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梅
梅州市梅縣區(qū)實驗幼兒園 廣東梅州 514787
我們老師要有“生活德育”意識,認識到德育教育內(nèi)容來自幼兒的日常生活,并滲透幼兒的整個生活。離開了幼兒的一日生活,來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堅持做到在活動中育德、生活中育人,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游戲玩耍等生活的各個方面,才能行之有效。如:孩子主動幫助同伴時,教師要善于及時抓住孩子的發(fā)光點,及時表揚孩子,通過正面引導,起到榜樣的作用;對孩子爭搶東西、打架等行為時,教師及時引導幼兒討論,這樣的做法對不對,為什么?應該怎樣做?討論的過程也是學習和提高認知的過程,通過生活中幼兒親身經(jīng)歷的小事,幼兒印象深刻,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在日常生活中的抓住契機進行德育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徑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效果也是最顯而易見的。
在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還必須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充分運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事例,讓幼兒在具體事例的分析中分辨是非,即好與壞、對與錯,假如是我又該怎樣做,從而達到進行德育教育的目的,例如:有一次小朋友去喝水,佳彤小朋友故意用雙手把住口杯架,結(jié)果一堆小朋友堵在飲水機前,影響其他小朋友拿杯子喝水,小朋友推推擠擠又不安全,我走過去,不急著批評佳彤,而是請小朋友來分析評價,佳彤這樣做,對還是錯?為什么?應該怎樣做才對,小朋友都積極發(fā)言,指出佳彤錯在那里,能預見會出現(xiàn)的后果,許多小朋友都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整個過程,我沒有過多的說教,而是運用事例,從幼兒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讓他們分析討論,引導他們體驗不良行為造成的后果,然后再教育孩子懂得怎么做。從“老師要我這樣做”的意識轉(zhuǎn)化為“我應該這樣做”,做到像春雨潤物細無聲一樣,在不知不覺中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品德等方面的教育,讓德育教育達到水到渠成的“自我教育”的效果。
合理利用社區(qū)資源,拓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空間,通過實地參觀和親身體驗,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遠比坐在教室里老師說教的效果要好。比如愛祖國的教育活動中,我們?nèi)⒂^了駐地部隊,觀看了解放軍叔叔的宿舍、一些武器,還看了他們表演、操練,看到解放軍叔叔整齊的床鋪,威風凜凜的操練表演,博得小朋友陣陣掌聲,好多小朋友還說,長大了我也要當解放軍;在“我愛勞動”的活動中,帶孩子去超市參觀,近距離了解阿姨是怎樣為我們大家服務的。通過參觀、參與和體驗,讓幼兒更直觀了解叔叔阿姨的工作,體會叔叔阿姨為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付出了辛苦的勞動,從而讓幼兒學會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學會尊重他人。
幼兒園德育教育不可能脫離家庭教育獨立完成。幼兒園老師必須與家長通力合作,步調(diào)一致,才能有良好的效果。新時期,小朋友個性突出,家長的喜好也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我們幼兒園的教師必須更新觀念,用什么樣的方式方法來取得家長的支持,從而實現(xiàn)步調(diào)一致。
首先要提高家長的參與性,就是在幼兒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激發(fā)家長的參與意識,改變過去工作中存在的誤區(qū),即單純強調(diào)讓家長配合幫助幼兒園矯正幼兒的不良行為,把有缺點、毛病多的孩子推給家長的做法。這種你說我做的指令性行為,會引起家長的抵觸情緒,他們會想:孩子送來幼兒園,就是要通過老師的引導教育,讓他們不斷改正缺點,學到知識,一遇到問題,就推給家長。家長處于被動的地位,他們心里肯定是不樂意的,這樣的家長工作是無效的。假如我們老師把過去的單向交流改為雙向交流,增強家長的參與感,老師可以從我要你做,變我們一起來做,從我認為應該這樣做,變你認為該怎樣做,我們一起來想辦法等。如:針對爭搶玩具的問題,老師在班級博客中,分享名師名家的家庭教育經(jīng)驗、心得,家長會在看文章的過程中,對于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引起深深的思考。還有就是通過家長開放日,提供家長們集中和老師互相探討的機會,讓全班家長討論分享家庭教育心得,這樣,家長們互相學習,互相借鑒成功的經(jīng)驗,家長們自己的經(jīng)驗、方法也更容易在家長間溝通,從心理上也樂于接受,成為主動的教育者。家長的積極參與,是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的最好教育形式,是促使家長自覺地與幼兒園的教育保持一致的有效途徑,實現(xiàn)家庭與幼兒園德育的步調(diào)一致。
未來的社會是一個人才競爭的社會,我們老師必須加強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讓幼兒擁有誠實守信的優(yōu)良品質(zhì)、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堅韌的意志力、樂觀的性格等等,讓這些良好的德育品質(zhì),為促進幼兒良好個性化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實現(xiàn)幼兒各個方面健康發(fā)展,讓每位孩子都成為優(yōu)秀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