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煒
〔關(guān)鍵詞〕水滸傳;解讀;教育啟示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36-0076-02
在“張?zhí)鞄熎盱烈?,洪太尉誤走妖魔”這段楔子之后,《水滸傳》的故事才算正式開始。
在第一回里,出場的第一個人物并非梁山好漢,而是反派角色高俅,而且是生活在社會底層時期的高俅。我們知道,這高俅是整部《水滸傳》中最大的反派。很多梁山好漢被逼上梁山,都與他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guān)系,他是水滸英雄的集體死敵。
為啥一開頭就寫這樣一個人?作者沒明說。金圣嘆倒是有一段精彩評述:一部大書七十回,將寫一百八人也。乃開書未寫一百八人,而先寫高俅者,蓋不寫高俅,便寫一百八人,則是亂自下生也;不寫一百八人,先寫高俅,則是亂自上作也。
可見,這樣的出場安排,是作者施大爺精心策劃的。
書中介紹高俅,有一段很簡潔的文字:東京開封府汴梁宣武軍 ,便有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業(yè),只好刺槍使棒,最是得好腳氣毬。京師人口順,不叫高二,卻都叫他做高毬。后來發(fā)跡,便將氣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改作姓高,名俅。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亦胡亂學詩書詞賦;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只在東京城里城外幫閑。
浮浪破落戶子弟,聽著就不是什么好詞兒。啥意思?就是家庭出身不好,身處社會底層,不務(wù)正業(yè)、游手好閑的壞孩子,十足的問題少年。
可是,書里邊又提到“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亦胡亂學詩書詞賦”。
讀到這里,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是個多才多藝的孩子嘛!小時候肯定上過不少培訓(xùn)班。你看,吹彈歌舞,這是既懂樂器,又會唱會跳;刺槍使棒,相撲頑耍,這是愛好體育,有運動細胞;詩書詞賦,這是有一定文學修養(yǎng)。而且,人家還“最是得好腳氣毬”,這是有很好的足球特長啊。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說,這高俅,那是“渾身的藝術(shù)細菌”啊。我們可以猜測,童年的高俅,即便沒專業(yè)學習過這些技藝,那也肯定上過各種各樣的興趣班。
就像現(xiàn)在很多家長,孩子還沒上學呢,就給報了各種各樣的培訓(xùn)班:舞蹈,鋼琴,繪畫,口才,游泳,珠心算,跆拳道……而且在我們一般人的印象里,一個多才多藝、滿身才華,多種技能在身的孩子,那基本就是個優(yōu)秀的“好孩子”了。
可實際上真是這樣嗎?高俅就是個多才多藝的人,可他卻成了《水滸傳》中最大的惡人。為什么?在對其才華進行了一番描述后,施大爺又寫了一句: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只在東京城里城外幫閑。
也就是說,仁愛,正義,禮儀,智慧,誠信,實干,忠誠,善良,這些品質(zhì),他是沒有的。而這些,才是決定一個人是善是惡、是正是邪的關(guān)鍵。
就憑這一條,別說把毛字旁改成人字旁,高俅就算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圣人之名,也難以洗掉其身上的“浮浪”之本色了。才華,可以給一個人加分。但道德基礎(chǔ)不牢,再多才華也只能做空中樓閣。甚至會成為一個人禍及他人、危害社會的“利器”。
《水滸傳》里,像高俅這樣有才無德的人不止一個。比如朝廷里的蔡京、童貫,市井中的西門慶、黃文炳,等等。現(xiàn)實生活里,這樣的人也不少見。例如前些年開車撞人后殺人的藥家鑫、用硫酸潑熊的清華大學生劉海洋,等等。這些人或才華橫溢,或?qū)W歷很高,卻只因未能守住道德底線而鑄成大錯。
所以,讀這段高俅的身世描寫,我們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今天我們對孩子的教育,重心是不是有所偏頗?
各種各樣的培訓(xùn)班、興趣班報了不少,藝術(shù)的,體育的,學科的,素質(zhì)拓展的,五花八門,琳瑯滿目。我們認為,這就是“素質(zhì)教育”。但這樣的“素質(zhì)教育”營養(yǎng)不良甚至先天不足。這其中,很少或者說幾乎沒有一項內(nèi)容,是針對道德品行教育的。
優(yōu)秀的道德品行,才是真正的素質(zhì)。
未來社會的競爭是激烈的,對一個人才智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一個人來僅依靠才智而忽略德行,卻又是萬萬不行的。古往今來,都是這樣。《世說新語》中說:“德成智出,業(yè)廣惟勤,小富靠勤,中富靠智,大富靠德,小勝靠智,大勝靠德?!?/p>
可是,我們一些為人父母者,根本就沒有對此給予必要的重視。道德教育往往是隱藏在知識、技能的學習過程中的。但我們卻一直在忽視它們的存在,甚至漸漸忘記了這些,實在是不應(yīng)該。
就像金圣嘆在評價高俅時說的那樣:“言子弟則有為之父兄者矣,失教之罪,誰實任之?”
每一個人,都是有父母、師長的。道德教育的缺失,最該問責的是誰?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山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院,濰坊,261000)
編輯/于 洪 終校/肖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