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非貨幣量核算研究

    2018-03-22 11:33:44劉耕源
    生態(tài)學報 2018年4期
    關鍵詞:能值核算能量

    劉耕源

    1 北京師范大學環(huán)境學院,環(huán)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lián)合實驗室,北京 100875 2 北京市流域環(huán)境生態(tài)修復與綜合調(diào)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當前政府普遍使用國民經(jīng)濟的貨幣經(jīng)濟核算方法(如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人均收入等)來計算宏觀經(jīng)濟指標。但是在過去半個世紀,由于環(huán)境污染、資源稀缺、生態(tài)退化等問題日益嚴重,人們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經(jīng)濟使用給予了更多的關注。由于傳統(tǒng)的貨幣經(jīng)濟核算系統(tǒng)不能反映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破壞及環(huán)境惡化對國民財富的影響,使得環(huán)境核算(也有文獻翻譯成環(huán)境會計)方法逐漸步入研究者的視野,并很快成為研究自然資源的儲備價值的有力工具。如2010年完成的國際項目“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生物多樣性經(jīng)濟學(The Ec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 TEEB)”就嘗試在生產(chǎn)性經(jīng)濟系統(tǒng)框架內(nèi)以貨幣方式評估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生物多樣性的貢獻。而其核心思想是在做經(jīng)濟決策時,將環(huán)境成本作為經(jīng)濟核算的直接或間接的成本或收益,如常用的綠色GDP,即在貨幣核算基礎上,從GDP中扣除資源耗減成本和環(huán)境降級成本,很多國家都嘗試計算綠色GDP,為此聯(lián)合國于1993年公布了《環(huán)境與經(jīng)濟綜合核算體系(SEEA)》,將環(huán)境因素納入國民核算中,但是由于在實現(xiàn)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困難,加之不夠成熟的實踐經(jīng)驗,使得SEEA在施行過程中往往無法很好的達到預期的目標。

    新古典主義經(jīng)濟學的基礎是在19世紀末提出,被稱為“邊際革命(Marginal Revolution)”。其一般不強調(diào)環(huán)境在經(jīng)濟中的作用,將重點從生產(chǎn)手段轉(zhuǎn)移到市場動態(tài)[1]。新古典經(jīng)濟學家Solow[2]完全將土地從經(jīng)濟生產(chǎn)函數(shù)中去除,確定自然的工作可以被制造資本代替。Georgescu-Roegen[3]駁斥了自然可以代替的主張,并斷言經(jīng)濟學受到熱力學限制的約束和限制。Odum[4]提出了類似的主張,他闡明了環(huán)境工作和經(jīng)濟財富之間的聯(lián)系。在這個時候,環(huán)境對經(jīng)濟的貢獻的估值開始分為兩個陣營:生物物理評估(能量投入、能量投入回報、生命周期分析等)和生態(tài)經(jīng)濟學(條件價值評估法、享樂定價理論、生產(chǎn)函數(shù)分析等),具體方法學參見文獻[5]。因此,新古典經(jīng)濟學原理中經(jīng)濟和環(huán)境的關系完全是脫鉤的,所以在后續(xù)的研究中,如何將人類經(jīng)濟所依賴的自然資源資產(chǎn)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統(tǒng)一進來可能是生態(tài)經(jīng)濟學研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6- 9],這也將會成為現(xiàn)代經(jīng)濟理論的重要分支之一[5,10]。該項研究的主要問題是:自然資本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真正價值是什么?以及如何量化?但在新古典經(jīng)濟學的框架內(nèi),當自然資源富足時,其價值非常??;但是當自然資源瀕臨稀缺時,其價值又開始增加。例如,當自然資源(如土地、淡水、濕地)的豐富量與人類經(jīng)濟活動的規(guī)模相比很大時,我們不會去考慮它們的價值,直到人口的增長與經(jīng)濟活動的加快使得這些自然資源變得很有“價值”。但是這也僅限于那些容易被量化和銷售的資本,譬如土地、森林和淡水資源這些易于被賦予貨幣價值的自然資源。一些資源至今也沒有定價,如清潔的空氣和雨水等。

    在此情況下,更多的環(huán)境核算方法開始主要從物質(zhì)計量角度開展環(huán)境核算,以期打破大多數(shù)以人類為中心框架下的經(jīng)濟學方法的弊端,而新的方法框架進一步關注對人類及生態(tài)有益的生態(tài)服務的價值,即不忽視自然界提供的無關人類的相關服務功能。典型的方法包括:生態(tài)足跡法,即計算生產(chǎn)性土地的直接、間接需求;物質(zhì)流分析法,即計算自然界到經(jīng)濟系統(tǒng)中的直接和隱性物質(zhì)投入;體現(xiàn)能核算法,主要計算全生命周期的累積能量消耗;各種計量經(jīng)濟過程排放物的環(huán)境影響核算法,如IPCC溫室氣體核算、CML2000環(huán)境影響系數(shù)等;以及能值分析法,即計量從生物圈能量運動角度來衡量某物質(zhì)或某系統(tǒng)所需要的所有能量總和。Odum[11- 12]確定了由太陽能、潮汐能和地熱能驅(qū)動的生物圈作為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服務的原始驅(qū)動力的研究,將這些能量核算為太陽能等效能量,并用能值進行可持續(xù)性評估和自然資本評估的核算基礎[13- 14]。上述這些環(huán)境核算方法都能從一定角度反映人類活動對自然資源和環(huán)境的真實載荷,因而得到了學界乃至政府組織的廣泛認可,成為指導和評價環(huán)境績效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工具。這些方法的重點是將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所有部分作為一個包含結構與過程的功能整體,而人類社會經(jīng)濟系統(tǒng)只是嵌入其中的一部分而已。這種研究框架可以精細地核算地球上各個物種獲得自然資源及服務(礦產(chǎn)、化石燃料、生物質(zhì)、水、空氣、文化、信息等)的通量、效率、層級結構及反饋過程,并可看出如何最大程度的提高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經(jīng)濟系統(tǒng)的產(chǎn)出效率。

    1 基于生態(tài)熱力學的環(huán)境核算理論基礎

    能值分析作為環(huán)境核算領域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夠持續(xù)受到廣泛關注的原因是源于它具有一套獨特的理論和方法體系。能值理論和方法是由美國著名生態(tài)學家、系統(tǒng)能量分析先驅(qū)——H.T. Odum,基于其兄弟E.P. Odum無法直觀的表達能量生態(tài)學的苦惱,借助于物理學的電路原理,于20世紀80年代創(chuàng)立的一個新的系統(tǒng)分析理論和方法,它從地球生物圈能量運動角度出發(fā),以太陽能值來表達某種資源或產(chǎn)品在形成或生產(chǎn)過程中所消耗的所有能量,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一般系統(tǒng)的可持續(xù)性能值評價指標體系。實際上Odum家族從20世紀50年代便開始對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學進行深入的研究、追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流,并在20世紀70—80年代提出了一些在當時看來的新概念和具有開拓性的重要觀點,諸如能量系統(tǒng)、體現(xiàn)能(embodied energy)和能量品質(zhì)(energy quality)等,第一次將能流和經(jīng)濟流聯(lián)系在了一起。有趣的是,由embodied energy轉(zhuǎn)變到emergy(能值)是1983年由一位在當時在美國、名叫David Scienceman的澳大利亞的訪問學者將embodied energy這兩個單詞捏合到一起而提出的[15],是一個當時的新詞匯,以至于一段時間內(nèi),能值研究者發(fā)表文章在寫到eMergy這個詞的時候要單獨大寫字母M,以突出和energy這個詞的不同。H.T. Odum隨后又創(chuàng)立了能值理論以及提出太陽能值轉(zhuǎn)換率(solar transformity)等一系列概念,從能量、體現(xiàn)能發(fā)展到能值,從能量分析發(fā)展到能值分析在今天看來在理論和方法上都是一個重大飛躍[16]。H.T. Odum[11]在Science期刊上發(fā)表了題為Self-Organization,Transformation的文章,文中闡述了能值理論,論述了能值與能量品質(zhì)、能量等級等概念的關系[17];隨后在1996年出版了第一部能值專著EnvironmentAccounting:EmergyandEnvironmentalDecisionMaking,這本書可以認為是能值研究領域的第一本系統(tǒng)的代表作,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H.T. Odum[11- 12]在他的文章中將自然資本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確定為財富的真正來源(即稟賦價值視角——Donor Side),盡管當時普遍認為只有勞動和經(jīng)濟資本才是財富的來源(即接收者視角——Receiver Side)。E.P. Odum和H.T. Odum觀點的通常理解是拋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具體物質(zhì)組成、結構特征和連接形式,把能量作為“無差別”的通用“貨幣”,使生命的與非生命的成分連接成為了一個通過能量執(zhí)行生態(tài)功能、反映生態(tài)關系的功能性整體系統(tǒng)。在葛永林和徐正春[18]的文章中也提到了“在E.P. Odum把整個生物圈看作是一個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礎上,‘蓋婭理論’把整個生物圈看作了生命有機體:由所有生物與地球環(huán)境組成的整合的有機整體系統(tǒng)。它們相互調(diào)節(jié)、彼此適應、共同進化?!睢牡厍蛲耆褪沁@些生物聚集在一塊所表現(xiàn)出的社會、生物屬性,以及無意識進化對環(huán)境影響的結果”。這也說明了從稟賦價值視角重新解讀了社會經(jīng)濟系統(tǒng),更深層次明確了“當前的”自然資產(chǎn)和生態(tài)服務實際是生態(tài)系統(tǒng)對資源使用的一種努力和結果,其“過去的”生態(tài)過程經(jīng)歷了長時間“試錯和優(yōu)化”。

    相比較于其他環(huán)境核算方法,能值分析法具有較為明顯的優(yōu)點:它能夠?qū)⑺胁煌悇e的能量、資源、產(chǎn)品,甚至勞務和服務等這種不可比、難合算的項目換算為統(tǒng)一的量綱——“太陽能等效能量(太陽能值,solar emergy)”,這就為環(huán)境負載計算和環(huán)境經(jīng)濟績效的評價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這種合成性的方法是一種定量評估技術,用于確定非市場化和市場化資源、服務、商品和存儲在以給定產(chǎn)品或服務所需的能值中的環(huán)境價值[12]。其次,能值理論是基于生物圈內(nèi)物質(zhì)和能量流動規(guī)律而建立的,該方法基于能量學原理[19],系統(tǒng)理論[20]和系統(tǒng)生態(tài)學[14],在反映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服務的真實價值上,能值更具有說服力。能值分析不僅是環(huán)境核算的重要方法,它對物質(zhì)流動和能量傳遞的細致剖析,也使其成為系統(tǒng)分析和評價的重要工具。它允許量化支持每個流量或存儲的環(huán)境工作量,從稟賦價值視角(donor side)來評估每個資源,而不僅僅是基于人類偏好和市場偶然性。簡而言之,能量被定義為直接和間接支持過程并產(chǎn)生產(chǎn)出產(chǎn)品或服務所需的總可用能量(通常歸一為太陽能等效焦耳,也有的相似研究歸一為宇宙輻射[21])。所有可再生和不可再生、本地和進口的流入(物質(zhì)、能量、勞動、金錢和信息)流入一個清單,并通過名為能值轉(zhuǎn)換率(UEV:Unit Emergy Value)的轉(zhuǎn)化系數(shù)將不直接來自太陽的流動能量轉(zhuǎn)換成太陽能等效焦耳,對該過程產(chǎn)生的所有能量輸入流進行統(tǒng)一核算,最后進行相關性能指標的計算。在評估經(jīng)濟體中,能源供應和經(jīng)濟績效之間的關系由總能源使用量與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GDP)的比值來衡量,以sej/貨幣單位表示。它表示創(chuàng)造一個貨幣財富單位所需的能值投資總量。在能值計算程序中使用該能值貨幣比,以將與勞動和服務相關聯(lián)的資金投入轉(zhuǎn)換為能量單位。能值理論與分析方法被認為是連接生態(tài)學和經(jīng)濟學的橋梁,它能夠:(1)為各種生態(tài)經(jīng)濟系統(tǒng)各種生態(tài)流的綜合分析開辟了定量研究新方法,提供了一個衡量和比較各種物質(zhì)流、能量流、價值流的共同尺度;(2)可以衡量分析整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經(jīng)濟系統(tǒng),定量分析資源環(huán)境與經(jīng)濟活動的真實價值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有助于調(diào)整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經(jīng)濟發(fā)展,對自然資源的科學評價與合理利用、經(jīng)濟發(fā)展方針的制定,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均具有重要意義。

    所以,用生態(tài)熱力學的方法重新理解自然資產(chǎn)及生態(tài)服務功能的產(chǎn)生,可以看出:太陽輻射、地月引力造成的潮汐能和深層地熱是支持地球物質(zhì)和能量循環(huán)、維持生物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始驅(qū)動力。通過循環(huán)過程,生態(tài)系統(tǒng)自發(fā)地保持自身遠離熱力學平衡狀態(tài)。系統(tǒng)的循環(huán)允許能量、物質(zhì)和信息的連續(xù)收斂和發(fā)散,以及高品質(zhì)能量(如化石燃料)與低品質(zhì)能量(如太陽能、地熱能等)在匯集放大過程中的相互作用[22]。經(jīng)濟系統(tǒng)實際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是加速了能量的流動和釋放了新的能力儲存,例如將石油轉(zhuǎn)化為電力和運輸服務、將礦物質(zhì)轉(zhuǎn)化為基礎設施和機械、又將電力、機械和生態(tài)服務轉(zhuǎn)化為教育、娛樂、服務等。所以生態(tài)服務功能的熱力學價值是實現(xiàn)了增強能量傳輸過程穩(wěn)定性的“緩沖器”。為了防止或者延緩資源能源的衰竭,常用一些經(jīng)濟“貼現(xiàn)”反哺低品質(zhì)能源,以確保能量基礎的穩(wěn)定性。例如,在砍伐后重新種植新的樹木、焚燒秸稈并還田以維持土壤有機質(zhì)與養(yǎng)分、循環(huán)可利用的材料等等。

    2 基于生態(tài)熱力學的生態(tài)服務功能核算方法

    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定義隨不同組織和研究人員[23- 26]定義不同。一般的定義是,人們從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獲得的益處。這種定義范圍較廣,即任何來自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益處均可認為是一種生態(tài)服務。“千年生態(tài)系統(tǒng)評估(MEA)”的2005年的報告指出,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對人類社會和人類福祉是有穩(wěn)定的作用[27]。雖然這種觀點主要側重于人類價值觀和偏好(接收者視角),但是MEA研究人員提出的這一整套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體系為進一步評估人與生物圈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起點。MEA文件列出了供應、調(diào)節(jié)、支持和文化功能這四種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這些類別涉及向人類提供產(chǎn)品、調(diào)節(jié)人類所依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支持提供服務的系統(tǒng)以及增強人們的文化娛樂體驗等:

    a)支持服務(生產(chǎn)所有其他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所需的服務):包括土壤形成、養(yǎng)分循環(huán)、光合作用的初級生產(chǎn)等;

    b)供應服務(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獲得的產(chǎn)品):包括食品、淡水、燃料木材、纖維、生物化學品、遺傳資源等;

    c)調(diào)節(jié)服務(從生態(tài)系統(tǒng)過程的調(diào)節(jié)中獲得的好處):包括氣候調(diào)節(jié)、疾病調(diào)節(jié)、水資源調(diào)節(jié)、水凈化等;

    d)文化服務(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獲得的非物質(zhì)利益):包括精神和宗教、娛樂和生態(tài)旅游、美學、教育、感受、文化遺產(chǎn)等。

    這4項服務是為人類社會提供切實利益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但并且沒有以某種方式支付,因此這些服務應該包括在現(xiàn)有的經(jīng)濟系統(tǒng)中。所以對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的研究不應僅考慮“替代價格”而應該考慮“生態(tài)價格”的概念。生態(tài)價格是對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對社會的總體效益的核算。能值分析是通過單位價值能源消耗量(即國家消耗能值總量與國民生產(chǎn)總值之比),將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能值轉(zhuǎn)換為貨幣,可以得到生態(tài)價格的核算值。能值分析認為一個區(qū)域的GDP產(chǎn)生是本地的各種可更新、不可更新、進出口產(chǎn)品和服務共同作用的結果,借助太陽能值對區(qū)域所有投入的統(tǒng)一核算,可以將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和整體經(jīng)濟系統(tǒng)納入到一個完整的核算體系中,可以用能量單位或者貨幣單位平衡的比較生態(tài)服務功能與總體經(jīng)濟價值,不會產(chǎn)生估值過大的問題(如貨幣化評估常常過高的估計森林的價值)。生態(tài)價格是從稟賦價值的角度更準確地評估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所需要的能量(即從同一片土地提供的多種生態(tài)系統(tǒng)),而不是傳統(tǒng)的支付意愿方法對所有價值的簡單“堆疊”,這涉及到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評估中的“分裂”原則[28]。能值方法協(xié)調(diào)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人們提供的生物物理現(xiàn)實,即為人類提供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價值。將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納入經(jīng)濟系統(tǒng)進行統(tǒng)一核算是至關重要的,這是因為如果還是從經(jīng)濟補貼的角度來考慮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那么在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降低變得限制經(jīng)濟活動之前,是不會感覺到這種稀缺性的增加,這時,對自然資本修復性的投入成本將會遠遠超過生態(tài)服務功能降低前的維護性投入。

    譬如在Brown和Campbell[29]對美國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的計算中可以初步的比較基于能值、能值轉(zhuǎn)換成的“生態(tài)價值”以及用貨幣方法計算出的服務功能的差別(表1)。表中可以看出,他們計算的森林的生態(tài)價值是市場價值的8.2倍,最大的價值提供是娛樂活動(生態(tài)價值排序第一)而不是水資源供給(市場價值排序第一)。而沒有市場價值的生態(tài)服務功能的價值是523億美元。

    表1 能值、能值轉(zhuǎn)換成的“生態(tài)價值”以及用貨幣方法計算美國森林的生態(tài)服務功能[29]

    * 生態(tài)價值的計算是通過前一列的能值量×能值貨幣比(1.9×1012sej/$),這個值是全美能值貨幣比的平均值?!癗/A”指缺乏數(shù)據(jù)導致的只列出計算公式,沒有給出計算數(shù)值;“—”指沒有考慮該項

    當前已有不少能值研究針對不同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開發(fā)了相應的核算方法。這里我們提出使用能值方法進行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核算的6個步驟:

    (1)采用最新的能值基準對研究區(qū)域進行能值核算,這是獲得將使用當?shù)刎泿藕怂阄幕疹惞δ芩枘苤地泿疟认禂?shù)的重要步驟。

    (2)對研究區(qū)域的生態(tài)資本進行核算,該步驟主要是核算產(chǎn)品類供給服務。

    (3)通過開發(fā)區(qū)域系統(tǒng)不同生態(tài)服務功能的微觀模型來確定產(chǎn)生每個關鍵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過程中所需的能值,識別在每個生產(chǎn)過程中的能值投入情況。該步驟主要用于核算支持服務和調(diào)節(jié)服務。

    (4)通過評估現(xiàn)有市場直接或間接為自然服務支付的貨幣金額,例如暴雨容納費用、碳儲存在碳市場中的價格、流域保護的費用、空氣/水中污染物處置的費用等,這種替代價格或者影子價格的方法可以量化一系列生態(tài)價值,相對于計算出與提供的服務相關聯(lián)的能量的量。然后借助步驟一的數(shù)據(jù),進行文化服務類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核算。每種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貨幣價值范圍將通過將服務的能量流量乘以一系列具體的能源與貨幣比來獲得。

    (5)將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價值集成到研究區(qū)域現(xiàn)有的社會經(jīng)濟系統(tǒng)中。

    (6)研究結果將被開發(fā)為標準電子表格,評估人員可以利用該工具進行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評估驗證與比較。

    以2005年計算美國森林系統(tǒng)的生態(tài)服務功能為例進行說明(表2),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遠離市場定價的自然資本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的生態(tài)價值與市場價值差異更大。在有市場的服務功能(如供應服務),生態(tài)價值和市場價值更緊密的一致,除了水資源供應(這種由森林提供的服務對于社會通過基礎設施復制而言是昂貴的)。礦石和化石燃料的生態(tài)價值約為貨幣價值的30—60倍,巨大的差異反映了社會從價格低廉的礦物和燃料中獲得巨大的利益。沒有市場定價的服務功能的生態(tài)價值明顯高于市場價值,如凈化空氣,這可能會隨著人們對大氣污染的敏感程度提高而變化。

    表2 美國森林生態(tài)服務功能的能值、生態(tài)價值以及市場價值(2005年)

    3 對能值方法的批評與近期的改進

    與大多數(shù)其他生物物理環(huán)境核算方法一樣,能值這種運用統(tǒng)一單位進行系統(tǒng)性計量方法的關鍵是生態(tài)資產(chǎn)存量的準確性和能值轉(zhuǎn)換率(UEV)的可靠性。這些觀點構成了早期能值研究者與傳統(tǒng)經(jīng)濟學家之間針對生態(tài)經(jīng)濟學、生態(tài)熱力學和不確定性之間的爭論[30- 33]。大多數(shù)的問題已經(jīng)在過去的十年中得到的解決和回答。但是問題的提出仍然是必要的,也促進了這種基于生態(tài)熱力學方法的進一步改進。而且,正如Hau和Bakshi[31]所提出的,很多的問題,如不確定性、所選取指標的敏感性、量化方法學的選擇等,這些批評同樣適用于經(jīng)濟學方法及這種類似的基于整體論的方法學(如生命周期評價、物質(zhì)流分析、可用能分析等),這就需要這些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共同的努力來進行方法的改進。下面我們選擇了一些針對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的非價值量核算方面的核心問題進行論述。

    3.1 能值基準的不斷更新夯實了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非價值量核算的基礎

    驅(qū)動地理生物圈(geobiosphere,Brown和Ulgiati定義geobiosphere的系統(tǒng)邊界是地表上下各1km;時間范圍是1a)的主要能值流對能值核算方法來說很重要,因為它們是其他流的參照,是建立UEVs計算表格的基準[34]。這個基準的雛形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初,當時只包含了驅(qū)動地球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太陽能;之后在90年代中期,Odum將潮汐動力與地熱能也納入核算,將它們轉(zhuǎn)化為等量太陽能值,從而得出地理生物圈的基準值為9.44×1024seJ/a。隨后伴隨著能值分析的不斷發(fā)展成熟,出現(xiàn)了不同的地理生物圈能值基準[15]。在2000年,利用更好的數(shù)據(jù),Odum在考慮了地球運動的能量吸收后,將1996年的計算值從9.44×1024seJ/a修正到15.83×1024seJ/a[35]。因而,為了保證能值計算的精確性和嚴謹性,在能值核算中需要明確所采用的能值基準值,因為它和能值轉(zhuǎn)換率息息相關,是能值轉(zhuǎn)換率計算的前提條件。所以如果采用Odum修正的能值基準值,那么參考的2000年以前的能值轉(zhuǎn)換率的值就要相應地乘以轉(zhuǎn)換系數(shù)1.68(15.83×1024seJ/a與9.44×1024seJ/a的比值)。另有Campbell在2000年在重新計算了潮汐能之后采納9.26×1024seJ/yr作為能值基準值[36]。2010年,Brown和Ulgiati利用衛(wèi)星測繪等更為先進的技術手段所得的數(shù)據(jù),依照1996年Odum對能值的定義重新計算了全球(即可用能)流值;并采用蒙特卡洛模擬,考慮了來源于地球地熱能的不確定性(總量和在地幔、地殼間的分布)[34]。結果得出能值轉(zhuǎn)換率的能值基準約為15.20×1024seJ/a。蒙特卡洛模擬也是一種應對能值分析不確定性的一種方法。除了值有變化外,能值基準的名稱也有若干種不同的叫法,Brown等[37]將驅(qū)動地理生物圈的可得太陽輻射能、地熱源和潮汐動力合稱為地理生物圈能值基準(geobiosphere emergy baseline, GEB)。2016年,Brown和Ulgiati[38];Campbell[39]均又發(fā)表了最近計算的結果,分別是12.1×1024seJ/a和11.6×1024seJ/a,兩個值很接近,且平均值為11.9×1024seJ/a,若考慮可接受程度的不確定性,則可定為12.0×1024seJ/a(表3)。這個值可以被命名為GEB2016,因為未來仍有修訂的空間,會出現(xiàn)新的GEB值[37]。

    表3 能值基準值組成及三次計算結果比較[38]

    a 在以往的研究中,使用的是UEV,但Brown和Ulgiati[38]提出更合適的術語—等量太陽能比率(solar equivalence ratio, SER);b 類似地,在以往的研究中,使用的是Empower來表示每種源的入流,但Brown和Ulgiati[38]提出更適宜的術語應該是等量太陽能值(solar equivalent exergy);c 括號內(nèi)數(shù)字表示標準差.

    能值基準的單位中的字母J是大寫的,原因是潮汐動力、地熱能與太陽輻射能本質(zhì)是不同的,所以能值基準的量度是等量太陽能焦耳(solar equivalent joules, seJ),而不是太陽能值的單位太陽能焦耳(solar emjoules, sej)[39]。無論采用哪個能值基準,它正如英文名稱“baseline”,是一個基礎基準參照值;Odum在他的書中[12]也寫到,基準值究竟是多少并沒有那么重要,因為能值分析的結果和給定的基準相關,也就意味著可以用系數(shù)進行轉(zhuǎn)換;Ulgiati教授曾將能值基準比喻為地理學中海拔的概念[40]。不過在研究中仍需要選定一種并注意甄別所參考的文獻中的能值基準值。

    在各個學科領域中基礎常數(shù)和標準并不總是恒定不變的,會隨著新的知識而更新;如果能值研究者都能參照一個統(tǒng)一的基準值,那么應用能值方法的研究產(chǎn)出將更容易進行相互比較[37]。這是Brown、Campbell、Ulgiati等能值研究者在2016年對能值基準作出重要更新的初衷,這接近二十年的能值基準不斷更新的過程體現(xiàn)了幾代能值研究者對科學的執(zhí)著與嚴謹。

    3.2 已有大量能值分析在生態(tài)資產(chǎn)和生態(tài)服務功能應用案例可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法參照和比較的可能

    國內(nèi)外能值研究在近十幾年來日新月異,研究者進行了能值理論[41]、方法[42- 45]、基準[12,34- 35,38- 39]、算法[46- 49]、動力學[50- 53]、不確定性[54- 56]等研究;也有學者將能值應用在不同尺度的生態(tài)經(jīng)濟系統(tǒng)結構、功能分析,如城市或區(qū)域生態(tài)系統(tǒng)[57- 67]、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68- 71]、生態(tài)工業(yè)園[72- 73]、自然保護區(qū)[74]、旅游業(yè)[75]以及國家尺度[76- 79]等;在能值與其他方法技術的比較與結合上,能值分析與生命周期評價(LCA)[80- 83]、生態(tài)足跡[84]、地理信息系統(tǒng)[85- 86]得到了較多的關注;此外,能值分析的研究對象還涉及廢棄物處理[87]、建筑物[88- 89]、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90- 95]等。在國家層面上,Odum[96]首先對美國、瑞士等很多國家進行了能值分析,而后意大利(1994)、中國(1994)等很多國家的學者也陸續(xù)開展了各國的能值分析。2002年,佛羅里達大學Brown教授發(fā)布了其計算的134個國家的能值評價結論(2000年數(shù)據(jù)),為區(qū)域?qū)用娴哪苤笛芯康於酥匾幕A,也為全球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的能值評估提供了可在全球尺度比較的參照值。之后在2011年劉耕源與Brown教授一起更新了2004、2008年的世界各國能值核算數(shù)據(jù)。創(chuàng)新地針對可更新能源計算、農(nóng)產(chǎn)品、進出口產(chǎn)品等進行模型修改和重新計算,并更新了最新的能值轉(zhuǎn)換率數(shù)值,使結果的準確性提升。最終形成國家環(huán)境核算基礎數(shù)據(jù)庫(National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Database 2.0)并發(fā)布在網(wǎng)站http://www.cep.ees.ufl.edu/nead/供世界能值研究者使用。

    依照研究對象隸屬于不同的系統(tǒng)類型,能值理論的研究領域劃分以下幾類(表4),分別為:自然環(huán)境系統(tǒng)、農(nóng)業(yè)系統(tǒng)、環(huán)境治理工程、區(qū)域經(jīng)濟系統(tǒng)等。

    表4 能值分析方法現(xiàn)有的研究領域

    3.3 生態(tài)服務功能價值量和非價值量的差異的根源在于從人類中心論到生態(tài)中心論的環(huán)境倫理觀的轉(zhuǎn)移

    現(xiàn)今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人類中心主義是引發(fā)并導致環(huán)境破壞的重要原因,森林的退化就是一個例子。人類中心論可以給出人們之所以伐木的若干種原因:賺錢獲利、建造房屋等,與此同時卻忽視或不顧及林木本身固有的價值和所能提供的生態(tài)服務(影響水循環(huán)、穩(wěn)定土壤性質(zhì)、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由此,不但生境遭破壞,其他更大尺度上的對人類的生態(tài)挑戰(zhàn)也會逐漸顯現(xiàn)[78]??上驳氖?許多和環(huán)境保護相關的觀念日益涌現(xiàn)來遏制人類中心主義占據(jù)主導。這些觀念主要聚焦于人類作為環(huán)境管理者的角色,而這源于生態(tài)中心主義[97]。

    這種管理的角色并不對人類自身特別對待,而是同樣注重全球環(huán)境中的其他生物。這種角色對人類來講也很特殊。但問題在于人類擁有能改變環(huán)境的能力,或許這種改變會是極具破壞性的,因為人類能在一定程度上擁有控制自然中的其他生物的能力。但這種能力絕不能讓人類產(chǎn)生可以駕馭自然界中一切的這種想法;應該提倡的是,人類同自然和諧互動從而促進自然界生物之間維系良好的狀態(tài)[78]。

    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爭論已久。環(huán)保學者和生態(tài)經(jīng)濟學家形成了一個普遍的共識,即經(jīng)濟增長會被“環(huán)境的再生能力和吸收能力”所限,是有極限的。Liu等[98]提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內(nèi)在矛盾,可歸納如下:“可持續(xù)”暗示了能源和資源的全球平均,“發(fā)展”暗示了生產(chǎn)和消費的持續(xù)增長。任何現(xiàn)實主義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定義都應該是減少而不是增加資源的開采和使用,這才是唯一可以使全球平均消費和擴張率下降的方法。這也是我們?yōu)槭裁匆絹碓綇娬{(diào)資源的稀缺性的原因。任何社會經(jīng)濟生態(tài)系統(tǒng),最終的可持續(xù)表現(xiàn)都在于促進人群福祉、政治的公正以及長期的生態(tài)平衡等。

    Stewardship一詞有哲學觀念,尤其是倫理道德層面的含義。它同樣也被用來呼吁人們對環(huán)境倫理的關注。依照以生態(tài)為中心的觀念,人類應該作為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守護者。能值反對人類中心這種觀念,而將人類只是看做整體自然中的一部分,反映了從人類中心主義向生態(tài)中心主義的變遷[98]。能值的生態(tài)哲學是一種整體論的觀念,即生態(tài)系統(tǒng)各組成部分相互作用使整體所具有的結構功能要復雜于各組成部分的單純組合。原文的論述是,“組織層次的一個重要意義是組分或者子集合可以聯(lián)合起來產(chǎn)生更大的功能整體,從而突現(xiàn)新的功能特性,這些特性在較低層次是不存在的。因此,每個生態(tài)層次或者單元上的涌現(xiàn)性,是無法通過研究層次或單元的組分來預測的。這個概念的另一種表述是不可還原性,也就是說,整體的特征不能還原成組分特性的綜合”[18]。

    3.4 從生態(tài)熱力學的視角研究生態(tài)服務功能為從能量的角度提出環(huán)境稅確立了可能性

    Bimonte和Ulgiati[99]指出存在“新的稀缺性”,即生態(tài)支持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不夠用。環(huán)境作為主要資源的來源和作為廢物的匯的能力不像過去那樣是無限的。如果僅考慮進行資源開發(fā)而不關心其對環(huán)境完整性的影響,退化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越來越無法提供基本的生態(tài)服務(水循環(huán)、光合作用、對生物多樣性的支持等)和資源產(chǎn)品(木材、食品、淡水等)。因此,Bimonte和Ulgiati[99]提出了一種基于Odum的能值方法的稅收工具,指出當前基于貨幣化服務功能核算的環(huán)境政策和稅收計劃只專注于對人群收益和損害的部分,并不考慮對整體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貢獻和對全球的影響。例如,當前設置碳稅的目的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實現(xiàn)防止全球變暖,但是大氣溫度的變化不僅僅對經(jīng)濟系統(tǒng)這個單一參數(shù)產(chǎn)生影響,最核心的是會造成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完整性的破壞。而如果目的是解決生產(chǎn)基礎的問題,那么不能簡單的通過限制給定的資源使用來實現(xiàn)。這正如Odum[12]所指出的:“如果從提高效率的意義上說,節(jié)約能源是有益的。但是這種建立在限制燃料使用上的“節(jié)約”的經(jīng)濟體往往會降低其經(jīng)濟競爭力。征收燃料稅有時可以作為節(jié)約能源的獎勵措施,但限制燃料對經(jīng)濟產(chǎn)生負面的放大效應,可能會大于效率的提高”。所以我們設置環(huán)境稅的目的如果放大到實現(xiàn)整體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完整性,那么這種稅收政策將注重生態(tài)生產(chǎn)過程(生態(tài)服務功能)與使用過程(經(jīng)濟過程)的整體績效,而不僅僅是考慮單一資源效率或者排放量。例如Bimonte和Ulgiati在他們的文章中提出建議根據(jù)能值可持續(xù)發(fā)展指數(shù)(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Index, ESI[100])來建立面向環(huán)境完整性的稅收體系。能值可持續(xù)發(fā)展指數(shù)(ESI)既考慮了經(jīng)濟優(yōu)勢(基于能值產(chǎn)出率EYR來衡量能值投資回報率),又考慮了環(huán)境負荷(由環(huán)境承載力ELR表示)。而ESI正是EYR和ELR的比。而基于ESI的環(huán)境稅收策略是用于懲罰那些較少使用對環(huán)境無害技術或較少使用可再生資源的發(fā)展方式。這種稅收是將維持經(jīng)濟活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作為一種“基金”而不是“股票”,環(huán)境稅的目的是通過稅收恢復其維持經(jīng)濟系統(tǒng)發(fā)展的能力,保持這種“基金”不變。這種說法類似于Barnes提出的通過將所有利益相關者返還給他們所擁有的財富的一小部分來回報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想法,原則上適用于當前的自由市場體系[101]。這種方式可以實現(xiàn)以下3種效果:1)對整個區(qū)域的生態(tài)服務功能及經(jīng)濟投入進行統(tǒng)一而全面的評估,并以此為基礎實施環(huán)境政策;2)稅收的目的為恢復或維持生態(tài)環(huán)境,這不僅是維持生態(tài)環(huán)境能為人類經(jīng)濟活動提供什么樣的支持活動,而是為了整體的環(huán)境完整性保護和恢復;3)由于稅收的目的不僅是限制經(jīng)濟系統(tǒng)單一資源效率或者排放量,也是增加和修復生態(tài)資產(chǎn)提升服務功能,這種向生態(tài)環(huán)境“基金”的投資將極大的減緩其折舊率。

    4 結論

    本研究梳理了基于生態(tài)熱力學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非價值量核算的理論基礎、方法框架及這種方法對發(fā)展與展望,可以總結出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非價值量核算方法的兩大特點:

    1)這種方法對與資本(存量)與服務(流量)的核算不是基于人類偏好而估價的,而是根據(jù)在劃定的時空尺度下對生態(tài)經(jīng)濟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支持的需求來估價的。這樣就使得我們應該著重對那些需要空間尺度大、積累時間長、用盡后難以找到替換資源的投入予以更科學的核算。但這部分的投入由于低品質(zhì)、分散化的特點又很少被市場動態(tài)“定價”或者說根本就沒有“上市”,但是這部分又是至關重要的,它們反映了生物圈的價值。

    2)能值方法將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經(jīng)濟系統(tǒng)聯(lián)系在一起的價值在于體現(xiàn)“反饋控制”的生態(tài)內(nèi)涵。即更加公平的生態(tài)資本定價及通過環(huán)境稅對自然資本的修復,這種涵蓋了自然系統(tǒng)的“反饋控制”在常規(guī)經(jīng)濟系統(tǒng)的動態(tài)價格市場中是不被考慮的。

    這里還需要補充的是使用能值方法可以確定生態(tài)資本、服務功能的“生物圈價值”,這種價值實際是對現(xiàn)有的貨幣價值評估有很好的補充作用。所以在當前對于生態(tài)資產(chǎn)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核算手段缺乏的情況下,建議采用雙重核算方法,即類似于金融會計中使用的方法一樣,用能量來記錄環(huán)境負債,并建立一個貨幣化的資產(chǎn)負債表說明經(jīng)濟情況及環(huán)境對經(jīng)濟生產(chǎn)的貢獻。正如Barnes所說,現(xiàn)在需要建立一套被其成為“市場經(jīng)濟3.0”的全新的金融體系,實現(xiàn)包括自然的所有“利益相關者”的財富回歸[102]。

    [1] Gómez-Baggethun E, de Groot R, Lomas P L, Montes C. The history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economic 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early notions to markets and payment schemes.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0, 69(6): 1209-1218.

    [2] Solow R M.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56, 70(1): 65-94.

    [3] Georgescu-Roegen N. The Entropy Law and the Economic Proces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1-476.

    [4] Odum H T. Environment, Power and Society. New York: John Wiley, 1971: 1-336.

    [5] Daly H, Farley J. Ecological Economic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2004.

    [6] Georgescu-Roegen N. Energy and economic myths.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1975, 41(3): 347-381.

    [7] Costanza R. What is ecological economics? Ecological Economics, 1989, 1(1): 1-7.

    [8] Martinez-Alier J. Ecological Economics: Energy,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Oxford, England: Basil Blackwell, 1990.

    [9] Patterson M. Commensuration and theories of value in ecological economics.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8, 25(1): 105-125.

    [10] Faber M. How to be an ecological economist.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8, 66(1): 1-7.

    [11] Odum H T. Self-organization, transformit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1988, 242(4882): 1132-1139.

    [12] Odum H T.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Em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6.

    [13] Odum H T. Ecological and General Systems: 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s Ecology. Niwot: University Press of Colorado, 1994.

    [14] Odum H T. Emergy and Policy. Gainesville: University of Florida, 1994: 25-29.

    [15] Brown M T, Ulgiati S. Emergy analysis and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Cleveland C, ed. Encyclopedia of Energy. Oxford, UK: Academic Press, Elsevier, 2004, 329-354.

    [16] 呂翠美. 區(qū)域水資源生態(tài)經(jīng)濟價值的能值研究[D]. 鄭州: 鄭州大學, 2009.

    [17] 藍盛芳, 欽佩, 陸宏芳. 生態(tài)經(jīng)濟系統(tǒng)能值分析. 北京: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2.

    [18] 葛永林, 徐正春. 奧德姆的生態(tài)思想是整體論嗎? 生態(tài)學報, 2014, 34(15): 4151-4159.

    [19] Lotka A J. Contribution to the energetics of evolu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22, 8(6): 147-151.

    [20] von Bertalanffy L. General Systems Theory. 3rd ed. New York: Braziller, 1968.

    [21] Chen G Q. Exergy consumption of the earth.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5, 184(2/4): 363-380.

    [22] Brown M T, Ulgiati S. Emergy evaluation of the biosphere and natural capital. Ambio, 1999, 28(6): 486-493.

    [23] Farber S C, Costanza R, Wilson M A.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concepts for valuing ecosystem services.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2, 41(3): 375-392.

    [24] Boyd J, Banzhaf S. What are ecosystem services? The need for standardized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units.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 63(2/3): 616-626.

    [25]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 EPA]. Mitigation banking factsheet. (2010-01-05). http://www.epa.gov/wetlands/facts/fact16.html.

    [26]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Forest Service [USDA FS]. Valuing ecosystem services: capturing the true value of nature’s capital. 2007. (2010-10-14). http://www.fs.fed.us/ecosystemservices/pdf/ecosystem-services.pdf.

    [27] MEA.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 Synthesis.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2005.

    [28] Carroll J C, Gobler C J, Peterson B P. Resource limitation of eelgrass in New York estuaries: light limitation and nutrient stress alleviation by hard clams.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 2008, 369: 39-50.

    [29] Brown M T, Campbell E. Natural capital and environmental services of the U.S. national forests——an emergy synthesis approach. Final Report. Gainesvill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olicy, University of Florida, 2007, 176. http://www.cep.ees.ufl.edu/emergy/documents/publications/BrownCampbell_2007_NatCapEnvServ-USFS-FinalReport.pdf.

    [30] M?nsson B ?, McGlade J M. Ecology, thermodynamics and H.T. Odum′s conjectures. Oecologia, 1993, 93(4): 582-596.

    [31] Hau J L, Bakshi B R. Promise and problems of emergy analysis.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4, 178(1/2): 215-225.

    [32] Cleveland C J. Energy quality// Cleveland C J, ed. Encyclopedia of Earth. 2008. http://www.eoearth.org/article/Energy_quality.

    [33] Ingwersen W W. Uncertainty characterization for emergy values.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0, 221(3): 445-452.

    [34] Brown M T, Ulgiati S. Updated evaluation of exergy and emergy driving the geobiosphere: a review and renement of the emergy baseline.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0, 221(20): 2501-2508.

    [35] Odum H T. Energy, Hierarchy and Money[D]. Toronto, Canada: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ystems Sciences Meeting, 2000: 1-13.

    [36] Campbell D E. Proposal for including what is valuable to ecosystems i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1, 35(14): 2867-2873.

    [37] Brown M T, Campbell D E, De Vilbiss C, Ulgiati S. The geobiosphere emergy baseline: a synthesis.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6, 339: 92-95.

    [38] Brown M T, Ulgiati S. Assessing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sources driving the geobiosphere: a revised emergy baseline.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6, 339: 126-132.

    [39] Campbell D E. Emergy baseline for the Earth: 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science and a new calculation.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6, 339: 96-125.

    [40] Ulgiati S, Agostinho F, Lomas P L, Ortega E, Viglia S, Zhang P, Zucaro A. Criteria for quality assessment of unit emergy values//Proceedings of the 6th Biennial Emergy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Conference. Gainesville: University of Florida, 2010.

    [41] Amaral L P, Martins N, Gouveia J B. A review of emergy theory, its application and latest developments.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6, 54: 882-888.

    [42] Brown M T, Herendeen R A. Embodied energy analysis and EMERGY analysis: a comparative view.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6, 19(3): 219-235.

    [43] 董孝斌, 嚴茂超, 董云, 楊凌志, 張玉芳, 張新時. 基于能值的內(nèi)蒙古生態(tài)經(jīng)濟系統(tǒng)分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 地理科學進展, 2007, 26(3): 47-57.

    [44] Liu G Y, Yang Z F, Su M R, Chen B. The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urban socio-economic system. Ecological Informatics, 2012, 10: 2-9.

    [45] Liu G Y, Yang Z F, Chen B. Emergy-based urban dynamic modeling of long-run resource consump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conceptual considerations and calibration.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2, 13: 1179-1188.

    [46] Le Corre O, Truffet L. Emergy paths computation from interconnected energy system diagram.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5, 313: 181-200.

    [47] Tiruta-Barna L, Benetto E. 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nterpretation of emergy algebra.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13, 53: 290-298.

    [48] Le Corre O, Truffet L, Lahlou C. Odum-Tennenbaum-Brown calculus vs emergy and co-emergy analysis.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5, 302: 9-12.

    [49] Tennenbaum S E. Emergy and co-emergy.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5, 315: 116-134.

    [50] Tilley D R, Brown M T. Dynamic emergy accounting for ass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subtropical wetland stormwater management systems.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6, 192(3/4): 327-361.

    [51] Tilley D R. Dynamic accounting of emergy cycling.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1, 222(20/22): 3734-3742.

    [52] Tilley D. Transformity dynamics related to maximum power for improved emergy yield estimations.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5, 315: 96-107.

    [53] Zarbá L, Brown M T. Cycling emergy: computing emergy in trophic networks.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5, 315: 37-45.

    [54] Reza B, Sadiq R, Hewage K. A fuzzy-based approach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uncertainties in emergy synthesis: an example of paved road system.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3, 59: 99-110.

    [55] Hudson A, Tilley D R. Assessment of uncertainty in emergy evaluations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4, 271: 52-61.

    [56] Yi H, Braham W W. Uncertainty characterization of building emergy analysis (BEmA).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5, 92: 538-558.

    [57] 隋春花, 藍盛芳. 廣州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能值分析研究. 重慶環(huán)境科學, 2001, 23(5): 4-6, 23.

    [58] 劉耕源, 楊志峰, 陳彬, 張妍, 張力小. 基于能值分析的城市生態(tài)系統(tǒng)健康評價——以包頭市為例. 生態(tài)學報, 2008, 28(4): 1720-1728.

    [59] 張力小, 楊志峰, 陳彬, 劉耕源, 梁競. 基于生物物理視角的城市生態(tài)競爭力. 生態(tài)學報, 2008, 28(9): 4344-4351.

    [60] Ascione M, Campanella L, Cherubini F, Ulgiati S. Environmental driving forces of urb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n emergy-based assessment of the city of Rome, Italy.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09, 93(3/4): 238-249.

    [61] Campbell D E, Garmestani A S. An energy systems view of sustainability: emergy evaluation of the San Luis Basin, Colorad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2, 95(1): 72-97.

    [62] Liu G Y, Yang Z F, Chen B, Ulgiati S. Emergy-based urban health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tern analysis.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9, 220(18): 2291-2301.

    [63] Liu G Y, Yang Z F, Chen B, Zhang L X. Modelling a thermodynamic-based comparative framework for urban sustainability: incorporating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losses into emergy analysis.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3, 252: 280-287.

    [64] Liu G Y, Yang Z F, Chen B, Ulgiati S. Emergy-based dynamic mechanisms of urban development, resource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4, 271: 90-102.

    [65] 劉耕源, 楊志峰, 陳彬. 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城市代謝過程研究——理論與方法. 生態(tài)學報, 2013, 33(15): 4539-4551.

    [66] 劉耕源, 楊志峰, 陳彬. 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城市代謝過程——案例研究. 生態(tài)學報, 2013, 33(16): 5078-5089.

    [67] 李金平, 陳飛鵬, 王志石. 城市環(huán)境經(jīng)濟能值綜合和可持續(xù)性分析. 生態(tài)學報, 2006, 26(2): 439-448.

    [68] Rydberg T, Haden A C. Emergy evaluations of Denmark and Danish agriculture: assessing the influence of changing resource availabilit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society.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2006, 117(2/3): 145-158.

    [69] 王建源, 薛德強, 田曉萍, 陳艷春. 山東省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能值分析. 生態(tài)學雜志, 2007, 26(5): 718-722.

    [70] 楊松, 孫凡, 劉伯云, 杜洋文, 李霞. 重慶市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經(jīng)濟系統(tǒng)能值分析. 西南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007, 29(8): 49-54.

    [71] 王閏平, 榮湘民. 山西省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經(jīng)濟系統(tǒng)能值分析.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08, 19(10): 2259-2264.

    [72] 王靈梅, 張金屯. 火電廠生態(tài)工業(yè)園的能值評估. 應用生態(tài)學報, 2004, 15(6): 1047-1050.

    [73] Geng Y, Sarkis J, Ulgiati S, Zhang P.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Measuring China′s circular economy. Science, 2013, 339(6127): 1526-1527.

    [74] 李洪波, 李海燕.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旅游系統(tǒng)能值分析. 生態(tài)學報, 2009, 29(11): 5869-5876.

    [75] Lei K P, Liu L, Hu D, Lou I. Mass, energy, and emergy analysis of the metabolism of Macao.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6, 114: 160-170.

    [76] 李寒娥, 藍盛芳, 陸宏芳. H.T.奧德姆與中國的能值研究. 生態(tài)科學, 2005, 24(2): 182-187.

    [77] Ohnishi S, Dong H J, Geng Y, Fujii M, Fujita 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industrial & urban symbiosis by combining MFA, carbon footprint and emergy methods—Case of Kawasaki, Japan.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7, 73: 513-524.

    [78] Liu X Y, Liu G Y, Yang Z F, Chen B, Ulgiati S. Comparing national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s through emergy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moving environmental ethics beyond anthropocentrism toward ecocentrism.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6, 58: 1532-1542.

    [79] Siche J R, Agostinho F, Ortega E, Romeiro A. Sustainability of nations by indices: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the emergy performance indices.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8, 66(4): 628-637.

    [80] Liu G Y, Hao Y, Dong L, Yang Z F, Zhang Y, Ulgiati S. An emergy-LCA analysi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7, 120: 131-143.

    [81] Raugei M, Rugani B, Benetto E, Ingwersen W W. Integrating emergy into LCA: potential added value and lingering obstacles.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4, 271: 4-9.

    [82] Wilfart A, Prudhomme J, Blancheton J P, Aubin J. LCA and emergy accounting of aquaculture systems: towards ecological intensific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3, 121: 96-109.

    [83] Pizzigallo A C I, Granai C, Borsa S. The joint use of LCA and emergy evalua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two Italian wine farm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8, 86(2): 396-406.

    [84] Nakajima E S, Ortega E. Carrying capacity using emergy and a new calculation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6, 60: 1200-1207.

    [85] Mellino S, Buonocore E, Ulgiati S. The worth of land use: a GIS-emergy evaluation of natural and human-made capital.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5, 506-507: 137-148.

    [86] Arbault D, Rugani B, Tiruta-Barna L, Benetto E. A first global and spatially explicit emergy database of rivers and streams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GIS-maps.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4, 281: 52-64.

    [87] Liu G Y, Yang Z F, Chen B, Zhang J R, Liu X Y, Zhang Y, Su M R, Ulgiati S. Scenarios for sewage sludge reduction and reuse in clinker production towards regional 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 a comparative emergy-based assessment.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5, 103: 371-383.

    [89] Yi H, Srinivasan R S, Braham W W, Tilley D R. An ec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net-zero energy building: evaluation of sustainability based on emergy theory.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7, 143: 654-671.

    [90] Berrios F, Campbell D E, Ortiz M. Emergy evaluation of benthic ecosystems influenced by upwelling in northern Chile: contributions of the ecosystems to the regional economy.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7, 359: 146-164.

    [91] Coscieme L, Pulselli F M, Marchettini N, Sutton P C, Anderson S, Sweeney S. Emerg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a national biogeographical assessment. Ecosystem Services, 2014, 7: 152-159.

    [92] Gr?nlund E, Fr?ling M, Carlman I. Donor values in emergy assessment of ecosystem services. Ecological Modelling, 2015, 306: 101-105.

    [93] 崔麗娟, 趙欣勝. 鄱陽湖濕地生態(tài)能值分析研究. 生態(tài)學報, 2004, 24(7): 1480-1485.

    [94] 趙欣勝, 崔保山, 楊志峰. 紅樹林濕地生態(tài)效益能值分析——以南沙地區(qū)十九涌紅樹林濕地為案例. 生態(tài)學雜志, 2005, 24(7): 841-844.

    [95] 楊謹, 陳彬, 劉耕源. 基于能值的沼氣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可持續(xù)發(fā)展水平綜合評價——以恭城縣為例. 生態(tài)學報, 2012, 32(13): 4007-4016.

    [96] Odum H T, Odum E C. A Prosperous Way Down: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Niwot: University Press of Colorado, 2001.

    [97] Merchant C. Radical Ecology.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98] Liu G Y, Brown M T, Casazza M. Enhancing the sustainability narrative through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Sustainability, 2017, 9(6): 1078.

    [99] Bimonte S, Ulgiati S. Exploring biophysical approaches to develop environ-mental taxation tools. Envitax, to face the “new scarcity”//Economic Institution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England: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2002, 177-200.

    [100] Ulgiati S, Brown M T. Monitoring patterns of sustainability in natural and man-made ecosystems. Ecological Modelling, 1998, 108(1/3): 23-36.

    [101] Barnes P. Who Owns the Sky?: Our Common Assets and the Future of Capitalism.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2001.

    [102] Barnes P. Capitalism 3.0. A Guide to Reclaiming the Commons. San Francisco: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Inc, 2006.

    猜你喜歡
    能值核算能量
    2020年河北省國民經(jīng)濟核算
    能量之源
    安徽省農(nóng)業(yè)生態(tài)經(jīng)濟系統(tǒng)能值分析*
    會計集中核算制下的內(nèi)部審計工作
    基于能值分析法的大慶石化企業(yè)生態(tài)效率研究
    詩無邪傳遞正能量
    中華詩詞(2017年4期)2017-11-10 02:18:29
    生態(tài)經(jīng)濟系統(tǒng)的動態(tài)能值分析
    ——以湖南新晃縣(2006年~2015年)為例
    肉雞日糧添加或不添加酶條件下不同木薯產(chǎn)品能值的評定
    廣東飼料(2016年6期)2016-12-01 03:43:31
    2014年GDP首破60萬億
    當代貴州(2015年5期)2015-12-07 09:09:57
    開年就要正能量
    都市麗人(2015年2期)2015-03-20 13:32:31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9色porny在线观看| 91字幕亚洲|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国产中文字幕亚洲| svipshipincom国产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 两性夫妻黄色片|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涩受| 国产区一区二久久| 18禁裸乳无遮挡免费网站照片 | 无人区码免费观看不卡| av超薄肉色丝袜交足视频| 亚洲一码二码三码区别大吗| 中出人妻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看吧| 久久欧美精品欧美久久欧美|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 在线天堂中文资源库| 电影成人av| 日本撒尿小便嘘嘘汇集6| 夜夜躁狠狠躁天天躁|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一| 成年版毛片免费区|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三级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91| 亚洲免费av在线视频| 色av中文字幕| 成年版毛片免费区| 乱人伦中国视频| 久久久水蜜桃国产精品网| 欧美日韩乱码在线|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久久国产精品人妻蜜桃|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3abv| 搡老岳熟女国产| 一进一出好大好爽视频|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福利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嫩草影视91久久| ponron亚洲|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99久久久亚洲精品蜜臀av|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九九香蕉| 91国产中文字幕| svipshipincom国产片| 久久草成人影院|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 精品熟女少妇八av免费久了| 久久精品91无色码中文字幕|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色av中文字幕|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精品av麻豆狂野|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成人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搞女人的毛片|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www| 啦啦啦韩国在线观看视频| 啦啦啦观看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 好男人电影高清在线观看| 97人妻天天添夜夜摸|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激情久久老熟女| 久久影院123| 可以免费在线观看a视频的电影网站| 女人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亚洲av电影在线进入| 久9热在线精品视频| 欧美最黄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日韩免费av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不卡| 亚洲黑人精品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咕卡用的链子| 日本 av在线| av有码第一页|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二区二区免费| 99re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叶爱在线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国产国语露脸激情在线看| 欧美大码av| 在线十欧美十亚洲十日本专区| 美女免费视频网站| 91成年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v第一区精品v没综合|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55亚洲| 在线av久久热| 日日夜夜操网爽| 国产乱人伦免费视频| 亚洲成人久久性| 国产不卡一卡二| 一a级毛片在线观看| 日本a在线网址| 国产成人av教育|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 手机成人av网站| 999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电影|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济南到| 一级毛片精品| 女人被躁到高潮嗷嗷叫费观| 欧美日本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成人系列免费观看| 91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久久黑人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国产精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1区2区3区精品| 亚洲熟女毛片儿|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中国美女看黄片| 婷婷丁香在线五月| 又黄又粗又硬又大视频| 国产又爽黄色视频|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svipshipincom国产片| 在线十欧美十亚洲十日本专区| 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中亚洲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入口| 亚洲五月天丁香| 中文字幕色久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内射|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在线看|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久久人妻av系列| 国产成人欧美| 99在线人妻在线中文字幕| 制服诱惑二区| 又黄又爽又免费观看的视频|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久久久水蜜桃国产精品网|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 国产av又大| 国产人伦9x9x在线观看| 黄色成人免费大全| 天堂动漫精品| 亚洲人成电影免费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www| 老熟妇仑乱视频hdxx| 久久人人精品亚洲av| 露出奶头的视频| 精品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2021年| 成年人黄色毛片网站| 男人操女人黄网站|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 久久人妻福利社区极品人妻图片| 日韩欧美免费精品|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看| 国产av又大|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5卡精品中文| 欧美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男男h啪啪无遮挡|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妻蜜臀av | 亚洲精品国产区一区二| 悠悠久久av| 午夜福利,免费看|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的高清视频| 大陆偷拍与自拍| 亚洲成人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性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2|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在线二视频|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国产激情久久老熟女|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日本五十路高清|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videosex国产|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熟女| 久久中文字幕一级| 热99re8久久精品国产| 久久午夜亚洲精品久久|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牌| www.熟女人妻精品国产|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蜜桃| av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少妇 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毛片av蜜桃av| 国产蜜桃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黄色片欧美黄色片|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电影观看|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成人三级做爰电影| av天堂久久9| 日日爽夜夜爽网站| 色哟哟哟哟哟哟| 亚洲男人天堂网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5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 丝袜美腿诱惑在线| 色播亚洲综合网| 波多野结衣一区麻豆| 男人操女人黄网站|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日本深夜| www.自偷自拍.com|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嫩草影院精品99| а√天堂www在线а√下载|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十八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9色porny在线观看|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免费|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 桃红色精品国产亚洲av| 免费在线观看日本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 | 国产av又大| 色av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鲁大|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合色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不卡| 非洲黑人性xxxx精品又粗又长|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视频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区| 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的视频|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20202| 一级片免费观看大全|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av中文乱码字幕在线| 亚洲七黄色美女视频| 久久伊人香网站|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 777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网站| 亚洲片人在线观看|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成人国产综合亚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观看| 欧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老熟妇仑乱视频hdxx|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高清桃花|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小说| 一进一出好大好爽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乱码| 国产熟女xx| 免费高清视频大片| 国产区一区二久久| www.自偷自拍.com| 日本 欧美在线| 成人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国产单亲对白刺激| 99久久久亚洲精品蜜臀av|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免费高清观看 | √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咕卡用的链子|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色老头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男女床上黄色一级片免费看| 亚洲avbb在线观看| 12—13女人毛片做爰片一|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视频|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 亚洲五月天丁香| 国产1区2区3区精品| 啦啦啦免费观看视频1| aaaaa片日本免费| 9热在线视频观看99|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精品日产1卡2卡|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100页| 岛国视频午夜一区免费看| 青草久久国产| 91精品国产国语对白视频| 午夜福利欧美成人|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精品国内亚洲2022精品成人|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人区码免费观看不卡| 9热在线视频观看99| 日本免费a在线| 多毛熟女@视频|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1区2区在线观看.|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丁香在线五月| 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 在线av久久热| 悠悠久久av|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不卡|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的视频| aaaaa片日本免费| 岛国在线观看网站| 天天添夜夜摸| 高清在线国产一区| 91字幕亚洲| av有码第一页| 99精品在免费线老司机午夜|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av| www.自偷自拍.com|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欧美绝顶高潮抽搐喷水| 91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两个人看的免费小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999在线| 操出白浆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日韩av在线大香蕉|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视频区欧美日本亚洲| 国产精品久久电影中文字幕| 亚洲全国av大片| 后天国语完整版免费观看| 日韩国内少妇激情av| 免费观看人在逋|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午夜a级毛片| 黄色片一级片一级黄色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精品视频观看| 69av精品久久久久久| 看免费av毛片|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多毛熟女@视频| 老熟妇仑乱视频hdxx|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成人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伦人伦偷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国产真人三级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国产片内射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无线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特级片免费视频播放器 | 欧美性长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 色综合站精品国产| 禁无遮挡网站| 多毛熟女@视频|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大型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 欧美日韩乱码在线| 国产片内射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了| а√天堂www在线а√下载| √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 黄网站色视频无遮挡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电影| 啦啦啦韩国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成人影院久久av| 丝袜美足系列| 叶爱在线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小说|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 久久精品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精品国产亚洲在线| 啪啪无遮挡十八禁网站|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5区| 亚洲情色 制服丝袜| 99国产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黄色女人牲交| 精品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 大码成人一级视频|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老司机午夜十八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一区av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精品国产亚洲在线| 亚洲黑人精品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男女下面插进去视频免费观看| 97人妻天天添夜夜摸| av有码第一页|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特级片免费视频播放器 |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久久久水蜜桃国产精品网|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岛国视频午夜一区免费看| 成人18禁高潮啪啪吃奶动态图| 好男人电影高清在线观看|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 亚洲av五月六月丁香网| 俄罗斯特黄特色一大片| 超碰成人久久| 51午夜福利影视在线观看| 又黄又爽又免费观看的视频|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_|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三区的特点 | 久久精品91蜜桃|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av在线天堂中文字幕| 一级毛片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电影| 国产成人欧美|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成人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黑人操中国人逼视频| netflix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激情欧美一区二区| 99精品在免费线老司机午夜|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丝袜美腿诱惑在线| 成人亚洲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欧美大码av| 黄色a级毛片大全视频|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潘金莲| 欧美日本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 在线视频色国产色|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潘金莲| 精品一品国产午夜福利视频| 天天添夜夜摸| 亚洲少妇的诱惑av|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av|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1区二区| 亚洲国产看品久久| 亚洲成人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91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av高清观看| av有码第一页| 丝袜美腿诱惑在线| 亚洲五月天丁香|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可以在线观看的亚洲视频| 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不卡|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六月欧美| 久久精品亚洲熟妇少妇任你| 亚洲五月色婷婷综合| 精品国产超薄肉色丝袜足j|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精品人妻在线不人妻| 十八禁网站免费在线| 中文字幕另类日韩欧美亚洲嫩草| 欧美日韩乱码在线| 在线永久观看黄色视频|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在线看|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av| 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av| 日韩 欧美 亚洲 中文字幕|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天天添夜夜摸| 禁无遮挡网站| 99久久综合精品五月天人人| 精品日产1卡2卡|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小说|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100页|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午夜福利,免费看| 亚洲av熟女| 三级毛片av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了|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av| 男人舔女人下体高潮全视频|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视频不卡|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免费观看|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涩受| 久久伊人香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精品国产亚洲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大型av网站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十分钟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黄网站色视频无遮挡免费观看| 搡老岳熟女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av高清观看| 亚洲性夜色夜夜综合| 久久精品91无色码中文字幕| 国产区一区二久久| 波多野结衣巨乳人妻|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男女做爰动态图高潮gif福利片 |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99国产极品粉嫩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国产色视频综合|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欧美绝顶高潮抽搐喷水| 99国产极品粉嫩在线观看| videosex国产| 日本a在线网址|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 97人妻天天添夜夜摸| 丰满的人妻完整版| 日本a在线网址| 99久久综合精品五月天人人| 欧美绝顶高潮抽搐喷水| 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的视频| 国产伦人伦偷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98|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变态另类成人亚洲欧美熟女 | 性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2|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9|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日韩国内少妇激情av|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 他把我摸到了高潮在线观看| 免费搜索国产男女视频|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观看观看9| 色综合婷婷激情| 亚洲av成人不卡在线观看播放网|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久久天躁狠狠躁夜夜2o2o| 美女扒开内裤让男人捅视频|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曰老女人黄片|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人| 99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久久成人aⅴ小说| 两性夫妻黄色片| 久久人妻av系列|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 | 午夜久久久久精精品|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一区二区| 18禁国产床啪视频网站| 欧美成狂野欧美在线观看| 色综合欧美亚洲国产小说|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午夜免费激情av| 九色国产91popny在线|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免费| 亚洲熟妇熟女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乱码| 欧美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的视频|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日韩|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在线| 好看av亚洲va欧美ⅴa在|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www| 俄罗斯特黄特色一大片| 欧美绝顶高潮抽搐喷水| 两个人视频免费观看高清| 日韩国内少妇激情av| 男女下面插进去视频免费观看| 9热在线视频观看99| 免费搜索国产男女视频| 国产亚洲av高清不卡| 后天国语完整版免费观看| 欧美+亚洲+日韩+国产|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蜜桃av| 999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久久香蕉精品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