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春澤
【摘要】小學科學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學科,尤其在科技強國,科教興國的發(fā)展背景下,加強對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在本文中,筆者分析了當前小學科學存在的問題,最后結合問題提出了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階段 科學素養(yǎng) 啟蒙教育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4-0157-02
小學教育是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階段,而小學科學課程的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科技強國,科教興國的發(fā)展戰(zhàn)略提供人才保障。所以教師應該重視小學科學的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在本文中筆者針對性的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對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起到一定借鑒作用。
一、當前小學科學課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仍然存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觀念,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方法上。但是無論哪種教學方式,都應該是以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為主要目標組織科學教學,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提升成績和綜合能力。新課程理念體現(xiàn)的是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真正能夠做到教為學服務的教師很少,有很多教師仍然轉變不了教學觀念,采取“滿堂灌”的方式。學生不能動腦,很難從學習中得到進步。同時這種教學理念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缺少主動參與意識,不會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小學科學課程學習中,應該要求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勇于鉆研,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對課堂失去興趣。在這種學習狀態(tài)下,學生在各方面都很難有所提高。
(二)忽視了科學教育的重要性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科學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將科學看作是“副科”,對學生的要求也不嚴格,而且科學成績對升學不會有太大影響,不僅教師沒有重視科學,同時家長和學生也忽視了科學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由于種種原因,導致科學教育不被重視。
(三)活動材料的利用和開發(fā)不足
在科學教學中,一些教師很少用實驗儀器、模型或者材料等,因為沒有必要的材料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學生很難有動手鍛煉的機會,導致科學教學效率不高。
二、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的建議和方法
要想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應該從多方面進行,比如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學校等。
(一)做好教學準備工作
目前,我國小學科學課程設置和開發(fā)的起步較晚,無論是師資隊伍還是實踐和理論方面仍然處于不斷摸索和研究時期,而且科學的綜合性較強,涉及的內容相對廣泛,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準備大量的試驗。如果教師不能提前做好教學準備,很容易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
1.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可以幫助學生獲得自信,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不斷學習和研究過程中會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所以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應該考慮學生對外界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同時應該引導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和操作技能。比如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培養(yǎng)他們觀察、分析、測量等基本技能,如果是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應該鼓勵他們進行獨立探究,分析結論,提升思維能力。所以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該將學生的年齡情況和心理特點作為設計的依據(jù)。
2.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活動材料
在小學科學中,因為需要大量的試驗,所以活動材料是重要的輔助工具。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活動材料,讓學生們更好的觀察自然現(xiàn)象,而且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動手和動腦的能力。
(二)創(chuàng)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情景
人的認識是在一定情景中不斷形成的。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逐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形成有效認知。但是要注意避免存在“生搬硬套”、“畫蛇添足”的情況發(fā)生,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
(三)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
從現(xiàn)代認知理論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處于兒童時期的學生,需要反復模擬練習才能習得技能,而且親身體驗和操作能夠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科學課程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所以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動手動腦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親身感受科學,在不斷思考和學習中,將學習的知識內化。相較于直接授課的方式,如果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學中,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設計有效問題
有效問題是落實教學目標和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具有一定價值的問題。在課堂上,教師設計和提出的問題應該都是為教學服務的,所以問題的有效性十分重要。有效的提問可以讓教師和學生之間更好的交流與互動,學生也會表現(xiàn)出對問題的積極性。在課前準備工作中,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的重難點和疑點,并適當?shù)囊龑W生,培養(yǎng)思維能力。同時要注意提問的時候應該盡可能用這個年齡段學生可以理解的話,比如在學習密度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遇見過一些東西特點小,但是質量卻很大?”。這種提問方式很容易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結論
綜上所述,科學課堂應該是被給予重視的,尤其是在新課標背景下,學生要想全面發(fā)展,科學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多思考、多提問,這樣才能有所進步,課堂效率也會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曉靜.小學科學有效性課堂教學的建構[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5.
[2]倪娜.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