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林
數(shù)學教學研究是學校教研組校本研究工作的重要內容,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要以新課程為導向,以課程實施中學校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是一種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因此,研究要立足課堂教學,突出“研”字,為了教師和學生的發(fā)展,在不斷探索中總結新鮮經(jīng)驗,力求創(chuàng)新.本文結合我校校本研修的具體做法,談談我對校本教研的認識.
一、數(shù)學校本教研模式
作為校本培訓的重要組成部分,校本教研必須擔負提高學科教師教學水平提高的重任.這個提高,不僅是操作層面的,更是理論層面的,使我們的教師及早完成向專家型教師轉變的任務,使新課程的實施得以順利地進行.為此,在這里提供兩種常用的數(shù)學校本教研方式,供大家參考.
模式一:單元備課的校本教研方式.
教師分工單元備課任務,各教師獨立進行備課
備課組集體討論,重點研究備課中遇到的問題
根據(jù)新課程理念,研討單元教學的實施方案
一位教師略提前一個課時做引領
其他教師調整教案上課
模式二:專題研討的校本教研方式.
確定研討專題
個人獨自學習
集體學習交流
專家或中老年教師引領
寫出學習體會、論文
這兩種數(shù)學教研方式可以交替使用,第一種方式用于日常的教研活動,可以經(jīng)常開展;第二種方式用于專題研究,可以不定期開展,將它作為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目的地進行.
二、實踐操作
1.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在具備了一定理論水平后,備課組教師圍繞主題集體確定復習課課堂教學的設計內容,然后每一位教師提出自己的設計構思,大家共同研究,確定一個比較一致的教學設計,這個教學設計要緊扣主題,突出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與方法”,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每一位教師還要結合自己的個性,及本班學生實際,完成適合自己的教學設計.通過集體備課,合作團隊的每一位教師都要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把握主題的解決思路.
2.深入課堂,發(fā)現(xiàn)問題.每位教師分別推出一節(jié)同課異構的復習課,我們通過互相聽課評課,更多去關注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3.連環(huán)跟進,課例研討.在合作團隊的每一位教師完成自己的教學設計后,可以通過講課、聽課、評課的方式結合課例分析圍繞主題進一步研究,將主題課例付諸教學實踐.主講人要向大家談出自己教學中的體會,聽課人站在理性的角度上,對教學中是否能夠解決的問題提出各自的意見,通過分析實際課例,探討主題的設計方案是否有效,課堂教學中策略、方法運用是否有效,主題的研究方向和解決措施是否有效.
三、總結反思
上課教師:本節(jié)課對“平面直角坐標系”一章進行復習,本章內容按照先一般后特殊的編排方式,使學生感受到形式多樣的確定平面內點的位置的方式,然后比較系統(tǒng)地學習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有關內容,從中體現(xiàn)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思想.所以,在上復習課前,布置學生準備本章的知識點,以便理清知識脈絡,上課時,以競賽方式互相出題,教師出題搶答基礎題,以檢查復習效果.然后教師選擇一些數(shù)形結合的題目,學生分組共同研究,每組任選一名匯報研究結果;本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求助于其他小組,讓學生從中感受學習中的成就感.最后布置反饋練習,檢查本節(jié)課的復習效果.在整節(jié)課上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去,能跟隨教師的思路積極探究、積極發(fā)言.
四、集體研討
主持人:剛才聽了孟老師的課,接下來我們就這節(jié)課進行課例研討.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校本教研的逐步深入,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出現(xiàn)許多可喜的變化,從學生角度看,有了合理的猜想,激烈的爭議;從教師的角度看,也為學生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活動參與課堂教學.在這過程中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經(jīng)驗和方法,同時也會暴露一些不足.本次課例研討希望我們每位教師針對我組的教研主題——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方面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建議,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A老師:結合孟老師這節(jié)課,我談談自己的看法,整體感覺這節(jié)課是成功的.孟老師對教材的理解,對學情的分析,對教材的處理,對重點的突出,對難點的突破,對目標的完成,都是比較有效的,體現(xiàn)了課改的理念.從學生角度看,上課開始提出問題,學生找知識點,全班同學參與較好.但是后來的幾個知識點的突破時,學生參與有所被動.建議讓學生自己找出哪些是學習的難點.例題探究時,通過小組交流提煉解題方法,積極性較高的學生表現(xiàn)比較突出,但仍有個別學生“吃等食”,這時教師要關注點撥.
B老師:大部分習題設計較好,有層次地逐步加深,但個別難度較大的習題在學生討論時間上要把握好,不是所有的習題都要與學生探究,教師再適當?shù)匾o予必要的分析講解.進行有效的練習指導,能優(yōu)化學生自己的思維,保證時間的充足.
C老師: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要適當?shù)赜心康牡貏?chuàng)設懸念性問題,激發(fā)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實現(xiàn)思維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所以,教師應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提問的機會,及時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同時,針對性地進行解決,效果會更好,也可以在學生之間互相提問時,有學生解決存在的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體會當小老師的樂趣.
五、活動成效、經(jīng)驗總結
我們以“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復習課”為平臺,就我們的教研主題進行了研討并達成了共識,一致認為:我們要在復習課中更好地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聽取別人意見后,及時修改,積極投入到課堂中去,加強數(shù)學課堂教學研究,探尋出如下的課堂研究途徑:
加強校本研修,提高教學效率,我們一直在路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同時,也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今后的教學研討中,我們繼續(xù)嘗試和完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