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 要: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主要是以識字教學為主。在課堂上,教師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讓學生“樂學”、“會學”。同時,要拓展識字資源,寓識字教學于生活實踐中,逐步養(yǎng)成學生獨立識字能力,提高識字效果。
關鍵詞:低年級 識字教學 有效性 興趣
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jù)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fā)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yǎng)識字能力?;谶@樣的認識,我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1]
一、根據(jù)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fā)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fā)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如在開課初,教師就演示幾個學生在學前接觸過的有代表性的會意字,形聲字,通過畫面與文字的演變,使學生將自己頭腦中的資源與眼前所見的畫面產(chǎn)生聯(lián)系,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祖國文字奧秘的欲望,對學習識字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例如,發(fā)給學生一些熟字卡片(“大”“人”“干”“木”)和分別寫在卡片上的幾種形態(tài)的“點”,請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說說這些字加上“點”后會變成什么字。如“大”可變成“太”“頭”,“人”變成“火”,“干”變成“平”,“木”變成“米”……[2]
二、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1.利用游戲的形式。 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
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在我們歷史上,有許多人利用漢字演繹出一些有趣的故事,在識字教學中,如果穿插一些講解,不僅可以調節(jié)課堂氣氛,而且能有效地引起和維持學生的有意注意。如“合”字,我對學生說:關于這個字,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學生聽到“故事”二字,頓時神情更加專注。我接著講到:三國時,魏國丞相曹操的部下有一位非常聰明的人叫楊修。一天,曹操與群臣一起商議國事,有人送來一塊大點心。看到鮮美的點心大家都想嘗嘗,可又不知曹操意下如何。只見曹操微微一笑,提筆寫了一個“合”字。楊修一見很快會意了,拿起點心吃了一塊,接著又叫其他的人每人吃一口。同學們,你們知道曹操寫的“合”字是個什么意思嗎?聰明的孩子立刻反應過來:“合”是由“人”、“一”、“口”組成的,曹操的意思就是叫每人吃一口。類似這樣短小的故事確實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識字的樂趣。
2.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來觀看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組象形字,這組字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xiàn)代漢字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xiàn),富有動感的,生動有趣的畫面一定會使學生產(chǎn)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識字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yǎng)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漢字世界的欲望。
3.給字配“畫”,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簡筆畫言簡意賅、形象生動,而且內蘊豐富,給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低年級兒童對圖畫的興趣濃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給生字配上“身體動畫”“思維動畫”,如教學“跳、扔、舉、拍、掃、洗、刷、端”一課時,學生運用想象,給生字配上身體動畫,讓字形在腦海里如動畫般流出來,讓一個個靜止的生字都活起來,初步培養(yǎng)他們的識字能力。給字配“畫”恰當?shù)亟Y合在圖畫與文的巧妙聯(lián)系中,豐富了學生的想象,使學生生動地識字,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三、開拓資源廣識字。
教師應善于發(fā)掘孩子身邊的識字資源,讓孩子走出課堂,讓我們的兒童廣讀生活有字書,把發(fā)現(xiàn)、關注、尋找、比較、交流的樂趣還給學生。讓每一個孩子看到漢字就興趣盎然,就會浮想聯(lián)翩,就會用自己的方式識記漢字。
1.在校園中識字。校園里有著濃厚的文化氣息,是孩子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校的校訓、德育墻、黑板報、宣傳欄都是很好的識字資源,引導孩子們開展校園識字活動,看誰認得多、記得多。走出教室,孩子們通過觀察、交流獲得更多識字途徑,而且很多學過的生字也能在校園中找到影子,使他們識字寫字的興趣更為濃厚。
2.在家庭中識字。利用家庭資源,開展多樣的活動,如:自制識字課本,讓孩子們在家長的幫助下剪剪貼貼,搜集與整理漢字,這種有趣的活動大大激發(fā)孩子們識字興趣,也把識字和生活更緊密結合在一起;也可以和經(jīng)典誦讀相結合,每周一首古詩,或者吟誦《三字經(jīng)》、《百家姓》等既可以鞏固熟字,又可以認識新字;開展我和好書交朋友的活動,讓閱讀成為孩子的生活方式,通過閱讀書目的推薦,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進行系統(tǒng)閱讀,每學期評選出書香少年,書香家庭激勵更多的家長和孩子與好書為伴,共同成長。
3.在社會中識字。生活是自主識字永遠不竭的資源。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把教材向課外延伸,把學生學習生字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把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廣告招牌、商品包裝物,還有各種報刊雜志,這些都可以成為兒童識字的最好材料。讓他們收集起來,剪剪、畫畫、貼貼,就成了圖文并茂的“識字課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收集,整理,編排,還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過程。
總之,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若能根據(jù)漢字的字形規(guī)律,采取多種形式,通過各種教法、各種途徑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較熟悉地掌握所學的漢字,還掌握了識字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快樂樂學漢字。既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又會識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
[2]黃波《趣味識字教學》輕工業(yè)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