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清
賞識教育作為一種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的有效方式,在當下受到了極大的關(guān)注與推崇。它是對傳統(tǒng)“挑錯”教育的救贖,但在教育實踐中卻存在著矯枉過正的弊病。存在賞識=表揚、好學生是夸出來的、濫用表揚、數(shù)生十過不如獎生一長等諸多誤區(qū)。
著名作家蕭伯納說過,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一是躊躇滿志。針對傳統(tǒng)“挑錯”教育所產(chǎn)生的諸多弊端,賞識教育應(yīng)運而生。誠然,孩子們在得到肯定和賞識后會增強進取心和自信心,但過度的賞識也使孩子們慢慢變得自負起來。在學習和處事過程中對別人的意見、看法,孩子們根本就沒有耐心聽,甚至不想聽、不愿聽。這些孩子往往只能看到別人的缺點而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在他們的“字典”里已經(jīng)沒有了謙虛,形成了矯枉過正的局面,存在著如下誤區(qū)。
誤區(qū)之一:賞識=表揚
有的老師認為,賞識就是表揚,表揚即為賞識。他們以為多表揚學生,學生就會高興,就會增強信心,就有學習動力。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是停留在表面意義上的膚淺理解。以為表揚就是賞識,是把賞識表面化和靜止化了。如果我們教師不去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特點、學習生活習慣,沒有認識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沒有走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去感受學生、,理解學生,就無法理解賞識包含有更豐富的內(nèi)容,就容易走人為表揚而表揚的教育誤區(qū)。
賞識并非只是表揚,但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表揚是用得最多的手段。賞識在詞典里的解釋是:欣賞、贊賞,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贊揚。而表揚是:對好人好事公開贊揚,即對行為的贊揚。通俗地講,“賞”是欣賞,“識”是認同,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欣賞孩子,認同孩子。賞識其實就是一種心態(tài),把賞識等同于表揚,是將賞識當作了一種手段。賞識的確可以用表揚這一方法來實現(xiàn),但賞識絕不是表揚。賞識包括表揚,它的外延也大于表揚,內(nèi)涵也比表揚更豐富。表揚是賞識教育這顆大樹上的分支??梢赃@么說,以賞識的心態(tài)巧妙地運用表揚的方式,來達到賞識學生的目的。
如果說表揚是外顯的,那么賞識就是內(nèi)在的;表揚是單一的手段,賞識有豐富的內(nèi)涵;表揚是對對方已有的東西的肯定,而賞識則更多地包含了對對方在今后發(fā)展中的期待。真正要做到賞識,僅有表揚還不夠。還要有關(guān)愛,欣賞,從內(nèi)心真正地愛學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你的愛心,用寬容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看學生,用欣賞而不是抱怨的態(tài)度去對待學生,以信任而不是懷疑的心理來相信學生可以變好。
誤區(qū)之二:好學生是夸出來的
目前,中小學普遍提倡“賞識”教育,認為好學生是“夸”出來。的確,相對于我們過去的“挑錯”教育來說,賞識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和創(chuàng)新思維有著重要的意義。針對學生言行的不當或錯誤,教師不能為了賞識而曲解賞識教育的真諦。其實,賞識教育的真諦在于對學生的充分信任,包括對學生糾正錯誤,或勇于承擔過錯的信任。
讓孩子們正確面對挫折,真正戰(zhàn)勝挫折,就要把握好賞識教育的度。,即不僅要把握好表揚的“火候”,也要掌握好表揚的時機。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歷來是一對孿生兄弟,任何一方缺失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只有相輔相成、恰當運用,才會讓孩子從賞識中增強信心,從批評中學會反省,從而不斷進取。
賞識教育在把做人權(quán)利還給孩子的同時,把做人的責任也讓他承擔起來,也就是讓孩子無形生命升華的同時,讓他們的有形生命也經(jīng)得起風雨的磨煉。
誤區(qū)之三:濫用表揚
表揚是賞識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對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起到很好的作用,它是學生的心靈催化劑。但是,我們也不能一個勁兒地夸孩子。設(shè)身處地想一想,要是我們成人身邊有個人天天沒事找事地夸獎你,你會因此就信心倍增?繼而好好工作、天天向上嗎?在生活中,那些不切實際、無關(guān)痛癢的機械表揚,我們自己聽著也不舒服。何況孩子們呢?
因此,在賞識教育中,表揚并不是越多越好。有些老師不能很好地把握分寸,什么事都容易做過了頭。表揚多了,特別是司空見慣、唾手可得的表揚,就顯得泛濫,毫無價值,降低了學生對表揚的敏感度和接受程度。學生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容易失去學習動力的激勵作用。
表揚過多,還會使有的學生變得心理脆弱,經(jīng)不起挫折和打擊,聽不得善意的批評?;蛘弑慌u了容易產(chǎn)生受挫感,傷及脆弱的自尊,像溫室的花朵,經(jīng)不起風雨。也因為他習慣了被表揚,一直被優(yōu)越感、自豪感包圍著,變得妄自尊大,驕傲自滿,對自己的自我評價容易偏離正常軌道,不容易建立起正確客觀的自我意識。
誤區(qū)之四:數(shù)生十過不如獎生一長
在這種理念的引導(dǎo)下,我們的教師帶著放大鏡去尋找學生的一個閃光點,而對于學生的十個缺點卻置之不理,任由其滋長蔓延。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是非觀點還沒有形成,在做了一些錯事之后,自己卻渾然不知,如果教師不能及時指出,學生往往認為這是正確的,以后還會繼續(xù)重復(fù)這樣的錯誤。
因此,這句話應(yīng)改為“獎生十長不避數(shù)生一過”。這里的數(shù)生一過,并不是指要批評、打擊學生,而是用描述性的語言,告訴學生錯在哪里,并告訴他正確的方法。比如,一個學生計算3+2=4,教師倘若不指出學生的錯誤,反而表揚他:“你的答案很接近正確答案?!被蛘哒f:“你錯得很有價值!”這種表揚,不管出于何種理由,其結(jié)果恐怕只能與表揚者的初衷相反。因為錯誤就是錯誤,任何掩飾遮蓋都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賞識運用于教育教學中絕對不能過火。那么,我們用什么樣的方式與孩子相處才恰當呢?應(yīng)該用最自然的方式與孩子相處。感到開心的時候就表達你的開心;需要等待的時候就陪他耐心等待;孩子做錯的時候就指出他的問題,承認差異,允許失敗。因為賞識的本質(zhì)是一種心態(tài),是一種為人父母與師長者對孩子最天然的美好態(tài)度。
[作者單位:沭陽縣胡集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