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利雄
摘 要 傳統(tǒng)習作教學講評以老師“單打獨斗”為主,剝奪了學生的主動權(quán)。問題是不夠及時,效率低下。習作的評改在教師評價后就結(jié)束了,學生是否修改習作,通過教師的評改,學生是否提升了習作能力,教師沒法確定?!芭喪d,增刪五次”的修改習慣鮮見于學習中?;诖?,本文從小學習作教學中批改的現(xiàn)狀出發(fā),探討如何以生為本,讓學生對習作自主地修改。
關(guān)鍵詞 以生為本;以評導改;同學互改;授之以漁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1-0223-01
思索:習作批改之現(xiàn)狀
很多教師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把習作收上來,然后自己盡心盡責地認真批改,把學生習作中的錯誤之處一一改出來,希望學生能從中得到修改經(jīng)驗。但發(fā)下來學生第一關(guān)注的只是分數(shù),很少進入大腦思考一下自己習作的不足之處。這種完全代替學生批改習作的教學方法雖然盡到了教師的責任,但還不是最有效的修改習作的策略。我們首先要明確我們讓學生修改習作的目的是什么?葉圣陶說:“修改文章不是什么雕蟲小技,其實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得更正確,更完美?!憋@然,語言是思維的表現(xiàn)形式,修改文章是調(diào)整學生語言思維最好的方式,把習作中凌亂的思維、錯亂的語言片段重新組合,形成明白通暢的細想。對修改習作的重要性,于漪老師也說:“要修改,就要動腦筋,這就鍛煉了思維能力、聯(lián)想能力、想象能力,把思維不嚴密,判斷欠準確的地方改過來,觀察欠細致欠深入之處彌補過來,智力就獲得發(fā)展?!?/p>
策略:以生為本,引導學生對習作自主地修改
一、以評導改,挑戰(zhàn)自我
學生是習作的主體,同時也是修改習作的主體,教師要把習作修改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他們主動發(fā)現(xiàn)自己習作中存在的錯誤之處,然后主動修改。當然,小學生由于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語言表達能力相對欠缺,讓他們發(fā)現(xiàn)錯誤相對困難。在他們自主修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話或書面等方式給予必要的指導,逐步過渡到讓學生完全自主修改的程度。
初始階段,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習作作出一定的修改,但是絕不會逐字逐句地一一修改,畢竟,這樣的修改對學生而言全無意義。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修改習作的權(quán)利首先應屬于學生本人。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挑戰(zhàn)書”的形式進行,在“挑戰(zhàn)書”中告訴學生他的習作有什么問題、用什么方式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并給出一些解決的提示建議,這樣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也就是在修改過程中再次運用習作方法和規(guī)則,以起到鞏固強化。
二、同學互改,共同進步
教師批改習作是從成人的角度去看學生的習作。而作為同齡人的學生,他們在看伙伴的文章時會產(chǎn)生更多的共鳴,也會有與老師不一樣的感受和建議。因此,在習作教學,筆者還鼓勵學生在自評自改的基礎上進行互相批改。比如,某位學生把自己寫的一句比喻句“在茫?;êV?,我最喜愛玉蘭花,白玉蘭是東莞的市花,它那雪白雪白的花瓣顯得格外高雅,仿佛雪花一樣?!狈旁诎嗉壵故景逯校瑢W們在回帖時都給出了相當中肯的建議。由此,該生對自己的比喻句作出了修改:
在茫?;êV?,我最喜愛玉蘭花,玉蘭花的顏色多種多樣,有白色,有粉色,還有紫色……玉蘭花不但顏色好看,而且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形態(tài)也各不相同:遠遠看去,玉蘭花像是隱藏中綠葉中的滿天繁星;從玉蘭花的上方看,它像個搖籃;從玉蘭花的側(cè)面看,它又像是個玉杯。玉蘭花真是美麗極了。
學生之間相互評價習作促進了彼此的習作,這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勝心,也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不但修改文章的興趣越來越濃厚,而且習作的自信心將不斷增強,習作水平也將有質(zhì)的飛躍。
三、授之以漁,體驗修改習作的快樂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反復修改,習作中表達欠缺、思路不通、結(jié)構(gòu)不完整、習作主題不突出的問題才能得到改正。自我修改時,教師應事先給學生一個評價的標準,強調(diào)習作評改的基本方法、原則和注意的問題,使學生評價的時候有章可循,避免學生漫無邊際、漫無目的地胡亂點評,避免“灌水”內(nèi)容的出現(xiàn)。為了使“跟帖”評改更有針對性,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習作情況確定一個明確的專題。學生在點評時可以用上恰如其分的表情,比如說一個大大的贊,一個鼓掌、微笑的表情,既是對習作者的鼓勵,也能化枯燥、單調(diào)的評改過程為活潑、有趣。這種作者和多個讀者之間的即時互動交流將會大大提升習作動力,讀者提出的建議和意見也為習作者提供了后續(xù)修改的習作素材和創(chuàng)意;而讀者也會因能夠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得到習作者的采納,而產(chǎn)生“參與創(chuàng)作”的成就感,還會因欣賞同伴的作品的產(chǎn)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最后,教師可以把同學、老師的評語都打印出來,集結(jié)成冊,供學生揣摩、反思、借鑒。
一個人要寫好習作,當然要有長期的生活積累,要有一定的天賦,要追求個性化表達。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的是基本能力、常用技巧和簡單定式,而這些技能是可以通過一定的策略訓練來獲得的。因此,習作教學就是要在反復的習作和修改實踐中,幫助學生將習作知識轉(zhuǎn)化為技能,促進習作技能的自動化操作,從而提高習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林崇德主編.發(fā)展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洪宗禮.讀寫結(jié)合,相輔而行[J].中國教育報,2008(2).
[4]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