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穎森
摘 要:教師工作測評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師資隊伍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利于完善教師聘任制、改進教學及調動教師積極性。據(jù)此,分析了教師工作測評的意義并構建了指標內容及指標體系,并提出了實施方法。
關鍵詞:教師工作測評;指標體系;測評方法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6.070
1 教師工作評估的意義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建設一支具有良好政治業(yè)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wěn)定的教師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根本大計?!蓖瑯拥览?,每一所高職的發(fā)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都離不開教師,教師是做好學校工作,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關鍵。當前高職院校十分關注教師隊伍建設,把它作為學校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也正是體現(xiàn)了對教師這一關鍵因素的重視。對高職教師進行測評,是高職院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步驟之一。要想做好這一項工作,需要構建高職教師工作測評指標體系,并制定測評方法,同時根據(jù)評價效果結合高職院校實際情況進行動態(tài)調整。
建立教師工作測評指標體系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建立教師工作測評的指標體系是教師工作評估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而且?guī)в袥Q定性意義的工作,是進行教師工作測評的關鍵,也是進行教師工作的前提和依據(jù)。在測評前必須有明確的教學質量標準。這個教學質量標準既是教學質量必須達到的目標,又是檢驗教學的依據(jù)。如果沒有明確的指標體系,教師教學的質量就難以準確測評。
第二,建立教師工作測評指標體系可以客觀評價教師的工作。 要評價教師的工作價值,必須以教師工作評價的總體目標為基礎,但總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原則性和抽象性的,制定指標體系是為了使目的具體化。只有建立了科學的教師工作評估的指標體系,按照指標體系進行評估,才能客觀地反映教師工作的狀況。
第三,建立教師工作測評的指標體系,就可以將評估對象的整體分解成幾個局部方面或層次加以評估認識。因為教師工作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如果不加以分解而獲得總體的全面的認識是困難的,這種認識也往往只能抓住教師工作的某個方面和個別的特征。相反,利用指標體系把總體認識轉化為各個層次的認識的總和來進行評估,就能提高評估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第四,建立科學的教師測評指標體系,也充分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 科學的指標體系不僅作為教師工作評價的依據(jù),而且使教師能夠按照教學的要求,不斷地將其工作與指標體系進行比較,激發(fā)教師的積極性,最終達到提高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2 高職教師工作測評指標體系構建
2.1 各類評估指標構成教師工作評估指標體系這一有機整體
教師工作評估指標從不同的角度著眼,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第一,按教師工作測評的手段來劃分,可以將教師工作測評指標分為定量指標和定性指標兩種。定量指標就是按分數(shù)作為標度的一種指標,一般具有較強的客觀性。例如對教師要規(guī)定出每周上課的次數(shù)和批改學生作業(yè)的數(shù)量。定性指標是指用評語或者等級作為標度的指標。定性指標也是教師工作測評中不可缺少的指標。例如,對教師的文化理論知識進行評估時,只能用“有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廣泛的文化基礎知識和較高的教育理論水平”、“有較深的專業(yè)知識,狹窄的文化基礎知識和較低的教育理論水平”之類的評語來評價,或者是用“優(yōu)秀”、“良好”、“一般”、“差”、“很差”之類的模糊性語言來對教師工作進行定位。第二,按指標的屬性來分,教師工作評估指標又分主觀指標和客觀指標,絕對指標和相對指標。主觀和客觀都屬于認識論的范疇。所謂主觀指標是指對認識的主體而言,它是指指標制定者從實際中想象出來的,借助主觀認識進行鑒別的一種指標,它雖然來自人們對被測評者的認識,但由于必須通過評價人員的主觀世界認識客觀,因而容易受到主觀臆斷和個人感情的影響;客觀指標是以對人的關鍵行為的描述和觀察作為標度的,它沒有褒貶的色彩,而只是以事實為依據(jù)。絕對指標就是不管什么對象,什么條件和什么測評目的,只用一個測評指標,這樣容易造成評估缺乏客觀性和針對性。所謂相對指標,就是根據(jù)不同的對象,不同條件和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測評指標,以求得客觀、公正和有效的測評結果。例如,對于不同地區(qū)和不同城市的教師所采用的不同的測評指標,就是相對指標。在教師工作測評中,各個層次、各個水平的評估指標之間存在著密切的內在聯(lián)系,它們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相互補充,組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個有機整體就是教師工作評估的指標體系。
2.2 制定教師工作測評指標體系
建立教育測評的指標體系既要科學全面,又要簡單易行,要注意內容和形式應盡量簡化,切忌繁瑣冗長。而教師工作測評指標體系是一項復雜工作,具體包括以下幾項子工作:
第一,訂出教師工作測評的總目標。
第二,教師工作測評的總目標確定之后,再對總目標進行分解,然后逐項進行測評要素的定量定性分析,就可以確定三個級別的指標。把三級指標和評估要素聯(lián)系在一起組成一個有序的整體。
第三, 修正完善指標體系。根據(jù)最優(yōu)化的特點,對三級指標的每個要素進行分析論證,論證制定每個要素的依據(jù)和正確性,最后對每個要素提出明確的質量和內容要求。對于那些不合理的方面要修改或刪除,使指標體系完善起來。
第四, 確定指標體系的權重。實踐證明,對每一個指標賦以適當?shù)臋嘀睾徒⒖茖W的指標體系是同樣重要的。一個指標的權重不僅僅表明了這個指標的重要程度,而且也表明了該指標和評估結果的關系。因此,確定合適的權重對客觀、全面地進行教師工作評估有重大的影響。確定指標的權重有不同的方法,但簡便易行且比較成熟的方法是專家咨詢法。這種方法是通過分發(fā)問題表的形式,讓不同類型的專家和有經(jīng)驗的教師在彼此隔離的情況下填寫,然后經(jīng)過整理匯總、統(tǒng)計歸納等幾輪咨詢,最后專家們的意見趨于一致,從而確定權重,把測評指標、要素以及各自的權數(shù),編好序號排成序列,就構成了指標體系平臺。
經(jīng)過以上四個步驟,便可以完成教師工作測評指標體系制定。一般地說,教師測評的多級指標體系分為測評最終目標、次級目標以及從屬于次級目標的若干子指標。
針對高職教師工作評估這一具體情況,其評估指標的制定需要結合高職院校教學目標和教師的在職條件及工作效益。首先是測評人員對教師在執(zhí)行黨的教育方針,完成教學任務的教育目標上,應具備什么樣的條件而制定出來的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理論知識、教學能力、教學思想和工作作風、教學成績方面的測評指標,這是對教師工作的全面考核;其次是測評人員針對教師工作的某些方面,比如,備課、講課、作業(yè)、輔導、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教學質量、頂崗實習、論文等方面的評價指標。同樣,制定教師工作測評的指標是首先對教師工作評估的目標進行分解,分解出來的各個層次和方面也要盡量做到內涵明確,外延清晰,讓測評人員在評估中有統(tǒng)一的標準,例如,要測評教師的一節(jié)課時,由于一節(jié)課的目標就是要把本節(jié)課的內容所含的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并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根據(jù)這個目標去考慮在效果方面應當包含哪些項目,在職責方面應該包括哪些項目,這樣去分解教育目標一方面不會脫離教育總目標,另一方面也不至于重復或者遺漏。
我們評估的總目標是一般的教學水平,即對教授教學工作的測評,那么我們設計如圖1的評估指標體系。
3 高職教師工作測評指標體系的測評標準
高職教師工作測評的指標體系一般具有:目的性、完備性、獨立性和可行性四個特征。下面逐一進行論述。
(1)目的性。所謂目的性就是要求指標系統(tǒng)中的諸多指標能夠作為評估總目標的評估尺度,度量的結果能夠反映達到教師工作評估標準的程度。也就是要求指標系統(tǒng)要與總目標相一致。這種一致性就決定了評估標準的一致性,因而指標體系的目的性也決定了評估標準的方向性。
(2)完備性。所謂完備性就是指各種指標互相補充、互相聯(lián)系,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指標體系的完備性又有幾個方面的含義,第一,因為每個教師工作測評指標都在一個局面評估中反映了教師工作的目標,所以這些局部評估的總和就應構成對教師工作的目標的全面測評。因此,在設計指標系統(tǒng)的時候,應充分考慮測評總目標的各個局部,不能忽視任何一個評估側面,也就是不能遺漏任何一個重要的評估指標,盡量作到使指標體系具有在全局上反映教師工作測評的功能。第二,在指標體系中,要注意定性指標和定量的合理配置。在教師工作測評中,如果只有定量的指標,而沒有定性的指標,測評就難以取得應有的效果;第三,指標體系中,各種指標之間在相關的質的規(guī)定方面互相銜接、互相一致、協(xié)調發(fā)展,它反映了教師工作測評指標體系的統(tǒng)一性和和諧性。
(3)獨立性。所謂獨立性就是指標體系中諸多指標彼此相互獨立,除非在特殊情況下,一般來說每一個指標都不能與其他指標有蘊含關系,這樣才能使每一個指標具有相對獨立的評估意義。這里之所以提“相對獨立”是因為教師工作測評的因素太復雜,要求數(shù)學上的“獨立性”在實際測評活動中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只能做到盡量地使指標獨立化,盡量地減少指標間的彼此部分包含或彼此相關。
(4)可行性??尚行园瑤壮梢馑?。首先,指標體系既要體系原則又要切合實際,既要統(tǒng)一要求又要符合被評估教師的總體狀況。其次,指標體系中的指標是可以直接測量的,它們能作為測評的尺度。為此,我們可以給測評指標規(guī)定具體的內容,通過直接觀察或調查、測試等手段,獲得具有評估意義的結果。當然,有的指標容易測定,有的指標較難測定。測評指標越細越能反映教師工作,但是,如果太細,不僅增加了計算上的難度,而且還難以看清問題之所在和改進的關鍵之所在。
4 結語
高職教師工作測評的指標體系是否能形成正式草案還須經(jīng)過多方認知,其目的性、完備性、獨立性和可行性是否能滿足教育教學實際的需求還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完善和檢驗。
參考文獻
[1]杜麗麗,方平. 高校教師評價體系定位分析[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5).
[2]唐振平,蔣林. 以人為本構建高校教師評價體系[J]. 教育教學論壇,2011,(24).
[3]陳華. 高校教師評價體系的設計與完善[J].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6).
[4]劉志軍,王洪席,張紅霞.促進教師不斷發(fā)展的評價體系構建[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