和風韻,可謂是完美女性的唯一代表。在她的身上可以看出一個女孩所有的美好。
關鍵詞:紅樓夢 薛寶琴 特殊性 美好
眾口一詞真仙女
《紅樓夢》里大觀園中的女子個個都是貌美如花。薛寶琴容貌出眾得更是不同凡響。曹雪芹也揮灑了諸多筆墨對薛寶琴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刻畫和描繪,雖然寶琴最早在第四十九回亮相,亮相的時點已晚于《紅樓夢》全書的三分之一,然而,薛寶琴的亮相仍舊驚艷十足,處于黛、釵、湘之列,其氣質和風韻亦可與她們比肩。
當她手捧紅梅,身著鳧靨裘,靜立于皚皚白雪之中,紅梅與白雪相映,成就了她一生美的寫照。賈母曾問一個問題:“這樣的山坡配上這個人品,又是這件衣裳,后頭是梅花,像個什么?”眾人都說像賈母屋里掛的仇十洲的《雙艷圖》。賈母聽了卻搖頭:“那畫里哪有這件衣裳?人也不能這樣好!”可見賈母對寶琴也是贊不絕口,也可看出賈母的鑒賞能力較高。
才思敏捷真才女
寶琴有著聰穎敏捷的才情,這一點從第五十回《蘆雪庵爭聯(lián)即景詩》充分顯露出來了。該詩共囊括70個詩句,其中,寶琴憑借其才情吟誦創(chuàng)作了13句,黛玉也細細斟酌,才情思涌,創(chuàng)作了11句,然而寶釵則稍占下風,僅想出5句。如果從數(shù)量上進行考量,寶琴居于眾姐妹之首。在此之后,寶琴、邢岫煙和李紋又進行比賽,三人以面前的紅梅為對象,各自創(chuàng)作吟誦詩詞一首。在三人將各自創(chuàng)作的詩詞展現(xiàn)出來后,寶琴又憑借其豐富的內涵、獨到的立意拔得頭籌,在此場比賽中又獲得第一名。這些人當中,寶琴是年齡最小的,所以不光是“混世魔王”寶玉深為嘆服,連日常才華橫溢、心思細膩的黛玉也贊不絕口,甚至是湘云也連連稱贊,二人都飲酒表露欽佩祝福之意。
尤其是第五十一回,寶琴大展才華,其自幼跟隨父親游歷名勝古跡,她秉持對山川的喜愛和懷念,一連創(chuàng)作10首懷古詩,并且每一首詩都蘊藏著一個謎底,喻指一件物品,可謂才思極其敏捷和縝密。自古以來,眾多“紅學”家對其謎底進行深入細致地剖析和考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達成共識,但是這都不重要。因為詩的本身已經(jīng)足以證明寶琴非凡的才華。
見多識廣真達人
寶琴出身于皇商之家,跟隨著父親周游世界,游歷山川古跡,將眾多自然風光盡收眼底。大觀園里的女兒盡管各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但是都局限在這方狹小的空間里,難免視野受到局限。寶琴游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具有了廣闊的視野;她所接觸的西洋文化更是這些閨閣女子所不敢想象的。
這些放到“世界大同”的當下來說雖然不足為奇,但是也不是一般的孩子能見識到的。在當時即使才思如黛玉、寶釵、湘云肯定也沒有見過“西洋畫”“黃頭發(fā)”,也想象不出真真國女孩的容顏。寶琴的一番話,對于大觀園中的女孩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這無疑給大觀園中的女子打開了一扇對外界向往的窗戶,雖然她們永遠也不會有機會出去。
精神獨立真陽光
寶琴和黛玉有著極為相仿的際遇,二人不僅在賈府“寄人籬下”,并且二人的家庭經(jīng)歷也有類似之處,即一同經(jīng)歷了“離喪”之痛,而且寶琴所寄其實是沒有血緣關系的賈府,而不像是黛玉寄居在外祖母家,從某種程度來說她的歸屬感應該更差。黛玉只要想起自己的身世總是凄凄慘慘戚戚,但寶琴從不經(jīng)常傷春悲秋,她有的是帶有一份自然的艷麗與天真,體現(xiàn)出一種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tài)。
同樣的,如果將寶琴和寶釵相互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寶琴多了幾許天真無邪,而寶釵則稍顯世故,從寶琴身上看不到禮教的束縛和轄制,反而能夠尋覓自由灑脫的身影。若對寶琴所作之詩細細品鑒,可以發(fā)現(xiàn),《蒲東寺懷古》的創(chuàng)作與《鶯鶯傳》息息相關,而《梅花觀懷古》的創(chuàng)作亦有一定的淵源,此詩借助于《牡丹亭》的相關意境和內涵,不僅闡揚懷古的情愫,而且也彰顯了寶琴對愛情的熱切期盼,烘托其對自由愛情的熾熱之心。這也是大觀園中的女孩想都不敢想的。
活潑灑脫真性情
寶琴相較于黛玉的小性子,她的心胸寬廣;相較于寶釵的圓滑世故,她處事周全卻有著本心;相較于湘云的大大咧咧,她嚴謹卻不拘謹;相較于探春的薄情,她豪情漫天;相較于迎春的懦弱,她正直大氣;相較于惜春妙玉的清冷,她更近乎人情;相較于王熙鳳的謀利心機,她更清純淡然……她的真摯性情與黛玉最為相似,都反對世俗的虛偽,都將功名利祿置之度外,但可貴的是寶琴沒有黛玉的凄凄慘慘戚戚。她與寶釵是姐妹,但是差別也很大,曹雪芹對寶琴有著獨到、與眾不同的評價,在其看來,“寶琴年輕心熱”,可以看出作者對寶琴的性情別有一番喜好;與此同時,脂評曰“四字到盡,不犯寶釵”,可見寶琴在眾多點評者心中亦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在大觀園中,寶琴的加入,不僅增添許多生命力和活力,也仿佛在意蘊豐富的山水畫中,增添了許多若隱若現(xiàn)的層次感,有了層次,才能顯示出大觀園的多方層面,才能讓讀者看后,除了掩卷嘆息外,還能透過云層看到一絲光線??梢哉f,薛寶琴是大觀園另一道淡雅清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1]曹雪芹.紅樓夢[M].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
[2]朱江瑋.試論薛寶琴的文化審美意義[J].紅樓夢學刊,2008,(03).
[3]劉謙功.試析薛寶琴形象的異質性[J].紅樓夢學刊,2013,(03).
(作者單位:威海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