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司 吉
(南京市二十九中,江蘇 南京 210000)
意大利位于歐洲南部亞平寧半島,三面臨海,境內(nèi)多山地、丘陵,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夏季悶熱,而丘陵山坡有涼爽的海風吹拂,晚上有山林的冷風[1]。意大利造園藝術(shù)在14世紀文藝復(fù)興時期開始復(fù)蘇,人們渴望古羅馬時期的生活方式,開始在風景秀麗、地形高差豐富的山丘和適宜居住的丘陵山坡建造庭園,將景觀與山地環(huán)境相結(jié)合,連續(xù)幾層臺地形成不同景觀。采用歐洲唯美學思想作為創(chuàng)意靈感來源,注重嚴謹、對稱、秩序理性主義思想,以“自然服從秩序”為原則,創(chuàng)造了規(guī)則幾何、秩序井然、均衡對稱的唯美、悅目的視覺享受景觀。突出常綠樹,少用鮮花,重視水景應(yīng)用,善用噴泉,形成獨特的“臺地園風格”,開啟了居高臨下的景觀視覺。對西方各國造園影響深遠,并成為了歐洲園林體系的鼻祖[2]。
由于16世紀意大利的財富和權(quán)利掌握在教會手中,最大的群體是紅衣主教,庭園的發(fā)展與紅衣主教就有很大的關(guān)系,他們一心向往做基督教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教皇,競爭取決于他們的影響力、財富和文化,證明方法就是建造令人驚嘆的庭園。當他們競爭教皇失敗時,轉(zhuǎn)而將全部身心投入到了自己庭園的擴建與完善。意大利最著名、最具有代表特色的三座莊園:法爾奈斯二世(Cardinal Alessandro Farnese Ⅱ)建造的法爾奈斯莊園(Villa Farnese)、伊比利托(Ippolito)建造的埃斯特莊園(Villa d’Este, Tivoli)以及蘭特莊園(Villa Lante)被人們所熟知,這些庭園最初都是紅衣主教基于展示自己而營建[3]。
庭園的要素左右對稱布置,軸線自建筑的中軸延伸,并且是庭園主軸。在面積較大的庭園中通常有兩條垂直主軸,或者多條與主軸垂直或平行的副軸。庭園中花壇、平臺、水池作為“面”景觀要素被軸線從中心穿過,園路、階梯、斜道、綠籬等“線”形與園亭、雕塑小品等點狀景觀對稱分布在主、副軸線左右。
臺地是意大利庭園的最大特色,人工將山坡改造成不同高程的平臺,其寬度隨坡度越陡而變窄,長度依據(jù)地勢范圍,數(shù)量依據(jù)山坡的坡度。坡度越緩,數(shù)量越多,并在多層臺地中存在一條明顯的中軸線[4]。臺地景觀是平面與立面緊密結(jié)合的一種造園形式。與建筑臨近的臺地,其平面呈規(guī)則的矩形,遠離建筑則形式多樣,有的呈抽象曲線形狀。臺地的前立面是人們視線主要集中的地方,因此,通過洞府、壁龕、噴泉、瀑布、欄桿、花瓶等多樣要素塑造景觀,在高差越大的臺地立面會營造越為復(fù)雜與豐富的景觀要素。低層的臺地范圍較大,是主人舉辦社會活動的空間,高層的臺地適合人們俯瞰花園和眺望遠方。布蘭迪尼莊園是非官方的私家別墅花園,借助山體泉水與坡度建造的臺地園,造型景觀奇特,其立面有噴泉、雕塑、欄桿,是動態(tài)、繁雜、富麗堂皇的巴洛克式臺地景觀。
意大利臺地園中的水來自阿爾卑斯山積雪融化,都為自然山泉,利用不同高程的平臺與平臺差創(chuàng)作不同水景,水通過地形高差產(chǎn)生的不同壓力,形成不同的水景,再現(xiàn)自然界各種形式的水景,直瀉而下的瀑布、巖洞滴水、急湍的溪流、噴發(fā)的水柱等,豐富多彩的水景形成中軸線貫穿全園。
3.2.1噴泉
意大利庭園中最初的水池為規(guī)則幾何形式,到巴洛克時期增加了華麗、復(fù)雜的要素。所有的水景都與雕塑相結(jié)合,例如,酒杯、貝殼水盤、龍、鷹、魚和小鳥以及龍蝦或螃蟹形的池壁,強調(diào)水的光影、聲響和不噴水時的景觀效果。一些噴泉為跌水式,利用層層果盤承接與溢出水瀑。有些噴泉被隱藏在地面或墻體中,為了使來園的人驚奇和開心,當你漫步在花園時,會被隱蔽的噴泉突然噴灑一身,讓毫無準備的人淋水、興奮,這些噴泉在意大利莊園中被稱為娛樂性噴泉。
紅衣主教埃斯特先后5次建造埃斯特莊園,通過修建市鎮(zhèn)供水系統(tǒng),將三分之一水量截流到庭園中,所有水景沒有任何的機械水泵,完全利用近50 m的地形高差形成水的壓力,通過水務(wù)技術(shù)處理水流,制造了形式多樣、噴水高低不同的500多處水景,園中交相輝映,噴泉使埃斯特莊園被稱為百泉宮。
3.2.2水階梯
水階梯是在連接不同高程臺地的斜坡中設(shè)置的一種水景觀,池壁形似龍蝦、螃蟹、鏈結(jié)、海豚,池底設(shè)置圓形水盆,水流在寬窄不一的水階梯中跌宕奔流而下,華麗的穿越兩側(cè)的綠色林廊,不僅有視覺效果,而且還有潺潺的水聲。蘭特莊園18級龍蝦水階梯,設(shè)置在第三、第四個高程連接斜坡上,模仿山間溪流的水階梯景觀。另一方面,莊園主人利用龍蝦隱喻花園建設(shè)為人類做出了貢獻。法爾奈斯莊園海豚水階梯,在每對海豚的嘴部收縮水池形成“合”水面,身體和尾部的優(yōu)美曲線形成“開”的水面,從上而下的水流開開合合一路撞擊海豚池壁,產(chǎn)生浪花奔涌而下,聲音像歌劇一樣生動。布蘭迪尼莊園家族紋章圖案圓柱螺旋形水槽。水流經(jīng)過水槽及水階梯,層層跌落。
3.2.3水聲
意大利庭園精心而巧妙地使用水的聲音,形成既美觀又實用的聲景觀,具有美學和治療的作用[5]。庭園中利用機械裝置使瀑布和噴泉產(chǎn)生鳥兒歌唱、槍聲、喇叭聲等不同的聲響,利用水聲形成音樂的旋律,強烈刺激置身庭園人們的感官,使人們在聽覺上將庭園景觀與更大的自然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意大利庭園水聲增強了空間的活潑性,使游人在游園過程中持續(xù)感到高興、愉快而印象深刻,并由此恢復(fù)了身體活力,也使心靈得到凈化。埃斯特莊園的水聲有轟鳴滂沱,有喧囂有低吟,形成一處水的唱鳴。庭園中的水風琴,用不同水聲奏出風琴樂聲。另外,庭園的百泉路長約為150 m,5年時間完成,沿山坡等高線設(shè)置三層沒有水泵輔助的噴泉與水渠,三排100個小噴泉水,其速率、節(jié)奏、聲音完全一致,像一件樂器在莊園中奏響。
意大利雕塑最早主要放置于教堂中,到了15世紀雕塑才成為花園的一種裝飾部分,成為臺地園中比較重要的元素。一般設(shè)置在道路十字交叉中心、轉(zhuǎn)角、柱廊、壁龕、建筑內(nèi)等位置。放置雕塑的壁龕形式一種是與柱體結(jié)合,并形成柱廊,一種是在建筑或墻體立面凹處的巖洞中,這樣的放置形式具有強烈秩序感,為庭園增添了前所未有的優(yōu)雅感。布蘭迪尼莊園最高層臺地立面壁龕,里面是陶土人像。
最初庭園主人把有價值的收藏品放在花園里展示,后來雕塑風格深受古羅馬神話影響,河神、水神、森林之神、阿波羅、黛安娜等主宰自然的神,這樣的雕塑像能給人們帶來健康、財富和美麗,裸露柔軟、豐滿或性感的人類形體雕塑也能使藝術(shù)家尋求靈感。因此,神像雕塑被主人放在園中。雕塑也是一種象征符號,布蘭迪尼莊園流水劇場中英勇的赫拉克勒斯象征布蘭迪主教在得意的駕馭著海洋,肩負世界的阿特拉斯代表克萊門特教皇。
雕塑具有更深層次的象征性,人們通過直觀欣賞不能理解其深刻含義,所以需要了解莊園建造背景。例如,埃斯特莊園內(nèi)的百泉臺有深刻含義,噴泉石雕的題材有鷹,小船,方尖碑等等。鷹是埃斯特家族的族徽,小船象征教皇皇位,方尖碑象征教廷權(quán)威。排列方向和水渠流水都指向羅馬,代表流向羅馬的三條河流。主人一生5次爭奪教皇位置,卻都失敗,因此,羅馬是主教一直想去做教皇卻始終沒有去的地方。在百泉臺的盡端為半圓形水池,柱廊環(huán)繞,周圍布置了劇場、廟宇等小建筑,模擬羅馬市鎮(zhèn)。表明園主人不能在羅馬當教皇但能把羅馬搬到自己庭院里的思想。另外,莊園內(nèi)還有千乳泉象征自然之母以及先知牽著天童的噴泉。蘭特莊園的“星雕塑”噴泉,年輕運動員高高舉起象征著蒙塔爾托主教家族姓氏的“阿爾托山”。
意大利莊園內(nèi)的建筑采用磚石材料,空間封閉、形體沉重,與周圍的山林環(huán)境難以協(xié)調(diào)。莊園內(nèi)的植物一方面種植圖案化和幾何模型化,外觀則與規(guī)則的建筑呼應(yīng),另一方面本身的自然屬性和林地環(huán)境相一致,兩種特征使植物在庭園中起到了融合作用。植物形式依據(jù)與建筑的距離從近至遠分別采用規(guī)則種植修剪幾何圖案式、規(guī)則種植自然生長式、自然種植自然生長式,逐漸融入進周圍的森林。
由于文藝復(fù)興時期幾何、數(shù)學、美學等自然學科發(fā)展快速,人們追求幾何圖案美,植物種植原則“準確性間距,筆直性行列,規(guī)則性角度”,將黃楊和柏樹等耐修剪的植物“圖案化”,雕刻修剪成圓柱、圓錐、多圓柱塔等幾何體,隨著技術(shù)的發(fā)展修剪成各種人物和動物的立體形象。平面形式不再局限于簡單的幾何形狀,而是將植物種植修剪成復(fù)雜的花紋圖案、家庭徽章、姓名等,增加了俯瞰的觀賞效果。
意大利造園師將植物作為建筑材料運用,將規(guī)則的植物種植組合種植成墻垣、廊道、拱門等綠色建筑,起到營建空間、分隔空間、阻擋視線的作用。在露天劇場中還充當天幕、側(cè)幕。在高大的綠墻中,還可修剪出壁龕,內(nèi)設(shè)雕像。綠墻也是雕塑和噴泉的良好背景,尤其是白色大理石雕像,在綠墻的襯托下更加突出。
喬木的種植成列或成排,給人們整齊的視覺效果。多株植物規(guī)則式種植采用“梅花”的排列方式,梅花形由五棵樹組成,其中四棵組成一個方形,第五棵位于中央[6]。最初是應(yīng)用在農(nóng)業(yè)上的古代種植布局方式,后來橄欖林和葡萄園,以及意大利別墅中的柑橘、酸橙、檸檬、香木櫞等植物也采用這種形式種植?!懊坊ā钡牟季挚梢允姑靠脴浍@取最多的光照和空氣。另外,人們從四面八方多個角度欣賞樹木都是成行成列,符合規(guī)則臺地園的景觀要求。羅馬帕拉蒂尼山的法恩斯阿尼園采用梅花形式種植香木櫞,美帝奇莊園的盆栽檸檬也是這樣的種植。
最有特色的植物是柏樹和傘松。具有圓錐形樹冠的傘松在庭園中做背景,生長迅速具有垂直美的柏樹經(jīng)常列植,營造整齊的效果。以冬青、月桂紫衫常綠植物叢植或修剪作為圍邊綠籬,栽植柑橘、檸檬、油橄欖作為點綴裝飾,落葉的懸鈴木、楊樹栽植在庭園外圍,花卉植物較少運用。
16世紀的意大利,紅衣主教掌握國家的財富,以興建莊園展示自己的實力,在山嶺中建造意大利特色臺地庭園。景觀在以臺地為特色的基礎(chǔ)上,精心雕刻和營建水景、雕塑、植物,形成有節(jié)奏的對稱軸線布局形式,庭園在山體自然美中突出了人工秩序景觀,形成了巨大的藝術(shù)成就,影響了整個歐洲。
參考文獻:
[1]韓晶.淺談意大利臺地園造園的藝術(shù)[J].綠色科技,2013(7):107-109.
[2]陳武忠.論意大利花園的“第三自然”[J].中國園林,2003(3):48-51.
[3]王南希,董璁.意大利手法主義時期三座花園的對比研究[J].中國園林,2014(4):114-119.
[4]田甜.羅馬城區(qū)歷史別墅園林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
[5][美]阿納托爾·奇基內(nèi).意大利文藝復(fù)興和巴洛克園林中水聲的應(yīng)用[J].朱建寧,譯.中國園林,2015(5):44-49.
[6]霍布豪斯.造園故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