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曉峰 (青海省民和縣畜牧獸醫(yī)站 810800)
?
對青海省民和縣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建設的見解
薛曉峰 (青海省民和縣畜牧獸醫(yī)站 8108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員流動和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加之候鳥的往來遷徙,加大了動物疫病的傳播幾率,嚴重威脅著畜牧業(yè)健康發(fā)展。村級動物防疫員,是畜牧業(yè)健康發(fā)展的第一道防線,是最基層的動物防疫隊伍,承擔著預防和控制動物疫病發(fā)生、傳播的主要任務,是動物強制免疫、畜禽標識加掛、免疫檔案建立和動物疫情報告等工作實施的主體力量。因此,構建一支穩(wěn)定的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顯得尤為重要,這支隊伍建設成功與否,不僅關系到當地的防疫質量,而且對畜牧業(yè)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和畜產品質量安全影響重大。為此,筆者對民和縣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現狀進行了調查,現就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作一些粗淺分析和建議,以供大家參考。
民和縣位于青海省東部甘青交界處,東北與甘肅省永登縣、蘭州市紅古區(qū)隔大通河相望,東與甘肅省永靖縣接壤,南隔黃河與甘肅省積石山相對,西、西北及北與本省循化縣、化隆縣、樂都區(qū)毗鄰??h境南北長69km,東西寬32km,總面積1780km2。全縣共有22個鄉(xiāng)(鎮(zhèn)),317個行政村,總人口44.1萬人,其中農業(yè)人口37.49萬人。2017年全縣草食畜飼養(yǎng)量達74.75萬頭(只、匹),豬飼養(yǎng)量27.9萬頭,禽、兔飼養(yǎng)量108.43萬只,年末存欄草食畜43.36萬頭(只、匹),豬8.2萬頭,禽、兔37.17萬只,畜牧業(yè)產值達5.89億元,占農業(yè)總產值的31.72%,人均1571.09元。
2.1 人選有限、年齡偏大 隨著城市化進程步伐加快以及勞務政策的進一步完善,進城務工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留守在農村的多為老年人,另外由于動物防疫員工作又臟、又累、又臭等原因有些人心理上排斥根本不愿意當,所以在選聘村級動物防疫員的時候可供選擇的人選非常少,只能把選擇的標準一降再降,最后選聘到的防疫員往往年齡偏大,嚴重影響動物防疫工作的開展,村級動物防疫隊伍不僅是青黃不接,更是后繼無人。民和縣轄22個鄉(xiāng)(鎮(zhèn)),317個行政村,共有村級動物防疫員323名,其中年齡在50歲以上的208名,占64%,年齡在30~50歲的106名,占33%,年齡在30歲以下的9名,占3%。
2.2 文化程度低、缺乏專業(yè)技術人員 由于防疫員年齡偏大,老年人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在填寫免疫檔案資料時明顯地感到力不從心。據統(tǒng)計,民和縣323名村級動物防疫員中,高中及中專學歷以上的僅57人,占18%;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的266名,占82%。具有畜牧獸醫(yī)專業(yè)技術資格的5名,僅占1.5%。
2.3 工作量大、報酬偏低 村級動物防疫員處在動物防疫工作的最基層,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雜性、任務的艱巨性、地域的分散性,決定著村級動物防疫員的工作是一種高付出低報酬的勞動。村級動物防疫員不僅要按時完成一年春、夏、秋三季的集中強制免疫、畜禽標識加掛、免疫檔案建立和動物疫情報告等工作,還要搞好“月月補針”工作,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畜、畜不漏針”。村級動物防疫員工作量大、戰(zhàn)線長,費時耗力,然而得到的報酬卻相對較少,目前,民和縣村級動物防疫員的國家補貼勞務費標準僅為每年每人4500元,再無其他福利和保險,按照一年出勤100d計算,日平均工資只有45元,是普通零工工資的45%,其勞動付出與收入回報不成正比。另外,一旦免疫時出現副反應,養(yǎng)殖戶還要找麻煩,養(yǎng)殖戶如果得不到合理的賠償,必然會影響今后工作的開展。
2.4 工作責任心不強、專業(yè)隊伍不穩(wěn) 由于工資待遇低,僅靠一個村級動物防疫員的補助很難維持家庭開支,導致防疫員兼職的多,迫于生計,往往是忙了這頭忙那頭,所以工作責任心不強。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年紀輕、能力強、有專業(yè)技術的根本不愿意當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組建只能“矮子中間挑長漢”,加之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責任重大,普遍存在“怕擔責”現象,“選人難、留人更難”,致使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不穩(wěn)。
2.5 工作危險性大、社會保障無力 村級動物防疫員的工作特性決定著他們必須接觸動物(包括染疫動物),接觸動物就有被動物疫病傳染的可能,一旦染疫又沒有保障措施,這樣無疑會給防疫員帶來后顧之憂。同時,防疫員也沒有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傷亡保險等社會保障措施。
村級動物防疫員是動物防疫體系最基礎的部位,其工作質量決定著整個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牧業(yè)發(fā)展工作成效。建立一支穩(wěn)定的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解決好工作補貼經費、勞動保障等問題,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是目前深化基層動物防控體系建設的關鍵。
3.1 建議對村級動物防疫員實行統(tǒng)一的村聘村用制度 建議對村級動物防疫員實行村聘村用制度,由村委會負責使用管理,畜牧部門負責業(yè)務培訓,村委會既可以進一步加強對防疫員履職盡責的管理,也符合村民自治的原則。村級動物防疫員應該優(yōu)先從現有鄉(xiāng)村獸醫(yī)中選用,要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yōu)的原則,嚴格掌握選用條件,嚴格選用程序,嚴把進人關。村委會要與村級動物防疫員簽訂基層動物防疫工作責任書,明確其權利義務。
3.2 實行財政定人定量補助政策,適當提高勞務補助標準 建議縣政府在中央出臺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經費補助政策的基礎上,積極協調財政等有關部門,建立完善基層動物防疫工作特別是村級動物防疫工作經費補助制度,將農村動物防疫工作納入“以錢養(yǎng)事”新機制進行運作,養(yǎng)事經費應連年遞增,從而更好地調動防疫員的積極性。實行財政定人定量補助政策,適當提高補助標準,建議將防疫員補助水平提高到每年8000~10000元/人,并逐步建立參照平均工資水平和按工作年限正常增長的機制,使防疫員的勞務補助能夠跟上經濟發(fā)展。
3.3 建立社保、醫(yī)保、工傷保險制度 建議出臺相關政策,參照村組干部或相關標準,為擔任3年以上村級動物防疫員的人員交納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3.4 建立定期培訓機制 建議縣畜牧主管部門建立村級動物防疫員定期培訓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重點培訓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將培訓考試成績納入年終考核,逐步提高村級動物防疫員業(yè)務能力。加大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培訓經費投入力度,切實提高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技術水平,同時要為村級動物防疫員配備必要的疫苗冷藏設備、防疫器械和個人保護裝置,切實提高村級動物防疫員的裝備水平。
3.5 建立定期考核機制 建議鄉(xiāng)(鎮(zhèn))政府將村級動物防疫員管理納入村委會目標考核內容。本著多勞多得的原則,對不合格者不予兌現勞務補助,確保防疫工作質量,切實發(fā)揮村級動物防疫員的作用。要建立村級動物防疫員工作責任制,村級動物防疫員主要承擔動物防疫法律法規(guī)宣傳、動物強制免疫注射、畜禽標識加掛、散養(yǎng)戶動物免疫檔案建立、動物疫情報告等公益性任務。管理部門要進一步量化村級動物防疫員的工作任務,細化質量標準,明確考核指標,保證各項工作任務明確、進度具體、要求嚴格。
(2018–06–06)
S851.32
C
1007-1733(2018)06-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