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傳鳳
摘 要:地球南北緯30度,因為沒有地球力學的基礎理論作指導,所以顯得很神秘,若有一個正確的理論進行解釋,定會揭去它的面紗。地球是一個動量體,動量體就會產(chǎn)生力,地球在運動中產(chǎn)生了兩種力,南北緯30度之間的一大塊是向外周的擴展力,南北緯30度以外的兩部分是來填補外擴力的內(nèi)吸力,南北緯30度就是兩種力的分界線。地球大氣是其力所操縱的,故而也成為了大氣的分界線,大氣在30度緯線處進行填補外擴區(qū)時往往供用不上,至使該處產(chǎn)生低氣壓或真空縫隙而出現(xiàn)了一股東來氣流,由于東來氣流的倒行逆駛,而出現(xiàn)了五大特征,許多令人莫解的各種怪秘現(xiàn)象就是五大特征的體現(xiàn)。本文主要是闡述東來氣流的形成原理及五大特的產(chǎn)生。
關鍵詞:動量體;力界線;東來氣流;五大特征;咫尺天涯
中圖分類號:P9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3-0234-02
1 引言
地球北緯30度線是一個奇妙地帶,許多事物令人莫解。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同處在這一緯線上;尼羅河、長江、密西西比河、幼發(fā)拉底河都在這一緯度入海;百慕大之謎、龍三角之謎、地中海之謎、圣塔柯斯鎮(zhèn)斜立之謎等,都出現(xiàn)在這一緯度區(qū)。南緯30度也同樣,凡是南北緯30度一帶的海洋水面表現(xiàn)為一種大規(guī)模垂直運動的渦漩,所以非洲東南部沿海坡稱為“世界最危險的區(qū)域”之一,那里有海洋中最強勁的厄加勒斯海流經(jīng)過,以浪大流急而著稱于世。1952年至今,至少有12條大船在此沉沒,公元1972年,此海區(qū)就有160人喪生,1974年5月17日,一艘13萬噸的挪威油船在此遇難沉沒。地球南北緯30度緯線區(qū)不但給人類帶來了災難,也給人類增添了探索這些自然之謎的興趣。其實這是兩種相反氣流,在運動時所產(chǎn)生的力造成的各種不同現(xiàn)象。因此只要我們懂得了力的運動形式,再來破譯有關的“不解之謎”就似如破竹了。
2 地球自轉運動造成的兩個力區(qū)
太陽是宇宙中的一顆恒星,是一個燃燒的火球,表面全是氣體。南京大學編的《天文知識》156面告訴我們:太陽赤道線一帶25天轉一圈,30度緯度處26天轉一圈,85度處34天轉一圈。這樣看來,星球表面的氣體在運動時有快有慢,那么在快與慢的交接面就會脫節(jié),脫節(jié)之處是物質在運動時受到不均衡的力所造成的,所以這種脫節(jié)的狹窄區(qū)域或縫隙線,我們就稱為力界線?!短煳闹R》193面有一組行星照片,清晰地顯示出:木星有6條力界線,因為它體積大,土星有4條力界線,天王星、海王星體積比較小,在南北緯30度處各有2條明顯的力界線,因力界線與自轉軸是垂直的,所以海王星的力界線在上下兩方,而天王星的自轉軸基本上是橫貫的,力界線則在左右兩邊。我們看了這一組行星照片后,對運動星體有力界線的存在就一目了然了,由此可知,無論恒星、行星在自轉運動中,它的氣殼都有力界線現(xiàn)象存在,通過天文學家的觀測和拍照都證明了這一共同特征,因此力界線這個概念是不可懷疑的。運動星球30度緯線中間的部分是動量力波的外擴區(qū),30度緯線以外的南北兩部分是動量力波的內(nèi)吸區(qū)。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顆行星,同樣會產(chǎn)生兩條力界線,地軸也象海王星一樣基本上是豎著的,所以兩條力界線也在上下兩方,自然產(chǎn)生了外擴區(qū)和內(nèi)吸區(qū)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力的運動方式各不相同。
地球圍繞太陽以每秒29.8公里的速度進行公轉,一年轉一圈。它既一邊公轉又一邊自轉,自轉的速度是每24小時轉一圈。地球自轉的赤道線速度是坐地日行8萬里,即4萬公里,赤道線的每秒速度為(距離除以時間)463米,45度緯線處為赤道線速度的二分之一,每秒231.5米,30度緯線處為赤道線速度的四分之三,每秒為347米。地球在自轉中,表面所粘附的植物、動物、人類也以同樣的速度隨著地球自轉運動前進。地球大氣也以同樣的速度連同地表一起運動,因為當你往空中一跳耽擱一秒鐘的時候,你仍然落在原來起跳的地表位置上,如果大氣沒有轉動的話,落下來的地點就會與起跳位置相差幾百米遠了。從此證明地球大氣和地球本體的公轉自轉運動速度是統(tǒng)一的。
地球是個動量體,在運動中能產(chǎn)生動量力波,大氣比重輕,是可流動的,所以在動量力波的操控下,可以向360度周天之外一圈一圈地擴展至適當高度。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普通現(xiàn)象進行理解就更為清楚:下雨天打著傘,我們將傘把一搓,雨滴就從傘沿向外面成弧狀擴灑;我們用抽水機抽水時可以靠水泵中的渦扇旋轉將水往高處擴灑而溢出水管;如果將一個螺旋槳安置在水面上,它一旋轉時會將水扇灑得好遠。地球是一個半徑達6400多公里的碩大天體,大氣在地球高速自轉的運動中,又在連續(xù)不斷的沖量(動量與時間的乘積叫沖量)力波操控下,它肯定會隨著各緯線力波的連帶作用一圈一圈地向外繞旋。地球南北緯30度內(nèi)的60個低緯度區(qū)域的所有氣體,全部隨著地球的自轉方向從西向東行進繞轉,同時往周圍擴散。30度緯線以內(nèi)的氣體擴散以后,此區(qū)域內(nèi)的大氣就空虛了,那么30度以外的高緯度區(qū)氣流會迅即流來補充,如果地球不位移,氣流的補充方向應該是南北向的,但地球的運動造成了前進位移,所以北半球30度以外的補充氣流則成為了西南氣流,南半球30度以外的補充氣流則成為了西北氣流。在此,我們必須明白,這是大氣的整體運動,無論高氣壓帶和低氣壓帶的所有氣流隨著力的大循環(huán)運動,氣候變化的局部氣流運動必須在這一大循環(huán)范圍內(nèi)進行,不能將氣體的流動力與地球本體旋轉產(chǎn)生的巨大動量力混為一談。教材中的氣候風帶圖一有個赤道東風帶,這是地球以每秒29.8公里的速度進行公轉,前進赤道處氣流受阻形成的。這個東風帶之所以老是有大氣存在,就是由于有外擴區(qū)的氣流進行補充。如果沒有外擴力將氣體擴散到高空去,那么在赤道的前沖頂點哪里還有幾十公里、上百公里、上千公里的氣殼存在呢?
30度緯線成了東向氣流帶和南北兩個補充氣流帶的分界線,就是我們所稱的力界線。在這條線區(qū)有風吹動的時候,大氣是很容易融為一體的,力界線現(xiàn)象就不會產(chǎn)生,但沒有刮風的時候由于氣流凝滯,補充氣流有時來不贏,便出現(xiàn)低氣壓或真空區(qū)縫隙,這條縫隙隨著自轉運動的繼續(xù)可以延長相當距離,那么東向的前進氣流邊沿的氣體就向兩邊氣壓低的部位流去,便成為了倒退的東至西向的東來氣流。這股東至西向的倒退氣流有時弱,有時強,有時短,有時長,所以東來氣流造成的現(xiàn)象便多種多樣。氣勢大時可以形成美洲颶風,太平洋中的臺風,以及南北緯30度區(qū)海面上的垂直渦旋,破壞莊稼,推毀建筑物,使飛機失事、船艦失事等許多災難(還有小型力界線加緯線張角也可造成颶風和臺風,在此還沒談及,所以颶風和臺風并不都在此范圍內(nèi),以后再補充)。中程的東來氣流阻礙長江兩次斷流;可讓飛機在東來氣流中飛行時雷達上失去圖象;也可讓哥伯尼船隊在馬尾藻海中迷失航向。弱勢的東來氣流可以形成怪坡,汽車順勢行駛時上坡卻感容易,逆向行駛時下坡反覺困難,必須加油,如此種種,不勝枚舉。如若不信,可用風向標一插,便可檢測出它的實質。(這些現(xiàn)象的解答只能在續(xù)編中再詳細闡述)
為什么地球力界線要發(fā)生在30度緯線?這有三個原因,一,如果將地球作二等分分開,可從南北緯30度切割成三塊,中間一大塊恰占地球體積的一半和面積的一半,30度以外的兩塊合起來恰好也占地球體積的一半和面積的一半,這樣使產(chǎn)生外擴力和內(nèi)吸力的物質相等,產(chǎn)生的力也相等,使之自然平衡;二、南北緯30度之間的外擴力所占的空間是赤道前后左右周圍一帶的四方,內(nèi)吸力所占的空間為北緯30度的北極上面一方,和南緯30度的南極下面一方,這樣外擴力與內(nèi)吸力所輻射的空間范圍相等可使兩種力運動的空間區(qū)域自然平衡;三、因為產(chǎn)生兩種力的物質相等,所占空間范圍相等,那么在外擴力與內(nèi)吸力兩個區(qū)域內(nèi)的大氣分布也相等,至而使地球在運動中所產(chǎn)生的外擴力與內(nèi)吸力就能達到絕對平衡,所以30度緯線是天然的分界線。
3 力界線的五大特征
30度緯線處形成的這股東來氣流是夾在地球大氣中的一條縫隙,大氣層中多了這條縫 隙以后,整個大氣層中會有什么特征產(chǎn)生呢?(1)地球的自轉運動是自西向東,整個大氣的前進方向也是自西向東,而力界線中的東來氣流卻是自東向西運行,方向相反,如果飛機、船艦在其間順向而行則要加速,所以1968年美國航空公司一架大型客機在穿越百慕大海區(qū)時,在地面熒光屏上失去圖象達十分鐘之久,可到達邁阿密機埸時,時間卻大大地提前了,這是在力界線中順向飛行的證明;如果逆向而行則要減速,但大多還是抵毀或解體損壞。(2)30度緯線這條力界線是由于補充氣流來不贏,而造就的真空或大氣稀薄所形成的,故氣壓要低,因此,從地球正常的高氣壓帶進入力界線低氣壓帶時如墜入深淵,從力界線低氣壓區(qū)向高氣壓區(qū)行進時如同撞在峭壁上,再加上力界線壁的阻隔,一般機械都會受損。(3)力界線兩邊高氣壓區(qū)向力界線內(nèi)的低氣壓區(qū)有擠壓作用,從外向里看出現(xiàn)凹透鏡現(xiàn)象,光波聚焦而使視物縮??;從力界線內(nèi)向外看,出現(xiàn)凸透鏡現(xiàn)象,由于光波散射而使視物擴大,故而出現(xiàn)圣塔柯斯鎮(zhèn)的兩塊石頭,讓人變高變矮的怪象。(4)力界線氣流與地球大氣的正常氣流運行方向相反,則產(chǎn)生了兩條力界線壁,由于兩條力界線壁的兩股氣流相逆,而發(fā)生劇烈摩擦,致使一切光波、聲波都遭到兩條力界線壁交錯氣流的摩碎,因而在力界線兩邊彼此發(fā)出的光亮竟看不見,發(fā)出的聲音也聽不見,而造成了咫尺天涯的環(huán)境,同時力波也透不過,因而凡是碰壁的飛機、船艦、汽車都得損毀。五、由于力界線內(nèi)、外兩個環(huán)境的力壓、力向、磁向都不同,所以根據(jù)地球正常大氣壓所制造的儀表通通不適用而停擺或偏轉。
以前由于人們對30度緯線的不理解,科學家們都感到盲然,現(xiàn)在大家基本上弄清了其原理,所有事象只要仔細一琢磨,就會朗然在目。我們?nèi)绻胍M行實驗檢測的話,只要用風向標一插,它就一定指向東方,證明就是東來氣流,如果風向標卷轉不定或者胡亂顫抖,就可知道東來氣流會以龍卷風的方式旋卷地向西前進,證明也是東來氣流,所以我們可以根據(jù)東來氣流的方向和五大特征,解釋很多不解之謎。(待續(xù))
4 結語
太陽是一個70萬公里半徑的動量體,赤道線以每秒2公里的高速自轉,所產(chǎn)生的動量有多大是不可想而知的,可沒有一個科學家用動量原理解釋宇宙現(xiàn)象;地球也是一個6400公里半徑的動量體,動量力有多大照樣不可知,同樣也沒人用地球動量原理來解釋地球表面和空間現(xiàn)象。如果有人要否認太陽和地球動量力系的存在,這是不行的,因為汽車在公路上奔跑時,能將空氣沖向兩邊,隨即兩邊的空氣又往中間填滿達到平衡;再看飛機的一個螺旋槳所造成的風力有多大!由此證明,科學家們對地球等動量原理的失用,是一種忽視和局限。主席和總理經(jīng)常提出創(chuàng)新,我們應該重視,在改革創(chuàng)新、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的同時也要推動科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地球30度緯線現(xiàn)象用氣候學的大氣流動原理是解釋不清的,因為這是一個動量力學原理。所以,今天我對地球30度緯線的認識也是一種觀點的創(chuàng)新。在我的認識中,地球儀表不適用于力界線,那么要研究制造適用于力界線的新儀表和新機械又是向科學界的挑戰(zhàn),于是,整個科學界必須全面攻克這個課題,我的這篇拙作只是拋磚引玉中一枚楔子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南京大學天文系主編.天文知識[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2]張德玉主編.世界地理未解之謎[M].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3]王海豐主編.神奇的地理之謎[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