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佳娜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相關配套閱讀材料、其他圖書、報刊、工具書……”教科書中的插圖也是很重要的課堂教學資源,蘊含著大量的信息。翻開課本首先映入眼簾的必定是那一幅幅生動、有趣的插圖,它們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能夠使學生在感興趣的狀態(tài)中進入學習。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插圖這種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直觀有趣的學習中感受語文的魅力。
統(tǒng)編本小學語文教材與人教版教材相比有著很大的變化,其中最令人欣喜的是插圖的變化。統(tǒng)編本教材的編者賦予了插圖新的生命,將單一而分散的圖片繪成了蘊含故事情節(jié)的插畫,讓靜態(tài)的圖片變成了動態(tài),使學生的思維也靈動了起來。
不少學生在學齡前就閱讀了大量的繪本,他們對繪本的喜愛程度不亞于玩具。因為繪本中那一幅幅生動有趣的畫面講述了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學生喜歡繪本帶給他們的精神享受。統(tǒng)編本語文教材的編者正牢牢抓住了學生的這種心理,利用學生對圖畫的好奇心來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激情,讓他們通過編故事來學習新知識。
拼音學習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不少學生進入小學階段的第一道“坎”。如果教師能靈活運用課本中的插圖,將會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預習是學習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插圖開展預習“三部曲”——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首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中有哪些事物,它們在哪里干什么,讓學生對圖片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其次,讓學生將要學習的新字母認一認,記住其樣子。然后,讓學生在本課的插圖中找出與新字母形似的事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上記號。最后,引導學生想一想為什么要將字母和這些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將抽象的拼音教學與形象鮮明的插圖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學生更形象地學習抽象的拼音字母。
課前預習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這也為后續(xù)的教學鋪墊了基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摸索出了一套利用課本插圖教學拼音的有效方法。
1.觀察法
善于觀察的學生比其他學生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因而,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尤為重要。那么,如何讓學生拿到一篇課文后就會對文中的插圖進行全面仔細地觀察呢?
上課前教師可以先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讓他們說一說自己課前觀察的收獲。如學習拼音字母d t n l時,有的學生說看到圖片中有一個小女孩撐著傘,一個小男孩在敲架子鼓;有的說小女孩手中的傘柄像t;還有的說小男孩手中的鼓棒像l……就這樣,在你一言我一語的對話里,學生不知不覺發(fā)現(xiàn)了插圖的秘密。教師的引導是一種無形的暗示。教師要提示學生注意觀察插圖與拼音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學生在認真的觀察和理解中,自己學習拼音。
2.知識滲透法
插圖是對課文內容最簡明扼要的提示,學生通過插圖可以將拼音字母的音和形結合起來。其實,在課前預習時學生已經能找出插圖中與字母形似的事物,教師在課上只需做一個歸納,每一位學生就基本都能找全。但這僅僅是學生對字母外表的認識,接下來還得讓學生叫出字母的名字,音形對號入座。
教材編者巧妙地將插圖中事物的音和形有機結合,如學習z c s時,可以發(fā)現(xiàn)刺猬弓著身子像個c,而刺猬的“刺”讀音正是cì。由此,教師可以編順口溜:熊老師寫字zzz,小刺猬學習ccc ,蠶寶寶吐絲sss。學生邊讀邊在腦海中呈現(xiàn)畫面。由于抽象的拼音符號被插圖賦予了形象感,學生的學習有了畫面的支撐,這樣,學生就能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新知識。
3.故事演練法
統(tǒng)編本教材中的每一課拼音都配有獨特的插圖,相比人教版教材每個字母對應單獨的畫面,統(tǒng)編本教材更多采用的是情境式插圖,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是一種組合形態(tài)。基于此,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插圖并結合新學的字母創(chuàng)編故事。
如學習《z c s》一課,可以編這樣一個故事:早上,熊老師在上語文課,他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大大的z,嘴里還念著口訣“像個2字zzz”。下面的小刺猬們端坐著像個c,他們聽得可認真了,紛紛跟著熊老師讀“像個2字 zzz”。然后,他們學著熊老師教的方法,工工整整地在紙上寫了個z。窗外的蠶寶寶也聽著熊老師的課,嘴里卻讀著sss,真是個調皮的孩子??!……學生的想象力是無限的,他們有很多的奇思妙想,會創(chuàng)編出各種生動有趣的故事,但只要緊扣插圖內容都應該給予鼓勵。因為這是學生自己認知的過程,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
當然,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演一演這個故事。學生們在編排故事、演練故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新字母的音和形,可謂一舉多得。
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順利完成課內的學習任務,而且也要為他們搭建展示的平臺,鼓勵他們參加利用插圖進行的各種學習活動。通過活動的設計和參與,讓學生復習鞏固所學,使得學習充滿趣味性。
組織課內插圖描繪。學完新的字母,教師可以將課堂預留的10分鐘還給學生編排故事。課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插圖編口訣。如學生手指刺猬,嘴上讀著“像個半圓ccc”“小刺猬學習ccc”“彎彎的身子ccc”……他們將自己對插圖的理解編為順口溜,這正是對插圖最簡潔的描繪,也是熟記拼音的一種方法。學生在自娛自樂中會將新知識掌握得更加扎實,
布置課后插圖創(chuàng)編。如學完《z c s》一課,可以讓學生回家后模仿插圖展開想象畫一畫。有的學生會在小刺猬身旁畫個像z的小板凳,讓蠶寶寶也坐到教室里來聽課,太友愛了;有的學生在草地上的葉子旁畫了一只小兔子,探出半個腦袋張望著教室里的小朋友,那露出的小小腦袋正像個c,可愛極了;有的學生在大樹的分枝上畫了一條條彩帶,窗外的風一吹,彩帶飄起來,形狀如同一個個s,真漂亮……學生天馬行空的畫讓我驚嘆不已。
組織開展插圖繪畫展、插圖集冊等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現(xiàn)自己學用插圖的才能,增強自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如可以開展“我是小小畫家”比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給參賽者一些拼音字母,讓他們串聯(lián)成一個小故事并以圖畫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這其實是對學生的一種考查,只有將字母的音和形熟記于心才能將其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圖畫中。這樣的比賽既新穎又不乏教育意義,是學生復習拼音的好方法,也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一種檢驗。
(作者單位:浙江紹興市樹人小學)
責任編輯 楊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