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廣播公司3月25日報道,原題:盡管承諾增加可再生能源用量,但中國仍難以戒除用煤習慣中國的煤炭消耗量接近其他國家的總和。但如今,中國正擔當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領袖。但有人質疑中國能否如愿以償。
在中國煤炭產業(yè)腹地大同,太陽能板已遍布目之所及的山頂。這個被稱為“領跑者”的試點項目的成功,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中國以多快速度、在多大范圍推廣光伏能源。參與管理的蒲成軍(音)說,該項目具有改變該地區(qū)的潛力,“(當?shù)兀┠茉春徒洕Y構將被調整?!?/p>
大同當?shù)厣鐓^(qū)已被猖獗的采煤業(yè)嚴重破壞,僅有少部分農田仍能用于農業(yè)生產,許多曾依賴煤炭資源的村莊已廢棄。但蒲相信,太陽能將使當?shù)剞D運。
中國表示要成為最大可再生能源投資國。如今太陽能和風能分別約占中國發(fā)電總量的2%和3%,更多項目在規(guī)劃中。但問題是,此類電力的很大一部分未能進入(國家)電網(wǎng),且受到仍提供中國3/4能源需求的煤炭“排擠”。煤炭產業(yè)在中國根深蒂固,許多商界精英從中獲取巨額利益。專家說,煤炭文化是(中國)不易改變的難題,“(地方)許多就業(yè)、收入和GDP增長都依賴煤炭產業(yè)?!?/p>
許多外省的大型可再生能源示范項目,距離東部急需能源的城市和工業(yè)中心太過遙遠,而輸電線路和電網(wǎng)尚未升級到能夠使用這些電力。盡管狀況正改善,但中國目前生產的可再生能源中仍有20%被棄用。另一問題是成本。與煤炭相比,可再生能源依然昂貴。
中國能否把自身重塑成清潔能源領軍者,將取決于其能源改革效率及以多快速度改變煤炭文化。但隨著中國公眾渴望擁有更清潔、安全的未來,通常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他們或將成為國家能源轉變的最大推動力。▲
(作者馬修·卡尼,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