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國,楊春興,李建新,蔣云偉
(1.福建省閩東種豬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352100;2.井岡山井祥菌草生態(tài)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43604)
巨菌草[1]屬多年生禾本科直立叢生型植物,分蘗能力強,適宜熱帶、亞熱帶、溫帶生長;植株高大,抗逆性強,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每公頃年產(chǎn)鮮草500t以上,既是一種容易栽培、高產(chǎn)優(yōu)質的青綠飼料作物,又具有保持水土、栽培食用菌、開發(fā)生物質能源等多種經(jīng)濟用途[2、3]。為推進以草代糧行動計劃,促進種養(yǎng)有機結合,加快生態(tài)農業(yè)和循環(huán)經(jīng)濟發(fā)展,我們開展了菌草發(fā)酵飼料飼喂中大豬試驗,旨在探討添加菌草發(fā)酵飼料對育肥豬采食量、日增重和飼料利用率的影響,對提高商品豬胴體品質和風味品質的效果,以及對改善飼養(yǎng)環(huán)境的作用,并對添加菌草發(fā)酵飼料養(yǎng)豬的經(jīng)濟效益進行初步分析。
菌草發(fā)酵飼料(以下簡稱菌草料)飼喂中大豬試驗,設計分3個組,試驗各組基礎日糧相同,但添加不同比例的菌草料。設預試期10d適應菌草料;正式試驗于2017年12月1日從平均體重55kg左右同期開始,試驗期60d,平均體重110kg左右同期結束。
試驗一組:基礎日糧+33%菌草料(100kg混合飼料添加50kg菌草料);
試驗二組:基礎日糧+16.5%菌草料(100kg混合飼料添加25kg菌草料);
對照組:基礎日糧+0%菌草料。
本試驗在寧德市南陽實業(yè)有限公司下屬淡坪豬場進行,試驗豬選自本場自繁的杜長大外三元健康豬只132頭,按照體重、日齡、性別均等原則,隨機分為3組,每組分2欄飼養(yǎng),各組飼喂相對應的飼料。
菌草發(fā)酵飼料制作:在巨菌草長到80~100cm時進行批量收割后,用粉碎機將巨菌草打成粉狀;取1000kg菌草粉、40kg玉米粉;另取發(fā)酵劑250g,食鹽1000g,加水20kg溶解,勻狀灑入菌草飼料中,充分攪拌混合均勻。水分不宜太多,以手緊抓成團、手松自然散開為宜。然后將混拌后的菌草飼料裝入塑料袋中(每袋50kg)密閉封口,經(jīng)過15d發(fā)酵后,產(chǎn)生濃郁的醇甜酸香味,制作成豬喜愛采食的發(fā)酵飼料,保質半年以上。
基礎日糧:由玉米、豆粕、米糠和預混料組成,采用工廠化生產(chǎn)。
飼料檢測分析:本試驗育肥豬后期基礎日糧和菌草發(fā)酵飼料,分別取樣送福建省產(chǎn)品質量檢測研究院進行檢測化驗,檢測結果見表1。
表1 飼料檢測分析結果
每日喂料前先按試驗設計要求分別稱取各組飼料量,然后充分拌勻,實行自由采食,日喂料 2 次,上午 8:00,下午 3:00,每次喂料量認真記錄。投料量以吃飽、料槽不剩料為度;各試驗組飼喂相應飼料,試驗中途不得變更。
豬舍為半漏縫地面,采用機械刮糞工藝;按常規(guī)要求進行飼養(yǎng)管理,做好豬舍保溫、通風換氣與環(huán)境衛(wèi)生。
參照GB8467-87國家標準[4],對各組試驗豬的各項肥育性狀和胴體、肉質性狀進行測定記錄。
肥育性狀:試驗豬入試與結束體重,試期增重和平均日增重;試驗各組日采食量、飼料消耗和飼料利用率;達100kg體重時,利用法國進口的彩色顯像超聲波測定儀對每頭試驗豬的活體背膘厚度和眼肌面積進行測定。
胴體、肉質性狀:試驗結束后,每組隨機選擇4頭豬進行屠宰,分別測定屠宰率、背膘厚度、眼肌面積、瘦肉率及肌肉顏色、大理石評分、系水率等性狀。
應用SPSS 12.0軟件,對各組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處理。
試驗各組采食量情況見下表2,在相對自由采食狀態(tài)下,對照組育肥后期平均日采食量為3.0kg,而分別添加33%和16.5%菌草料的試驗一組和二組,日采食量為3.48kg和3.63kg,較對照組分別提高16%和21%。這是因為菌草為青綠多汁飼料,含有較高的水分和維生素,且經(jīng)過發(fā)酵處理后形成的醇甜酸香味道,有利于提高豬的食欲,尤其是試驗二組。但由于菌草飼料的水分高達69%,將試驗一組折算成與對照組飼料相同的水分時,其有效采食量反而下降了16%,而試驗二組仍與對照組持平,說明日糧中添加16%的菌草對采食量較為適宜。
表2 試驗各組采食量情況
試驗各組肥育性能測定結果見表3。各組入試體重基本一致,經(jīng)過60d試驗后肥育性能出現(xiàn)差異,其中以對照組各項性能為優(yōu):結束體重達 112.2kg,顯著高于試驗一組 7.7kg(p<0.05),高于試驗二組2.6kg(p>0.05)。對照組試期日增重927g,顯著高于試驗一組 144g(p<0.05),高于試驗二組 49g(p>0.05);達 100kg體重日齡153.5d,較試驗一組顯著減少 7.8d(p<0.05),與試驗二組無顯著差異(p>0.05);各組的飼料利用率無明顯差異(p>0.05);100kg體重時活體背膘厚和100kg眼肌面積,以試驗一組為優(yōu),分別為1.24cm和37.86cm2,但與其他兩組無顯著差異(p<0.05)。
表3 試驗各組生長性能測定結果
以上結果表明,在日糧中添加33%的菌草飼料,對育肥豬的生長有一定影響,但可適度降低活體膘厚和增加眼肌面積,這對于提高胴體品質是有利的;而添加16%的菌草飼料,既不影響生長速度,又可相對降低活體膘厚,增加眼肌面積。
胴體品質與肉質測定結果見表4,試驗各組的胴體性狀表現(xiàn)優(yōu)異,屠宰率均達75%以上,腿臀比率35%以上,平均膘厚1.4cm以下,眼肌面積37cm2以上,胴體瘦肉率64%以上,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各組間各性狀差異均不顯著(p>0.05),但從表型值看似以添加菌草的試驗組更優(yōu)。
表4 試驗各組胴體品質與肉質測定結果
肉質分析結果,添加菌草的試驗組,肉色鮮紅(均為3分),大理石紋明顯(均在3分以上),pH值適中,吸水力強(92%以上),肌內脂肪含量高(2.8%以上),均優(yōu)于對照組,雖各組間各性狀差異均不顯著(p>0.05)。試驗結果表明,日糧中添加菌草飼料對提高胴體品質和肉質是有益的。
由于本試驗采用半漏縫式地板和機械刮糞,故無法對試驗豬的糞便排泄量進行準確收集。但憑肉眼觀察,添加菌草飼料的試驗組比對照組豬糞排泄量明顯增多,這與菌草飼料粗纖維含量高(9.1%)和采食量大有關。同時觀察到菌草試驗組的糞便顏色為淺褐色,而對照組為深黑色,這與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有關,蛋白質含量愈高糞便顏色愈黑,所以有許多關于低蛋白日糧改善豬糞顏色和臭味的報道[6、7]。此外,飼喂粗纖維含量較高的菌草飼料,可增加豬糞中的碳,調節(jié)碳氮比例,加速豬糞發(fā)酵,生產(chǎn)優(yōu)質有機肥。關于添加菌草飼料改善豬糞顏色和糞臭的機理,尚待今后開展消化代謝試驗進行深入探討。
經(jīng)濟效益初步分析結果見表5。
表5 經(jīng)濟效益初步分析
本試驗所用飼料價格按當時原料采購成本和加工制作成本計算,大豬料每噸2500元,菌草發(fā)酵料每噸1800元。60d試驗頭均飼料成本以對照組最低(448.8元),比試驗一組減少25.6元,比試驗二組減少65.9元;對照組頭均增重收入最高為911.8元/頭,較試驗一、二組分別增加141元和47.5元;單位增重的飼料成本,對照組為7.26元,比試驗一組和二組分別降低2.84元和2.5元;頭均毛利潤對照組為463元,比試驗一、二組分別提高166.6元和113.4元。效益初步分析結果表明,各經(jīng)濟指標以對照組為優(yōu),但由于飼喂菌草飼料改善豬肉品質和風味的溢價效益暫時還未能體現(xiàn),有待進一步試驗驗證,并加強飼喂菌草發(fā)酵生產(chǎn)優(yōu)質豬肉的宣傳與品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