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秋菊
【摘 要】班主任是班級的領導者和教育者,其主要的工作不僅要做到基礎知識教育,同時還要對學生心理做到有效的疏導,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在對班級進行管理時,首先要努力構建師生之間的情感,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保證班級管理的質量。
【關鍵詞】師生情感;班級管理;助力
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下,班主任主要根據(jù)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對班級進行管理,這種剛性的管理模式,不容易被學生接受,而且可能會起到反效果。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現(xiàn)在的教育更加注重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提升師生之間的情感,從而便于班主任對班級進行管理。
一、拉近師生心理的距離——班級管理的奠基石
(一)熟識讓師生相知
構建師生情感要從和學生的初次相識做起,因為人們一般對第一印象都非常看重,這也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洛欽斯所提到的首因效應,所以教師一定要充分抓住第一次見面的契機,在學生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有了好的印象才能為接下來的師生相處,進而相知奠定基礎。這也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班級管理中放下身段,在相處中讓自己的形象一直維持如一,用行動告訴學生,老師定會是益友。比如,在跟學生第一次見面的時候,通過采用詼諧的語言等方式來進行自我介紹,讓學生知道在課上是師生,在課下就是朋友。而在接下來的日常管理中,注重“以人教人”,注意以身作則,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的那樣,“班主任把學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按自己在第一次見面時的自我介紹去做,課下主動接近學生,讓學生在慢慢相處中熟知老師為人。也只有這樣才能慢慢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從而使師生達到相知的目的;也只有師生的心理距離近了,才有師生之間濃厚情感的開始。
(二)理解架起師生溝通的橋梁
學生并不是同樣的一類人,雖然他們統(tǒng)稱為學生,但是他們的思想、性格和興趣愛好都各有不同,作為教師的我們有時從自身立場出發(fā),想當然地為了學生好,而對學生不斷要求,這樣的舉止往往事與愿違,導致師生關系緊張,其實教師和學生都是一個個體,地位是平等的,尤其是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生,他們的自我意識高度發(fā)展,有自己的理想和立場態(tài)度等,根據(jù)這樣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就需要教師像成人一樣對待他,而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去理解他,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齊認為,教師應該像母親對待孩子那樣,以積極愛護的態(tài)度去了解和教育學生。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對每個學生都要做到詳細的了解,然后有針對性地對待每個學生,和每個學生都處好關系,絕對不能采用簡單粗暴的“一刀切”模式。同時,基于對學生的詳細了解可以使班主任更加科學合理地來制定出相關的班級管理方案,確保各項工作可以順利進行,提高班級管理的效果。
當然對于學生的理解,絕對不是簡單的同情和憐憫,而是要和學生真正地做到情感上的交流,對學生的想法做到深入的分析,并且做出合理的評價。在對班級進行管理時,以理解為橋梁,以情感為潤滑,讓自己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自愿向教師敞開心扉,這才便于班級進行管理。
(三)尊重保障師生心心交流
青春期的學生會進入一個特殊的階段,心理學上叫做“心理危險期”。處于此階段的學生往往渴望擺脫教師和家長的束縛、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面對這樣的情況,在班級管理中,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愛默生曾經(jīng)說過:“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钡拇_,如果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那么學生肯定會產(chǎn)生滿足感和愉快感,師生交流更有效,班級管理更有序。所以,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要做到充分尊重學生的合理要求。而這就要求教師能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那樣,“要進入孩子這個神秘之宮的大門,老師就必須在某種程度上變成孩子”。 教師在處理事情時須冷靜,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言行,這樣才能拉近師生“心”的距離,學生才感受到受尊重的愉悅感,才敢對教師說出心里話,才會欣然地聽從教師的教導。如在我的教師生涯中,歷年都能碰到向教師傾吐家庭或生生相處或師生相處困擾的學生,我始終堅信:一個學生不會隨隨便便向一個老師透露自己的隱私。學生會這樣做,是因為他把你當成了他的朋友,我們不能辜負學生,要尊重他,為他保密,并能以一個大朋友的身份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相信一個真正尊重學生的老師一定能讓更多的學生敞開心扉,這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才能使我們的班級管理更有效。
學生都喜歡一個能和自己做朋友,能了解自己想法并能在人生迷茫中給予自己指導的班主任,正有了師生心與心距離的拉近,才會有班級管理的起步。
二、優(yōu)化師生之間的情感——班級管理的推動力
在理解和尊重的雙重推動下,師生情感的建立將為班級管理奠定基礎,可班級管理要在情感構建中穩(wěn)步向前,則少不了師生情感的進一步鞏固,這一優(yōu)化環(huán)節(jié)則必需信賴、寬容。
作為一個大朋友的班主任,他無論何時何地都為學生著想、全心全意地為學生付出,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給予很大的關心,學生也不是木頭人,對于班主任的真心最終會體會到的,也使得他們愿意主動地和教師親近和接觸,逐漸地教師會贏得學生的信任。可以說真心對于獲得學生的信賴,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種信賴關系其實是相互的。學生信賴老師,可以讓老師的各種班級管理工作順利高效地開展。教師信賴學生,也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潛力、責任感和榮譽感,從另一個角度推進班級管理。特別是對于后進生的信任,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更多出人意料的效果,在他們身上經(jīng)常會瞬間發(fā)現(xiàn)一個非常耀眼的閃光點,而這個閃光點經(jīng)常要比一個優(yōu)等生還要耀眼。這就是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學生對老師的信賴,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孩子在老師身上所看到的人道的典范,這些都是基本的,同時也是最復雜、最明智的教育規(guī)則,教師掌握了它就能成為真正的精神導師?!笨梢?,信任對鞏固師生情感,在班級管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信任是一種激勵的情感,而寬容則是一種忍耐的情感。因為學生還只是處在成長的階段,思想和知識水平都容易出現(xiàn)問題,而這些能力并不是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進行彌補的,因此,寬容和諒解對于班級中的后進生管理又尤為重要,比如,后進生之所以為后進,是因為這些學生在學校,總是認識不到紀律對自己成長的作用,總是小錯不斷,經(jīng)常違反班規(guī)或校規(guī)。針對這些學生,如果只是急躁,對他們進行批評,那么學生甚至可能產(chǎn)生逆反心理,最終無法起到很好的效果。這時,班主任應該采用心平氣和的方式,幫助學生分析違反班規(guī)或校規(guī)的原因,而且之后,可以適當?shù)亟o他們一些機會,確定他們是在不斷地改正和進步,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不良習慣不僅得到了改正,也有助于班風學風的建設。當然,對學生進行寬容和諒解時,并不是毫無原則的,其實是寬容和嚴格相輔相成,只有兩者配合,才能取得不錯的管理效果。
三、提升學生對教師的情感——班級管理的關鍵點
在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中心,而學生則是處在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主要是服從命令,這樣的班級管理,教師累,也容易造成班級管理中出現(xiàn)問題,而且也很難營造出一種和諧、輕松的班級氛圍。可見,班級管理的關鍵在于:班主任應該把學生放在班級管理的中心。這就需要提升學生對教師的情感,從而提升學生自身的素質,讓他們可以進行自我管理,因為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孩子們求學的欲望是由教師激發(fā)出來的,假如他們是溫和的,是循循善誘的,不用粗魯?shù)霓k法去使學生疏遠他們,而用仁慈的感情與言語去吸引他們;假如他們和善地對待他們的學生,他們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就寧愿進學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倍嵘龑W生對教師的情感,則脫離不了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
班主任在工作中,應該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關心和愛護,讓學生在學校也能感受到在家的溫暖。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要關心、體貼學生的方方面面,不僅是對于他們的學習、還要對他們的生活和成長做到全面的關心。如學生的情感糾紛、學生的生日等,這些大大小小的事,班主任都要上心,學生事無小事。若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能把關心、愛護學生作為自己的責任,讓學生隨時能感受到班主任的愛,那么無形中班主任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就會變得高大,甚至學生會無形中受班主任的影響,把自己的言行舉行、興趣愛好向其靠攏。在這種班級中,師生關系親密和諧,班風學風良好。而更重要的是,在這種良好班風的影響下,在與學生的相處中,班主任要充分地抓住相關契機,如班會課大膽放手讓學生組織,校運會或藝術節(jié)或茶話會由班干部牽頭組織等,有意無意地把班級管理的諸多技能給予學生,給學生創(chuàng)造學生自治的機會,在班級管理中適時放手,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有了學生對教師的情感進一步加強的輔助,加上班主任在平時樹立的榜樣,班級管理要想過渡到學生自治就會更順利,若學生能自治,有無班主任在,班級班風學風如常,那這樣的班級管理才是最成功的。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進行班級管理中,師生之間情感的構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發(fā)揮著非常大的作用。班主任在開展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注重提高師生之間的情感,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從而保證班級管理工作順利地開展。
參考文獻:
[1]許艷玲.中學班級的管理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
[2]梁志偉.談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