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秀瓊 鄭嘉敏 肖惠堅 鄭麗婷
不孕不育癥是影響人類健康和社會發(fā)展的世界性課題,隨著輔助生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給患者帶來了生育的希望。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術,又稱為第一代試管嬰兒,原理是將不孕不育夫婦的精子和卵子取出,在體外進行受精、發(fā)育成早期胚胎后再移植到宮腔內(nèi)。該技術目前已發(fā)展成熟并廣泛用于臨床,給許多家庭帶來了福音[1]。然而在IVF-ET周期治療中,患者需長期往返醫(y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許多患者因此逐漸喪失信心最終放棄了治療,一些堅持下來的患者往往在治療過程中也有許多不愉快的經(jīng)歷[2]。本研究將周期責任制護理管理方案應用于IVF-ET治療過程中,減少了患者治療時間和精力上不必要的浪費,取得了一定成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于我院行IVFET治療的380對配偶,212例女性不孕患者,其中109例(51.4%)為輸卵管性不孕,52例(24.5%)排卵障礙,28例(13.2%)免疫性不孕,23例(10.8%)原因不明;168例男性不孕患者,89例(53.0%)為少弱精癥或無精癥,24例(14.3%)為先天性發(fā)育異?;騼?nèi)分泌異常,19例(11.3%)性功能障礙,36例(21.4%)原因不明。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90對。實驗組:治療周期245個,移植周期228個,年齡23~47歲,平均年齡(33.1±9.4)歲,平均不育時間為4.1年,原發(fā)性不育104例,繼發(fā)性不育86例。對照組:治療周期266個,移植周期231個,年齡25~49歲,平均年齡(32.9±0.6)歲,平均不育時間為4.3年,原發(fā)性不育112例,繼發(fā)性不育78例。2組年齡、不育時間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實施傳統(tǒng)的護理管理模式,即初診、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分別由各自崗位護理人員負責,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由責任護士對患者病情進行交接[3]。
實施周期責任制護理管理模式,具體如下。①成立周期責任護理小組,每個治療組由3名醫(yī)生和2名周期責任制護理人員構(gòu)成,所有護理人員在上崗之前進行詳細的輔助生殖技術的培訓,通過專業(yè)技術、配合能力、溝通能力和協(xié)調(diào)能力的相關考核后方可上崗。責任護士能夠很好的根據(jù)自己負責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②每名責任制護士負責該小組中的20對不孕不育患者,每天連續(xù)護理8 h,參與患者IVF-ET過程中所有的治療咨詢和技術指導[4]。在護理工作中經(jīng)常與患者進行溝通,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相關問題,鼓勵患者,幫助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對于出現(xiàn)恐懼、焦慮和自信心不足的患者,適當利用新鮮事物和話題轉(zhuǎn)移患者的注意力,對本院的生殖技術的成熟度進行介紹,幫助患者樹立治療康復的信心。③周期責任制度貫穿于患者從護理開始到結(jié)束的周期性過程,整個過程要指導患者在出現(xiàn)癥狀時的自我應對方法,提高患者的個人處理能力,同時使患者對周期前檢查,周期后用藥、取卵、移植、保胎等過程有全面的了解,從而更好的配合治療。盡量減少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往返治療次數(shù)。④出院后要對患者進行1~2年的隨訪工作,對患者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
比較2組患者在IVF-ET治療周期中往返醫(yī)院次數(shù)和妊娠成功率。IVF-ET治療周期結(jié)束后,發(fā)放護理工作滿意度調(diào)查表,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shù)+滿意人數(shù))/總?cè)藬?shù)×100%。共發(fā)放調(diào)查表380份,回收356份,有效回收率93.7%。記錄整個治療周期中因?qū)︶t(yī)療和護理工作不滿投訴的患者人數(shù),比較2組患者的投訴率。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本次研究的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整合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IVF-ET治療周期中,實驗組患者往返醫(yī)院次數(shù)少于對照組,妊娠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患者往返醫(yī)院次數(shù)和妊娠成功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2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例(%)]
實驗組患者投訴率為3.7%(7/190),明顯少于對照組13.2%(25/190),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056,P=0.001)。
近30年,我國輔助生殖技術迅速發(fā)展,成為治療不孕不育癥的重要手段。目前國內(nèi)發(fā)展最成熟的輔助生殖技術為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術。據(jù)統(tǒng)計[5],采用IVF-ET技術成功妊娠的患者達35%~50%,為廣大不孕不育癥患者帶來了希望。
IVF-ET技術的開展離不開臨床醫(yī)生、護理人員和實驗室技術人員的密切配合,尤其在整個輔助生殖過程中,護理工作貫穿整個生殖診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護理人員也是與患者接觸最多、最密切的群體[6]。因此不同的護理管理方案也是輔助生殖周期和妊娠成功率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7]。傳統(tǒng)的輔助生殖護理管理模式為各個部門分管模式。初診、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分別由各自崗位護理人員負責,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由責任護士對患者病情進行交接,此管理模式又稱流水式管理。朱敬香等[8-10]認為,傳統(tǒng)護理管理模式在整個輔助生殖過程反復交接,不同責任護士在剛接手患者后還需熟悉病情和治療方案,往往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極易造成患者不滿情緒,發(fā)生醫(yī)療糾紛。近年來,隨著IVF-ET技術的不斷提高,相應的護理管理模式的改進也迫在眉睫[11-12]。張學紅等[9]提到,IVF-ET技術結(jié)合責任制護理在臨床中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研究查閱國內(nèi)外責任制護理管理制度的相關標準和規(guī)范,按照以人為本、個體化原則制定了周期責任制護理管理模式。所有進行IVF-ET治療的患者均由固定的周期責任小組負責整個輔助生殖治療過程,小組內(nèi)有固定的醫(yī)生和護理人員,所有責任制護士均熟悉輔助生殖技術,并具備良好的協(xié)調(diào)、溝通能力,每位護理人員一個階段負責20名固定的患者,參與從方案制定到胚胎移植所有輔助生殖過程。
本研究實驗組往返醫(yī)院次數(shù)少于對照組,實驗組的妊娠成功率高于對照組。說明周期責任制護理管理既減少了IVF-ET周期治療過程中患者往返次數(shù),又提高了妊娠成功率。固定的責任護士熟悉患者病情和生殖方案,在醫(yī)生、實驗技術人員和其他部門中起到了良好的紐帶作用,提高了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辦事效率,減少患者往返醫(yī)院次數(shù),最大程度的節(jié)省了時間和精力。此外,責任護士對輔助生殖治療知識、相關技術和可能結(jié)局的講解,使患者對周期前檢查,周期后用藥、取卵、移植、保胎等過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從而更好的配合治療。責任護士帶給患者熟悉和安全感,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均有助于提高成功妊娠幾率[13]。本研究中實驗組對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周期責任制護理管理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周期責任制護理為患者避免了時間和精力上不必要的浪費,提高了成功妊娠率,對于未能成功妊娠的患者來說,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固定的責任護士對患者的耐心傾聽、悉心講解以及心理疏導,使患者深切的感受到溫暖[14]。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投訴率低于對照組,說明周期責任制護理管理可減少醫(yī)療糾紛,責任護士全程護理,出現(xiàn)問題及時溝通,有效解決,降低了護理工作的差錯率和失誤[15]。
綜上所述,周期責任制護理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提升IVF-ET治療效果,改善患者滿意度,減少醫(yī)療糾紛,值得臨床推廣。
[1]黃荷風.現(xiàn)代輔助生育技術[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3:50.
[2]楊小娟,高翠萍.不孕癥婦女心理狀態(tài)調(diào)查以及護理干預[J].中國性科學,2013,22(4):83-86.
[3]魏娟,楊曉華,陳玉平.責任小組制整體護理模式中交接班的改進[J].護理學雜志,2012,27(3):1-3.
[4]計紅蘋,李珍,于丹梅,等.輔助生育技術的專科護理管理特色[J].中國醫(yī)院管理,2009,29(3):63.
[5]童先宏,劉雨生.自然周期IVF-ET技術在輔助生殖中的應用[J].國外醫(yī)學(計劃生育、生殖健康分冊),2006,25(1):18-22.
[6]沈浣,吳丹.對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患者進行零缺陷管理[J].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2012,31(1):26-28.
[7]Vellani E,Colasante A,Mamazza L,et al.Association of state and trait anxiety to semen quality of in vitro fertilization patients:a controlled study[J].Fertil Steril,2013,99(6):1565-1572.
[8]朱敬香,皮潔,李曉晴,等.人類輔助生殖技術中心護理管理[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1):61-63.
[9]張學紅,何方方.輔助生殖護理技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5:169-178.
[10]占淑娟,郭銀花,金黎.細節(jié)管理在促排卵治療門診注射環(huán)節(jié)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7):592-593.
[11]楊小玉,宋文茹.重復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療婦女心理動機和情感體驗的質(zhì)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10):1-3.
[12]Boivin J.A review of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in infertility[J].Soc Sci Med,2003,57(12):2325-2341.
[13]鐘凱,肖宇,李蓉.綜合性護理干預對超重肥胖患者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率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0,17(17):44-47.
[14]李靜.正念干預對IVF-ET女性生育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研究[D].重慶:第三軍醫(yī)大學,2016.
[15]楊廣清.認知行為干預在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婦女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5):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