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超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中語文實施互聯(lián)網輔助學習的意義,探討了高中語文互聯(lián)網輔助學習的原則,最后提出了高中語文互聯(lián)網輔助學習的模式與實施策略。
【關鍵詞】互聯(lián)網+;高中語文;學習模式
一、互聯(lián)網+高中語文學習的意義
自從三百年前夸美紐斯提出班級學習的思想以來,分班級的課堂學習一直是學校學習活動的主要形式,這一形式之所以能得到延續(xù)和發(fā)展,有其深刻的內在原因。隨著教育科學的發(fā)展以及人們對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課堂學習逐漸暴露出許多弱點。比如,因材施教的原則,在班級集體學習活動的前提下難以實施;以語言講述為主的表達方式,使得某些學習信息的傳輸與接收遇到困難,學習效率的提高受到局限等等。另一方面,實踐也證明用信息技術完全取代課堂學習的思想和做法同樣是不可取的。因為課堂學習所具有的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直接交流,較之教師完全通過現(xiàn)代化媒體學習,學生通過媒體學習這間接的交流方式,在許多方面仍然有其優(yōu)越性。因此,探討如何在不脫離課堂學習的現(xiàn)實中,合理有效使用信息技術,特別是利用信息技術來改進學習,乃是擺在學校教育者面前的重大研究課題。
二、互聯(lián)網+高中語文學習模式的構建
根據互聯(lián)網輔助學習的定義和特點,以及結合高中語文學科的具體特征,本文認為構建高中語文網絡輔助學習模式應遵循如下原則:
(1)在高中語文學習中,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
(2)語文課堂學習,教師應注重對語文詞匯、語法、各項技巧的講解以及疑難問題的解答;網絡環(huán)境的學習,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提供給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意義和情境,注重開發(fā)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3)學習時間上,以異步學習為主,兼有同步學習;學習方式上,以課堂學習為主,輔以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學習內容上,結合重點和難點,輔以大量相關的學習資源。
三、互聯(lián)網+高中語文學習模式與實施
互聯(lián)網輔助學習開展的初級階段應采用互聯(lián)網輔助學習與課堂學習交替的形式開展,但是這里的課堂學習己經完全不同與以往的教師“滿堂灌”學習。學生剛剛接受高中語文網絡輔助學習這種新的學習模式,或多或少的不適應是難免的,這時,就需要教師把學生召集到一起,對學生反映的困難進行統(tǒng)一講解、統(tǒng)一歸納。此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是需要培養(yǎng)的,他們的自我監(jiān)督、自我控制是需要在教師一定的監(jiān)督下才能發(fā)揮到最佳。所以,教師利用課堂學習時間對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并通過卷面的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查是完全必要的。下面介紹的實施過程是按照網絡學習與課堂學習每周交替進行的,教師可以按照本校的自身條件、學生的自身素質不同酌情調節(jié)交替比例。
傳統(tǒng)課堂授課活動每隔一周進行。教師主要應對之前的網絡作業(yè)完成情況進行回顧和總結,指出學生的共同弱點,并集中講解語文學習技巧。此外,教師可給予學生與網絡作業(yè)形式和數量相同的語文測驗,以保證學生在網絡課堂上完成任務的認真性和真實性。
互聯(lián)網課堂主要分為兩個版塊—學習區(qū)和交流區(qū)。在學習區(qū),學生主要通過在線自主學習和回答問題的方式來完成教師發(fā)布的任務;在交流區(qū),學生將通過在線通話工具,BBS和電子郵件等方式進行師生之間交流、疑難問題的提問與解答,生生之間進行小組討論、協(xié)作學習。
(一)學習區(qū)
在學習區(qū),教師每周更新一次學習任務。學習任務由熱身練習、重點任務、學習小技巧、答案講解以及課后作業(yè)五部分組成。
①熱身練習可作為處理重要任務的開場活動。例如本次的任務主題為環(huán)境保護(environmental preservation),在這一部分,教師可以給出環(huán)境保護的相關背景知識,如歷史、發(fā)展、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和相關名詞術語的鏈接。這樣的安排可以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基本的背景了解,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并且為進一步的深入練習做好常識上的和語言上的準備。教師可在相關鏈接中提供比較簡單和概括性的作業(yè),例如用一句話來概括大意,學生對于本篇文章的感想等等。能夠先進行熱身練習并得出正確結論的同學應該得到適當的加分并進入下一輪重要任務學習。
②重要任務是網絡學習的主要部分。在這一部分,學生將學習由教師在網絡學習系統(tǒng)發(fā)布的學習任務。這一部分的內容主要是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的,例如:家庭生活等。
③學習技巧是在學生完成任務之后的技巧訓練和點撥。以閱讀為例,在此部分,教師可給出基于閱讀部分的相應技巧,如主題句閱讀、猜測詞義、解析長句、跳讀與略讀等等。通過學習這些技巧,學生可以對剛剛完成的作業(yè)進行檢查和回顧。
④答案講解部分應該由教師隨本次學習任務一同發(fā)布,但具有一定的實效性。也就是說在本周,學生將無權查看答案講解,只有在遞交作業(yè)時限過后才有權查看。
⑤在完成本次網絡課堂的學習任務之后,學生己經對與該主題相關的信息、詞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為了進一步強化他們己經掌握的知識,有必要給他們布置課后作業(yè)。該作業(yè)主要是要求學生在網絡上查找與該主題相關的資源,然后在下周的課堂授課時做10分鐘的報告。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可以學會如何通過互聯(lián)網實現(xiàn)自主學習。
(二)交流區(qū)
交流區(qū)的主要功能是促進師生之間和學習者之間的交流。交流區(qū)應設有在線對話工具以及電子信箱系統(tǒng)。在每周固定的時間,教師應上網通過網絡通話工具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與學生進行有關學習方面的交流。BBS系統(tǒng)則是學生在平時提出問題和交流經驗的場所BBS可以分為問題區(qū)和交流區(qū)。在問題區(qū),教師可以設置問題,學生們也可發(fā)帖提出問題;在交流區(qū),學生根據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也可以闡述自己對于語文學習或者學習系統(tǒng)的心得和感受。教師可以在線指導,防止學生跑題,也可以定期進行瀏覽,給學生及時反饋并對自己的課程設置、方式和內容進行相應的調整和修改。以上兩種交流手段是完全公開的,每一位使用者都可以查看所有的答疑和交流內容。而電子郵件則是一種比較私人化的交流手段。如果學生希望與教師進行單獨交流,不希望別人看到交流內容,可以向教師發(fā)送電子郵件,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問題進行回復。
參考文獻:
[1]蔡基剛.高中語文學習:回顧、反思和研究[M].上海:復旦高中出版社,2005
[2]劉潤清.語文教育研究[M].北京:外語學習與研究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