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玉仁
忻城縣大塘初中 廣西來賓 546200
各個學科的課程標準如今都鮮明地體現(xiàn)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所尊崇的根本宗旨為推進素質(zhì)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初中英語學科的老師,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不能僅僅滿足于上好課、傳授好英語知識和技能,還要響應號召突出英語教學的人文性,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始終貫徹在英語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勿再將學生看作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將學生看作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使用者,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yǎng)教育,實現(xiàn)多元目標的全人教育,使初中生在英語學習中習得語言、提高英語能力的同時不斷提高人文素養(yǎng),使其高尚的品質(zhì)得以形成,使其人格進一步健全,使其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使其成長為能夠承擔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高素質(zhì)接班人和建設者。那么,初中英語教師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yǎng)教育、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呢?下面筆者就此總結一些做法。
教師不僅負責傳授知識,還擔負著培養(yǎng)未來建設者、接班人以及社會人的重任。初中英語教師要想在英語教學中更好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yǎng)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就要先正其身,不斷強化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提高人文素養(yǎng)教育能力,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只有英語教師對英語課本進行精心的研讀,才能對英語課本的內(nèi)容進行精準的把握,方能了解編者的意圖,對其中所蘊含的深度進行挖掘,把握住潛在的細節(jié),才能對文本有更加具體且深入的感知,才能對此有自身的理解,并基于此對教學設計加以優(yōu)化,使精妙的教學設計在英語課堂中得以充分的實現(xiàn),進而使學生饒有興趣地參與到英語課堂活動中,并逐漸形成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進一步增強他們英語學習的信心。
開展好英語教學的最基本條件就是教師的英語語音、語調(diào)具有正確性。如果教師的英語發(fā)音不正確,則其所開展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將注定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在這種情況下更別提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實施了。因此,英語教師要注重強化自身的“正音”訓練。與此同時,英語教師還要不斷拓展對英語文化的涉獵范圍,在英語教學中結合教學進展?jié)B透一些禮儀文化、交際文化等,在吸引學生興趣的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視野的拓展,幫助學生鑒別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使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逐漸提高。
教師讀書、評書的目的不只在于豐富其人生閱歷,使其知識結構得以完善,還在于使教師的文化底蘊得以進一步夯實,使其人文素養(yǎng)、人文精神得以提高,這樣將不僅利于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還利于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yǎng)教育。因此,教師可以多涉獵本專業(yè)的書籍以及其他領域的書籍,善于從書中汲取精華,不斷夯實自身的人文底蘊。
傳授給學生語音、語調(diào)、語法等方面的語言知識不是英語教師的教育教學目的,要想讓學生將英語這門課程學好,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也要引導其對文化背景加以了解,使學生可以了解將英語作為母語的外國人看待同一種事物的態(tài)度,了解他們的思想、習慣,了解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之間的差異性,使其可以對具有文化內(nèi)涵的語言現(xiàn)象進行深刻的理解,使其洞察中西方文化差異性的能力得到提高,使其國際意識得以形成和增強。例如,講授有關圣誕節(jié)的課文時,教師可以結合“中國圣誕節(jié)流行送蘋果”的現(xiàn)象,告訴學生一些西方人圣誕節(jié)的相關背景,使其正確了解圣誕節(jié)的真正來歷、過圣誕節(jié)的正確打開方式,使學生可以全面了解西方節(jié)日,加強學生對西方風俗習慣的了解,使學生多元文化素養(yǎng)得到培養(yǎng),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各種優(yōu)秀文化的包容和尊重,使其國際視野進一步擴大。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采用英語與人進行交流、交往。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diào),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語法知識的掌握,還要指導學生進行英語口語練習,使其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英語口語學習的過程中也要滲透一些文化知識(如禮儀文化、交際文化等),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西方思維的差異性,使他們的語言文化意識得到增強,使其語用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例如,中國人常用“你好”“吃了嗎?”“到哪兒去?”等打招呼的用語,無需對方對此做出具體的回應。但是外國人對“吃了嗎?”這種寒暄語有不同的理解,他們有可能將其誤解成“如果自己沒吃,可能對方要邀請自己去吃飯”。對“到哪兒去?”這種寒暄語外國人也有不同的理解,他們有可能將其誤解成對方未尊重自身的隱私,會對說出這樣話語的人有反感情緒。
在英語教學中會傳授給學生大量的英語單詞、英語句型,英語教師應當提高敏銳識別能力,善于挖掘其中的人文因素,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英語單詞、句型,使其人文素質(zhì)得以潛移默化的發(fā)展。如傳授給學生“give thanks for”這個英語短語時,除了進行必要的語法講解,鼓勵學生以此造句外,還要引導學生體會到其中所蘊含的“感謝”“感恩”之意,引導學生學會感恩。這樣在英語教學中就可以潛移默化地發(fā)展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
初中生正經(jīng)歷人生觀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其人生觀的形成造成巨大的影響。作為一名優(yōu)秀合格的教師,應當承認和尊重學生個體發(fā)展所具有的不平衡性和差異性,應當寓情于教育教學中,尊重學生的情感和人格,善于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立之以信、見之以范,以此密切師生關系,潛移默化地開展人文素養(yǎng)教育。如當學生針對所提出的問題給出有所偏頗的答案時,不要立即讓學生坐下,否定其答案,而是應因勢利導,鼓勵其思考,引導其說出正確的答案。當學生對所給出的答案提出不同意見時,教師不要直接否定學生的想法,而是要尊重和肯定學生勇于質(zhì)疑的行為,多給其一些鼓勵,并鼓勵所有學生對該學生提出質(zhì)疑的問題答案進行討論、交流,尋求最佳的答案。教師這樣風細雨般的教育將有助于密切師生關系,可以讓學生獲得自尊和自信,使其在學會求知的同時學會做人、做事,使其人文意識得到增強。
總之,作為新時期的初中英語教師,不能僅滿足于做好英語知識的傳授,更要善于結合英語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在英語教學中滲透和實施人文素養(yǎng)教育,注重塑造精神靈魂,使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實現(xiàn)教育教學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