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紅艷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閱讀和思維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影響。文章圍繞語文教學,就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簡要分析: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設(shè)置疑問、引發(fā)學生的探討,讓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有效性;閱讀能力;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05-0054-01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需要語文教師高度重視。然而,在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制約了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因此,對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分析研究也就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一、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的閱讀欲望不夠強烈。要想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然而,因為學生的年齡較小,閱讀范圍較為局限,思維能力也較弱,這就影響了他們的閱讀欲望。因此,面對全是文字的閱讀文本,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就很難提起來。許多學生通過走馬觀花的方式迅速瀏覽閱讀文本,只能夠了解閱讀文本淺層的含義,不能夠?qū)ξ恼逻M行深入的理解。
(2)教師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在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都習慣于用一套流程來進行教學,如有些教師先讓學生快速瀏覽文章,然后對文章進行段落劃分,再讓學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最后讓學生回答問題。這種教學流程就使得閱讀課堂教學非常枯燥、沉悶,禁錮了學生的思想,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
二、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1)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要想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學生對教師所講述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之中,否則一切都將無從談起。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在《沉香救母》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法,先在課堂上放一段《沉香救母》的視頻,通過這個動畫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對接下來教師所要講述的內(nèi)容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主動參與到學習之中,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記憶,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2)設(shè)置疑問,引發(fā)學生的探討。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適當設(shè)置疑問,以引導學生加入到問題討論之中,通過不斷討論來加深他們對文章的理解。例如,在《木蘭從軍》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shè)置疑問:“在那個時期,為什么作為女孩子的花木蘭要替父從軍?” “你從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中領(lǐng)悟到了什么?”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到課文閱讀之中,然后當學生對文章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再讓他們?nèi)ニ伎冀處熕O(shè)置的問題。與學生盲目閱讀相比,帶著問題去閱讀的方法無疑更具實效性,能夠讓學生快速掌握到文章的寫作思想,了解到文章的大概內(nèi)容。尤其是在探討過程中,學生們各抒己見,將自己的觀點與看法表達出來,將閱讀課堂推向了高潮。例如,有學生說他從木蘭從軍中領(lǐng)悟到了木蘭的孝心,有的學生說他感受到了木蘭的勇敢,還有的學生腦洞大開,猜想為什么花木蘭女扮男裝從軍那么久都沒人看出來。總之,教師要設(shè)置疑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然后再引發(fā)學生圍繞相關(guān)的問題進行討論。這樣能夠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3)讓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在閱讀教學中,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延伸,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課本上的文章有限,所以教師可以開展課外閱讀,以拓寬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要實現(xiàn)這一點,就需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不斷的閱讀,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閱讀能力都會有較大的提升,同時能提高寫作能力。為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加強課內(nèi)外閱讀的聯(lián)系。在小學教材中,有許多文章都是從一些名著中摘錄的,教師可以加強課內(nèi)外閱讀的聯(lián)系,通過課內(nèi)閱讀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例如,教學《李廣射虎》一課時,在講述完課程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搜尋李廣更多的事跡。李廣,人稱飛將軍,他究竟做出了多少功績才贏得這個稱號,才得到那么高的贊譽呢?請同學們?nèi)フn外搜尋一些李廣的事跡,然后下節(jié)課上臺來進行講述。這樣一來,許多學生就會紛紛投入到課外閱讀之中。另外,教學《臥薪嘗膽》一課時,在講述完這篇文章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搜尋更多關(guān)于勾踐的事跡。通過不斷的引導,學生就會逐漸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興趣。第二,開展閱讀活動。教師要在班級內(nèi)部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今后的閱讀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例如,可以開展“故事會”“朗誦競賽”等,讓學生將自己所觀看的名著講述給其他同學聽,由于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就會被這個活動吸引,進而主動地去觀看課外書籍。
三、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要設(shè)置疑問,引發(fā)學生的探討;要讓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如此一來,在不斷的積累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程艷平.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09).
[2]陶莉.增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性的幾點思考[J].基礎(chǔ)教育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