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菡
[摘要] 目的 分析評價2型糖尿病采取六味地黃丸聯(lián)合消渴丸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該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兩組;對照組49例單用消渴丸進行治療,觀察組49例采取六味地黃丸聯(lián)合消渴丸進行治療,對兩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評價。 結果 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方面,經(jīng)積極治療,觀察組改善效果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使用六味地黃丸聯(lián)合消渴丸進行治療具備顯著療效;因此值得采納及應用。
[關鍵詞] 六味地黃丸;消渴丸;2型糖尿?。慌R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0(b)-000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liuwei dihuang wan combined with xiaoke wan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98 cases of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9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single xiaoke wan for treat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combination of liwei dihuang wan and xiaoke wan for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liuwei dihuang wan and xiaoke wan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s obvious, therefore, it is worth recommend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Liuwei dihuang wan; Xiaoke wan; Type 2 diabete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2型糖尿病,即指的是成人發(fā)病型糖尿病,是內分泌科常見的一種疾?。辉谂R床中,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臨床癥狀為多飲、多尿、多食以及疲乏無力等[1-2]。臨床研究表明,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西藥,比如胰島素類藥物以及降糖藥等,雖然能夠起到不錯的療效,但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一些不良反應;因此,不少臨床醫(yī)生建議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中醫(yī)藥物進行治療[3-4]。在該次研究過程中,針對2015年1月—2016年1月該院收治的98例患者,重點提到采取六味地黃丸聯(lián)合消渴丸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納入研究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制定的有關“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且均滿足《中藥新藥治療消渴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有關“氣陰兩虛證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此外,排除非2型糖尿病者、嚴重精神疾病者以及對相關藥物過敏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49例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齡跨度為34~73歲,平均年齡為(56.8±1.2)歲;病程跨度為2~17年,平均病程為(8.7±0.3)年。對照組49例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齡跨度為35~72歲,平均年齡為(56.9±1.1)歲;病程跨度為2~17年,平均病程為(8.7±0.3)年。在一般資料方面,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納入比較研究的意義。
1.2 方法
①該次研究對照組患者單用消渴丸(生產(chǎn)批號:V02120)進行治療,標準規(guī)格為30 g×120丸;在給藥過程中,10丸/次,3次/d,口服。②該次觀察組患者實施六味地黃丸聯(lián)合消渴丸進行治療,其中消渴丸給藥方法同對照組,六味地黃丸(生產(chǎn)批號:14D45)標準規(guī)格為200;在給藥過程中,15粒/次,2次/d,口服。兩組均持續(xù)進行1個月的治療,治療結束后對兩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評價。
1.3 判定標準
在臨床療效方面,將《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作為參考標準,具體療效標準為:①顯效:經(jīng)積極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除,空腹血糖低于7.2 mmol/L,餐后2 h血糖低于8.3 mmol/L。②有效:經(jīng)積極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消除,空腹血糖低于8.3 mmol/L,餐后2 h血糖低于10.0 mmol/L。③無效:經(jīng)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無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下降幅度均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計算公式:(顯效+有效)/49×100.00%。此外,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使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相關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x±s)表示,兩組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n(%)]表示,兩組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在臨床療效方面的比較
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觀察組為95.92%,與對照組的65.31%比較明顯更高,兩組數(shù)據(jù)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前后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方面,治療前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積極治療后,觀察組改善效果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2型糖尿病是內分泌科常見的一種疾病,也稱之為成人發(fā)病型糖尿病,發(fā)病集中于35~40歲,在糖尿病患者中所占比重在90%以上[5-6]。在臨床中,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的臨床癥狀為多飲、多尿、多食以及疲乏無力等[7]。值得注意的是,2型糖尿病采取一些常規(guī)西醫(yī)藥物進行治療,容易出現(xiàn)一系列的不良反應,比如惡心嘔吐、頭暈、困乏等。
在該次治療過程中,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重點提到采取六味地黃丸聯(lián)合消渴丸進行治療。其中,對于六味地黃丸,主要的中藥成分包括熟地黃山藥、山萸肉、牡丹皮、茯苓以及澤瀉等,諸藥奏效,能夠起到滋陰補腎的功效,使得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對于消渴丸,則是一種中西復方制劑,中藥成分包括了地黃、葛根、天花粉以及黃芪等,能夠起到使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作用,進一步達到控制血糖的效果;諸藥奏效的基礎上,可以達到養(yǎng)陰生津及益氣補腎的功效。
該次研究,觀察組采取六味地黃丸聯(lián)合消渴丸進行治療,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5.92%,與對照組的65.31%比較明顯更高;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方面,經(jīng)積極治療后,觀察組改善效果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患者臨床治療過程中,使用六味地黃丸聯(lián)合消渴丸進行治療具備顯著療效;因此,值得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采納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玉平,劉佰潔,陳洪學.益陰降糖1號方治療氣陰兩虛、瘀血內阻型糖尿病腎病臨床研究[J].中醫(yī)學報,2017(9):1625-1629.
[2] 馬翮.生脈散加味治療氣陰兩虛兼陽虛型慢性腎衰臨床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59):135-136.
[3] 胡順金,楊麗,吳幽婉,等.糖腎康對糖尿病腎病氣陰兩虛血瘀證患者血清MCP-1和ICAM-1水平的影響[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17(3):33-36.
[4] 李淑雯.衰老與氣陰兩虛關系探討[J].湖北中醫(yī)雜志, 2004(10):15-16
[5] 盛春華,鄭粵文,南紅梅,等.參杞湯治療消渴病氣陰兩虛挾瘀候的臨床研究[J].長春中醫(yī)學院學報,2000(4):7-9.
[6] 楊思進,尹思源,彭繼紅,等.參麥液治療氣陰兩虛急性病毒性心肌炎60例[J].遼寧中醫(yī)雜志,1997(10):452.
[7] 李秀月,代民濤,鄭小偉.從氣陰兩虛論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J].河南中醫(yī),2012(5):591-592.
(收稿日期:2017-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